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自由、民主精神在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影响远及闭塞落后的甘肃。当时,在北京就读的陇籍学生邓春膏、王自治、王和生等数十人参加了五四运动,事后他们通过写信、寄传单等形式,向家乡人民转告,使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甘肃。兰州等地的学生组织游行示威,通电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1920年,在京陇籍学生发起节衣缩食运动,集体筹款,为家乡人民购寄进步书刊。甘肃旅京学生王自治、邓春膏、张明道等数十人在北京成立了“新陇杂志社”,并在兰州聘请了特约记者,在全省各地设立了代办处。《新陇》第一期的“办刊启事”充分表明了爱国爱乡学子们爱国思乡、创办刊物的初衷与心志:“回顾吾陇暮气沉沉,大梦未醒。政治之腐败,无论矣;社会之污浊,无论矣。乃考查教育,亦无教育之可言。虽有零星学校,无异十年前之私塾、书院。其课程则犹重经史,轻视科学,以为修齐治平之道,在彼而不在此也。宜乎其人多失学,文化远逊中原。呜呼,人则一日千里,我犹故步自封;人则抉择精华,我犹株守旧物。律以适者生存之理,将见文野之分,更判然矣。同人等睹此情况,心焉忧之。于是集合同志,发刊杂志,名曰《新陇》。籍课余之暇,勉尽绵薄,其庶几乎,有补于万一也。”[1]《新陇》杂志以激励陇人觉悟奋发、改良污浊社会的宗旨,先后就甘肃的政治、文化、教育、妇女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并转载了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文章。
该刊也是中共建党前期深得陇籍学人和有识之士喜爱的进步刊物。甘肃省博物馆所藏该刊创刊号等四期,系由原新陇杂志社成员、呼吁“解除大学女禁”的邓春兰之胞弟邓春膏于1959年捐赠的原件。这批陇籍学子们中比较著名的有张一悟。张一悟(1895—1951年),字芸生,甘肃榆中人。1917年赴京求学,在五四运动中参加了反对段祺瑞政府的斗争,表现积极,后经李大钊介绍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由武昌高师学成后回到甘肃,一面任教,一面向进步学生传播革命思想。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与随国民军来兰的中共党员宣侠父、钱崝泉在兰州成立了甘肃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任支部书记。1927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张一悟被迫离兰赴陕,参与策划渭华暴动。后任三原县委书记、陕西临时省委常委等职。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各中学的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五四精神,在平凉的省立第二中学,学生自发组织“读书会”,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科学民主。学生王孝锡(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的党员之一)带领同学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学校的陈规陋习。(www.xing528.com)
在反封建的潮流中,甘肃人民开展了倒张(广建)运动,张广建系袁世凯的亲信,思想封建保守,倒行逆施。早在1917年11月,师世昌、蔡大愚等就发起过倒张运动,1919年夏,旅京学生甘肃同乡会通电全省各界人士和各镇驻军将领,再次发起倒张运动;1920年12月,甘肃旅沪同乡会通电甘肃各机关,再次发起倒张运动。随着甘肃人民倒张呼声的日益高涨,张广建于1921年1月倒台离开甘肃。
随着五四运动影响的扩大和《新陇》等进步书刊的传播,许多甘肃人加入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1920年5月,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一中、一师、女师、职业学校等校师生,在兰州召开“五七”国耻纪念大会,并在街头巷口游行,揭露北京政府亲日卖国罪行。这次活动虽遭到军警的阻挠和破坏,但激起了兰州市工农商各界爱国人士抵制日货的行动。1922年,兰州各所中学发起组织甘肃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把“改良社会,拥护国权”作为奋斗目标。1923年5月,兰州市学生、市民两万多人集会,通电北京政府,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旅顺、大连,并号召全省人民拒购日货,一时形成很大的声势。
1925年西北联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刘伯坚和吴天长、冀明信等在平凉中学成立“中共平凉特别支部”,创办《新陇民报》,建立“青年社”,开展革命活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兰州女学生带头反对裹足,成立了“天足总会”,各县也纷纷成立“天足会”,开展反封建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