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畜牧业发展情况及特色

甘肃畜牧业发展情况及特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青海、宁夏分治后,甘肃仍拥有较广阔的可供放牧的草原。从全国范围看,甘肃是农业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兼有二者之特色。它正是甘肃处于农耕区向畜牧区过渡带的反映。因此,甘肃在青海、宁夏分治后,仍然是全国畜产品的大省,畜牧产品的质量也较好。

甘肃畜牧业发展情况及特色

二、畜牧

在1928年青海、宁夏分治前,甘肃是全国主要的牧区之一,有青海大草原内蒙古草原西南部。1929年青海、宁夏分治后,甘肃仍拥有较广阔的可供放牧的草原。甘肃的牧区有两大片:一是安多藏族聚居区,其中在甘肃部分称为甘南草原或甘南牧区,仅夏河、卓尼的牧区就有2.5万平方公里~3万平方公里。其余为临潭、河曲(今玛曲一带)的草原,面积不详。这是我国著名的河曲马的产地。1948年出版的《中华年鉴》公布农林部畜牧司1947年《各省牲畜估计》中,有“甘川藏族”畜牧区,与青海牧区、西藏牧区、西康牧区并列,计有牛1313000头、马220000匹、山羊238000只、绵羊4408000只。

甘肃的另一片草原牧区在河西祁连山北麓和当金山山麓,呈不完全连续的带状分布。中部草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西段肃南南山的天然草场多为高山草甸,约2.5万平方公里,阿克塞草原约1万平方公里。肃北马鬃山区约3万平方公里。[4]马鬃山区因社会动荡,牧民流动频繁,20世纪30年代仅数十户牧民。甘南和河西两牧区的牲畜数见抗日战争时的统计。

甘肃以农业为主的耕作区,也饲养家畜,为广大农区提供耕畜、驮畜和肥料,也是甘肃城镇肉食的主要来源。从全国范围看,甘肃是农业区向畜牧区的过渡地带,兼有二者之特色。甘肃农区牲畜拥有量还是比较多的。表3-4是一组关于甘肃农区在1936年前牲畜存栏量的统计。

表3-4 1936年以前甘肃省农区牲畜存栏数统计表%

img29

说明:1.1914—1916年数字为北京政府农商部《第五次农商统计表》公布;1933—1935年数字为《农情报告》公布;本书转引自许道夫前引书。其中1935年山羊、绵羊数与上年(1934年)的和次年(1936年)的相比,相差过大,似有误。(www.xing528.com)

2.1936年数字采自《农情报告》,1938年,重庆出版。

表3-5 1936年甘肃省平均每百户农家所拥有牲畜数%

img30

说明:数字采自1936年《农情报告》1938年第6卷第7期,重庆出版。

从表3-5来看,甘肃农区的牲畜头数中水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甘肃大部分地区处于雨量偏低有关。猪的头数则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其中黄牛、马、驴、骡、山羊、绵羊则是全国平均数的2~13.76倍。值得注意的是,山羊数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4倍,其绝对数则位列全国第四,绵羊数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77倍,列全国农区第一位(低于新疆、青海、西藏等牧区)。这种山羊、绵羊饲养量都较高的情况,在全国还是比较少见的。它正是甘肃处于农耕区向畜牧区过渡带的反映。因此,甘肃在青海、宁夏分治后,仍然是全国畜产品的大省,畜牧产品的质量也较好。皮张、裘皮、羊毛、驼毛是甘肃的主要出口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