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民国社会教育的演变

甘肃通史:民国社会教育的演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7年,通俗宣讲事务所改为通俗教育事务所,民国17年,又改为社会教育推广处,内分游艺(调查)、体育、宣传三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则出现的较晚,民国6年,省教育司始设社会教育科,专门办理社会教育事宜。

甘肃通史:民国社会教育的演变

五、社会教育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指针对平民开展的扫盲教育和各种具有知识教育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民国建立后,教育司在省垣兰州相继设立了通俗宣讲事务所、民众阅报室、民众教育馆、民众学校、问字处及代笔处等具有民众教育实用性质的场所,以后各县相继仿效,大多建立了讲演所和阅报室。民国7年(1918年),通俗宣讲事务所改为通俗教育事务所,民国17年(1928年),又改为社会教育推广处,内分游艺(调查)、体育、宣传三股。调查股调查剧院、茶园、书肆及有关社会风化之事项,并研究改良事宜;体育股提倡球类、田径、国术等运动,引导民众热爱体育;宣讲股讲演党义、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科学、卫生等常识,让民众了解国家大事,社会情形以及生活常识。

社会教育行政机构则出现的较晚,民国6年(1917年),省教育司始设社会教育科,专门办理社会教育事宜。1924年,省第二次教育行政会议提出推行平民教育的八条办法:“各县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主持平民教育工作;由省教育厅呈请省长通令各县将民国八年本省八厘短期公债拨作平民教育之经费;各县开办平民教育实验学校,以便逐渐推广;平民学校的组织、教育、管理以及教材、教具等须由平民教育促进会进行示范和审定;平民学校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四个月,毕业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平民读书处的组织、学习时间、毕业考试,均由平民教育促进会决定;团体及学校所办平民学校应通知教育促进会,以便考核;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组织大纲,由省教育厅制定,其办事细则由各会自定。”

国民军入甘以后,省政府通令各县在公共机关、庙宇、会馆、商会一律附设平民学校,教授千字课本,每日两小时,男女分校,不受年龄限制,并供给笔墨,努力使平民读书识字,以开启民智。这些措施的制定,促进了平民教育的发展。到1925年前后,省会属于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高等法院、印花处、财政督察处、烟酒局、公安局的平民学校有10所。1927年,省政府在给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的报告中称:省城兰州有平民学校24处,学生1300多人;据以往呈报的38个县的数字统计,有平民学校175处,学生6985人。1928年,省立第一民众学校在兰州建立,设有成人班和妇女班,以后又添设了短期小学班。(www.xing528.com)

20世纪30年代以后,民众教育取代平民教育,名称不同,性质一样。省教育厅颁发有关民众教育文件,要求各县设置民众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开展民众教育。1933年,省教育厅改组省立教育馆为省立民众教育馆,以后又将省社会教育推广处并入民众教育馆,组成阅览、讲演、健康、生计、游艺、教学、出版、陈列8部,统一社会教育的组织和机构,扩大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为了进一步开展社会教育,1940年,国民政府革新国民教育,将成人教育初等教育结合起来,在初级、高级中小学附设民众学校,办理以三个月到一年为期限的民众教育,制定了各乡镇和保设置民众教育的计划,这些措施虽然使民众学校有所增加,但校舍、设备都是借用的,教员也是义务上课,实际上很难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附设在学校的民众学校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