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事业
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对甘肃的交通事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同时也征用了大量兵工、民工和廉价劳动力。
公路。抗日战争时期,公路建设成就最大,全省整修了西兰公路干线,新建8条干线,这9条国道构成了甘肃公路的基本框架,兰州成为西北地区公路网的中心。到1945年上半年,全省公路总长4411公里,通车里程2954公里。各公路干线中以西兰公路、兰新公路为最重要。西兰公路于1935年建成,但路基不坚固,路面也差。为了赶运苏联援华军用物资,进行了几次大的整修。兰新公路又称甘新、兰猩(兰星)路。这里是指兰州至乌鲁木齐的甘新公路中的兰州至新疆边境猩(星)猩(星)峡段,全长1176公里,于1938年初开通。西兰、兰新二线是西北联系内地的主要通道,也是当时我国通往苏联和中亚的国际交通线。1942—1944年还是我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仅1937年秋至1938年夏,就有可装备20个陆军师(步枪以外的武器)的苏联军火、航空器材、汽车及零配件,通过这两条干线运往中国各战区。1937年10月—1938年2月,向中国提供的军火物资经西北国际交通线运到中国的有:军用飞机297架,各式火炮290门,坦克87辆,汽车400辆,以及各类配件和大量弹药,总价值近5亿美元。[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运往苏联的偿债物资共约14万吨,其中农产品、矿产品大约有7.4万吨是通过甘新路和北疆公路运往苏联的,占运往苏联物资的一半以上。
华双线(甘川一线),由西兰公路上的华家岭站起,经天水、徽县到陕西双石铺(凤县),与川陕公路连接。全长411公里,几乎全在甘肃境内。经这条线由兰州至成都,路程可缩短约500公里,这是连接西南、西北两大区的便捷干线,1939年通车。平宁和平宝两线南连陇海路,北连宁夏、绥远,这不仅是陕、甘、宁三省间南北的主要通道,也是连接西北、西南、绥西(内蒙古)三地区最便捷的路线。甘青线,由兰州至青海省会西宁。全长186公里,甘肃境内78公里,1938年建成通车,是甘青两省间的主要通道。
抗日战争时期时,甘肃共新建8条公路干线,它们都属于交通部管辖的国道,即跨省的公路。上述兰新等5线在抗日战争时已经建成通车。还有3条国道已开工,但未完成。甘川二线(甘川路),由兰州经岷县、武都到四川成都。甘肃境内444公里,抗日战争胜利时筑至岷县。南疆公路,由敦煌至新疆若羌,全长739公里,甘肃境内333公里。1945年开工,征民兵兴建。抗日战争结束时未完工。兰宁公路,由兰州经靖远至银川,全长489公里,1944年开工,计划1945年底完工。此外,在甘肃境内还修建了静宁至秦安、定西至岷县、岷县至夏河等公路支线。(www.xing528.com)
铁路。为了将苏联的军援物资尽快转移至前线,交通部决定修筑宝(鸡)天(水)铁路,全长154公里,1939年开工。由于工程艰巨与经费不足,进展迟缓,一度停工。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主要工程已接近完工,但未完成。
驿运。为了弥补近代交通工具不足,交通部于1938年设立了车驮管理所,1940年改为驿运管理处。1942年甘肃运营的干线有2条:兰猩(星)线、兰天线,共长2405公里;支线5条:兰泾(川)线、兰中(卫)线、兰碧(口)线、洮(沙)马(营)线、陇(西)中(宁)线。拥有运输工具:胶轮大车2400辆、铁轮大车9400辆、木轮大车40400辆,骡、马、驴104995头(匹),骆驼37650头,皮筏200只(兰州至中卫)。全年运输量60584吨[15],而西北公路局汽车年运输量最高的1945年为26959吨。
航空。抗日战争时兰州是中国主要空军基地之一,苏联航空志愿人员同中国空军一道保卫甘肃的领空,苏联援华各型飞机从哈密飞抵兰州后,再转飞各战区。民用航空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德合资欧亚航空公司在甘肃境内开通的航线有:1932年3月,上海——西安——兰州。1935年6月,兰州——银川——包头。抗日战争开始后,欧航总部迁昆明,改开重庆——西安——兰州——哈密。1941年8月,中德断交,中国政府接管欧航,1943年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当时,欧航飞机大都毁于战火,中国政府拨几架旧轰炸机改装为客机运行,并另开通兰州——成都航线。战后,中央航空公司开通上海至兰州的两条航线:①上海——郑州——西安——兰州;②上海——汉口——西安——兰州。1948年,中国航空公司开通北平——包头——银川——兰州航线。[16]
皮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