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朗起义军在甘肃
白朗,1873年生,河南宝丰县人。幼读私塾一年多,稍长参加农业劳动。1911年“拉杆起事”,次年提出“打富济贫”口号,活动于鄂豫皖三省。1914年3月攻占湖北老河口,其部万人左右,建立指挥机构,自称“公民讨贼军”,“中原扶(复)汉军”,在其布告中说,“方幸君权推倒,民权伸张”、“孰料袁世凯狼子野心,以意思为法律,仍欲帝制自为”[5]。很明显,白朗军肯定了辛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政治上主要是反对袁世凯。这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支反对袁世凯的农民军。3月中旬,白朗军进入陕西,越秦岭抵凤翔。甘肃都督张广建急忙采取措施防堵白朗军进入甘肃:以崔正午部扼守固关,张行志部镇守平凉,甘州提督焦大聚为剿匪总司令,警察厅长金承荫为营务处长;省军统领吴炳鑫、西军分统马国礼各率所部到陇南防剿,河州镇总兵陈正魁守定西,统带胡立成守兰州以南的关山,宁夏护军使马福祥派分统马忠孝率兵会剿。袁世凯还调原驻河南毅军翼长赵倜、陆军旅长陶云鹤、鄂军旅长张联陞等部尾随白朗军后,配合甘军围剿。马安良率部回河州,加强洮河防守。
1914的4月下旬,白朗军在凤翔击败崔正午军,攻克陕甘边境的固关,从清水县弓门寨入甘境。白朗军采取流动作战方式,减员较大。但沿途破产贫民和会党成员加入很多,因此兵源并不缺乏。白朗军没有建立根据地,军需全靠没收官府府库和向富户征集。平时比较注意军纪,严禁烧民房和奸淫妇女。过通渭时,官绅出城迎接。白朗约束所部居城外,自率百余人住小学校。白到学生休息室,见案上有国文课本,白翻阅后说:此城小如斗,民贫可怜,未想到学生“尚堪造就”。遂捐银2000两给学校作学生购书之用。陈正魁在洛门被俘,白朗军赠老马遣回。在秦州俘观察使向燊,百姓环跪请免死。白朗说,向是好官,令部下不要伤害。白军到徽县,守城陈营长逃走,“绅民罗拜马前”,白朗下令封刀进城。(www.xing528.com)
白朗军在甘肃的行军路线大体如下:弓门镇(清水)(4月28日)——通渭马营、通安驿(5月1日)——洛门镇、武山——甘谷——秦州(5月4日)——徽县(5月7日)——成县——阶州——文县——宕昌——岷县(5月21日)——洮州(5月25)——漳县(5月31日)——武山——甘谷——秦安(6月4日)——清水(6月6日)——两当——出甘境(另说:秦安——秦州——顺渭水至宝鸡)。[6]
白朗军从清水县入境至两当县后离开,经过17个县境(按现今行政区计,史籍有记载为陇南13个县或14个县者),只用了40余天。从其先后到徽县、文县看,想入四川的意图明显,只是由于江水阻隔、山路崎岖难行,才转向洮岷,并似有经狄道向兰州进军的意向。但河州、狄道有省军重兵把守,于是从漳县经武山,大体沿入甘路线至秦安,然后从两当离开。白军入甘后在洮岷前,未遇到大的挫折。当时官军腐败,不少武官贪生怕死,而士兵缺乏训练,官军又不能吃苦,连赶上白朗军日行百华里的速度都很难办到。河南赵倜军是专门从事追击的部队,除了在通渭马营一带曾与白军接仗,其余时间都在距白军后一日路程跟着走。各县守备力量都很差,驻秦州文武官员曾接仗,但主要武官或战死或被俘。通渭、陇西等县的地方官吏为保地方少受损失,不得不出城迎接白军。白朗军真正受到挑战的是岷洮地区。由于白朗军领导人缺乏对回、藏等民族的正确政策,加上甘肃省官方的恶意宣传和造谣,如说什么白朗军将与回民为难等,导致藏军、回军对白军的顽强抵抗。杨积庆的藏军和守洮州旧城的回军,都顽强抵抗,双方损失很大,杨军几乎全军覆没,洮州旧城被攻破,民众死伤甚多。回藏人民的顽强抵抗,导致白朗军的兵源、粮食、弹药都十分缺乏,甚至丧失了在甘肃作战的信心。白朗军领导集团在洮州决定依原路返回老家河南。在回程中,沿途受甘肃民团袭击,损失较大,军纪有所松弛。白朗军返至陕西时,军队又发展至万人。进入陕鄂豫边境时,将士纷纷离队,各自回家乡,全军被迫分散活动。1914年8月,白朗在作战中受伤而死,整个起义失败。[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