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甘肃官民的反帝斗争
1913年10月6日,英国政府利用袁世凯政府建立不久、政权尚不巩固的时机,胁迫中国政府参加有西藏地方政府为一方的中英藏会议,也就是印度西姆拉会议。英国提出《约稿》十一条(《西姆拉条约》基础),规定:西藏地方政府有“自治权”,中国政府在西藏境内不驻军,不派文武官员。《约稿》还将西藏分为外藏、内藏。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地区的一部分都包括在西藏之内。1917年7月,中国政府训令参加会议代表拒绝签字。西姆拉会议无结果而收场。
1917年4月,甘肃省西宁镇守使、蒙番宣慰使马麒鉴于“唇亡齿寒”,玉树难保,经批准派出驻玉树、都兰理事,管理两地民政。在此前后,派出马步5个营,分屯玉树各处。9月,驻类乌齐(又称热扎卡,在昌都西)汉、藏两军因琐事引起冲突。英国唆使西藏地方政府向四川边境进犯,并供给快枪5000支、白洋500万元。1918年占领昌都、德格。1919年5月,英国公使朱尔典配合藏军对川边的进犯,向中国政府提出按《西姆拉条约》再次讨论西藏问题。8月13日,英公使提出所谓“调整办法”:一是可以取消内藏、外藏的划分,但必须承认藏军占领四川的康区(即德格以西地区)为前提,其中甘肃的青海部分,英提出的《约稿》认定属于内藏,归属西藏地方政府,毋庸讨论。二是仍用内藏、外藏名称,将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为内藏;德格以西归外藏。在这些地方,中国都不驻兵,不设官吏。中央外交部于9月5日以电报(歌电)就英公使方案征求有关各省的意见,电文含有同意英使方案意思。四川、云南、甘肃的督军都致电反对,其中四川督军熊克武、云南督军唐继尧还主张以武力收回民国7年(1918年)丧失的昌都等地。马麒于回电(艳电)中指出:查当拉岭以北、昆仑以南,东西长两千余里,南北千余里,金沙(长江)、鸦(雅)砻、澜沧诸江之上游皆流其中,气候较青海北部为暖。玉树二十五族耕牧相杂,物产亦称富饶,实青海菁华所在。自前清收抚青海之初,即将玉树划归青海夷情衙门管理。二百年来,此疆尔界,与西藏毫无关系。……年来,藏人虽攻陷川边十余县,而兵力尚未能越当拉岭以北。今川边划界,已为奇耻,乃欲以甘肃素所管辖、藏兵力所未及之地,割以奉之,蹙地千里,辱国已甚。青藏界线应照前清会典为准。即川边与西藏亦各有定界,岂可轻言变更。总而言之,西藏本属中国领土。年来与川边构怨,譬犹兄弟阋墙,自应由兄弟解决,万不能任他人从旁干预。马麒上述艳电,得到当时舆论界的高度评价:“惟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电,能援引历史、地理上之正确理据,反对将玉树地方划为内藏,不但可以使中央政府为之惶谢,即英人阅之,亦当无辞复争矣。”外交部歌电,不仅受到有关各省区反对,甚至中央蒙番院也反对。这样,中央政府不得不作为“悬案”搁置。(www.xing528.com)
1919年10月,北京国务院电咨甘肃督军张广建派员入藏,会晤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联络感情作为釜底抽薪之计。张特派管理甘肃、青海红教喇嘛古浪仓,管理玉树三十六族喇嘛拉卜夹贡仓,甘肃督军署军事咨议李仲莲、军事参事朱绣等人为专员,轻骑入藏。11月24日到达拉萨,向达赖递交了张广建致达赖的信件。张在信中要求达赖亲自接见,以期详陈民国政府对藏的政策,并请告知藏中各种情况,以便转呈政府大总统。希望“中藏交情从此继而复续,甚愿照旧和好”。李仲莲、朱绣等与达赖晤谈,“感情尚洽”。后由达赖召集别(哲)蚌、色拉、噶尔丹三大寺与四噶布伦、各派代表于拉萨大众公所,与朱绣等商议汉藏划界办法,决定川藏先行停战,再待以后先行解决。1920年4月,李仲莲、朱绣回甘肃。行前,达赖设宴饯行,并说:“余亲英非出本心,因钦差逼迫过甚,不得已而为之。此次贵代表来藏,余甚感激。惟盼大总统从速派全权代表,解决悬案。余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至西姆拉会议草案,亦可修改。”[8]同时,达赖交朱绣汉藏互文正式公文一件,向张广建、马麒回赠礼物,派代表赴甘肃回访。后来,派出代表常驻北京,与中央政府保持联系,挫败了帝国主义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缓和了西藏同内地周边省区的紧张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