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陇东地区开展社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陇东地区开展社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37年2月到1940年底,陇东分区6个县和新正县、新宁县都建立起民众教育馆,各县设置专职社教指导员,通过举办夜校、半日校、识字组、冬学等形式,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各地还成立了冬学委员会,负责冬学事务。由于组织得力,形式又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甘肃通史中华民国卷:陇东地区开展社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三、开办社会教育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将组织群众系统学习文化知识放在重要的位置,社会教育发展较快。社会教育的总方针是组织和实施民众教育,扫除文盲、半文盲,提高成人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文化水平。社会教育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以识字为主,并注意对群众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知识教育。从1937年2月到1940年底,陇东分区6个县和新正县、新宁县都建立起民众教育馆,各县设置专职社教指导员,通过举办夜校、半日校、识字组、冬学等形式,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各地还成立了冬学委员会,负责冬学事务。据对陇东7个县(缺镇原县)的统计,1940年共办冬学80处,学员1354人;夜校239处,学员3182人;识字班374个,2390人;半日班61个,1124人,入学人数总计8050人。民教馆的阅览室向群众提供马列著作、政治科学文化读物,以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报刊。1941年以后,有关教育机关不顾群众就学困难,不适当地强调“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大量撤并各种社会教育组织,致使学校数量减少。1941年底,上述各县冬学减少为47处,1942年再减为18处,学员人数也相应减少。

1944年,边区文教大会具体规定,四十岁以下男子,三十岁以下妇女,都是扫盲对象,三十岁以下的五年,其余十年,争取在三年内扫除干部文盲。边区政府根据农村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农忙少学,农闲多学,夫妻识字,兄弟互帮,小学生帮助成年人,边学边传;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采取集中办冬学、全日制、半日制、夜校的办法,成效显著。教材有边区政府统编的教材,大部分是自编的,都能够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既学了文化,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开阔了眼界,发展了生产。(www.xing528.com)

成人教育所用的教材是边区政府统一编写的《边区民众读本》(包括《抗日三字经》)、《日用杂字》、《庄稼杂字》、《卫生读本》等。由于组织得力,形式又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根据地的青壮年(约15岁以上,40岁以下)群众,凡参加扫盲的一般都能识字在500个左右,不少人达1000个以上,基本上达到能读书读报的水平,不少群众还掌握了一般的科学技术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