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王朝的建立与其外服制介绍

商王朝的建立与其外服制介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王朝所控制的地域,大体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层序中的方国、氏邦,对中央王朝承担不同的义务,《禹贡》对此有细致而详尽的说明。但众多方国、氏邦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宗属性比较稳定、同王室关系密切的只是少数,许多边域地区的方国、氏邦,常处于时服时叛的状态。

商王朝的建立与其外服制介绍

一、商王朝的建立与其外服制

殷商应属东夷族系中的一支。据《史记·殷本纪》载,殷商族和嬴姓族同样拥有玄鸟图腾的始生神话,其有世系可寻的始祖名契,子姓,大致和夏禹同时,也曾辅佐禹治理过洪水。殷商族起源于太行山以东滹沱河上游地区,后来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东部和山东省西部。夏桀时代暴虐、黑暗的政治,导致王朝的衰败;不堪忍受的庶民大众,喊出了“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1)的悲愤呼声。此时,以亳邑为活动中心的殷商族,正处于兴盛期,在众多部族酋邦中,形成了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殷商首领汤成为反夏势力的共主。他先灭掉了韦、顾、昆吾三个亲夏诸侯国,最后于鸣条之役彻底打败了夏王朝的军队,桀被流放,夏王朝被推翻,由商王朝取而代之。

商王朝所控制的地域,大体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国都前后经过5次迁换(2),虽然各邑的确切位置至今尚无定说,但综观之不出上述殷商族活动的范围。《诗·商颂·玄鸟》说:“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这是指国力全盛期的武丁时代而言,且含夸饰成分。一般理解其“四海”应指今黄海、渤海、青海湖和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一带(3),事实上,殷商势力并没有达到如此广阔的范围。

商王朝的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由汤至纣共传17世、31王,历时550多年。(www.xing528.com)

商和西周时,国家性能及形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狭义的“国”即以都城为中心的王畿之外,封国属邦的治理体制,还是以传统的族权为基础的。商代施行“内服”、“外服”制度,《尚书·酒诰》对商制作过这样的表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服”指对王朝承担不同职事和义务的不同身份。“内服”行之于王畿之内,由各级贵族担任各种职官,从不同角度对民众进行管理。

所谓王畿,是以国都为中心的直接由王室掌控的区域,质言之即王室所属族体生活居住的那片地域。王畿范围有限,《诗·商颂·玄鸟》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不过是颂诗中的夸张之辞,事实上没有那么辽阔。那时的“里”约为后世华里的三分之二,即以千里言,涉域也并不很大。王畿中还包含着“外服”中的“甸服”,至少在后来西周时期是如此,故《礼记·王制》说“千里之内曰甸”。“甸”这个层序内容纳的多为王之同姓贵族们的封地,那些同姓贵族是王朝统治的基础。“王畿之外的四方星罗棋布地分散着王朝所分封或承认的许多大小方国。它们杂厕于许多与王朝并立或敌对的其他方国之中。这当中还夹杂着一些无主的荒地草原。”“王朝所能控制的是以一个大邑为都城的中心地区,以及四方远远近近散布着的属于王朝的几个或十几个诸侯方国。每一个方国其实就是王朝所能控制的‘据点’。‘据点’与‘据点’之间,散布着不属于王朝的许多方国。”(4)虽然各种性质的方国、氏邦存在参差杂厕的现象,但大体说来还是分层序的,即越靠近王畿者,与王朝的关系越密切,所谓“侯、甸、男、卫”,就是这种层序的整齐化表述。“邦伯”则是为强化对边域方国的控制而指定的“诸侯之长”。

不同层序中的方国、氏邦,对中央王朝承担不同的义务,《禹贡》对此有细致而详尽的说明。须指出的是,《禹贡》名义上是讲禹所制定的政策,实际上反映了东周时期人们对上古社会的理想化规范。不仅夏、商时代难以做到,就是西周也不可能施行得那么细密、整齐。孔晁注《逸周书》,曾对“侯、甸、男、卫”分别作过解释:“侯,为王者斥候也。”“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男,任也,任王事。”“卫,为王捍卫也。”大致接近于史实。侯基本上是一些大的盟国,为王朝的主要屏障;甸内为大小贵族封地,要按等级逐层向上提供生产品;男、卫要供王室驱使,听从调遣,参与一些劳务工程或军事行动。以上种种,都和王朝的统治利益攸关。但众多方国、氏邦对中央王朝的臣服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宗属性比较稳定、同王室关系密切的只是少数,许多边域地区的方国、氏邦,常处于时服时叛的状态。“邦伯”即方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设的名号,让几个王室信赖的强势方国,以方伯的权位去统领、监督那些离心倾向较大的边域部族,必要时可通过方伯对叛国实施征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