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遗存的发现
甘肃和我国许多地区一样,在远古时期即有人类生存,并经历过旧石器时代。
1920年6月,法国天主教神甫、古生物学家桑志华(E.Licent),在甘肃庆阳县城北约25公里处辛家沟(今属华池县)含沙质的黄土层中,发现一件石核,石英岩质,有明显的人为加工痕迹。两个月后,他又在庆阳城北约35公里处赵家岔(今属华池县)的黄土底部砾石中,发现了两件有人工痕迹的石英岩片。(1)这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和世界上许多文明起源地一样,经历过旧石器文化发展阶段。此后桑志华继续在中国西北地区从事早期人类遗存的考察活动,并与另一位法国古生物学者德日进(Teilharddecharlin.P)合作,在河套地区展开更广泛的调查,在宁夏灵武的水洞沟和萨拉乌苏地区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河套人。河套人以及后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被称为我国旧石器文化考古起步时期的“三部曲”,而甘肃黄土高原旧石器的面世,则为这“三部曲”乐章拉开了序幕。
甘肃陇东地区首次发现的几件旧石器,在时代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考古事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甘肃境内不断有旧石器文化遗存被揭示,其中泾川县大岭上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发现更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环县刘家岔遗址,涉地面积之大,出土石器之多,在全国同类遗址中都属少见。(www.xing528.com)
新的发现并不限于陇东地区,甘肃中部如庄浪县的双堡子和长尾沟、东乡族自治县的王家、兰州市的榆中等地,均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发现。尤其值得提及的是,1989年在肃北明水乡的霍勒扎德盖,也发现了一批打制石器,把甘肃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扩大到了省境西北部,填补了河西走廊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
据不很完全的统计,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甘肃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文化遗存点,仅正式发表的即在20处以上,包括了早、中、晚三期,分布地域遍及省境的东部、中部和西部。比较重要的有泾川县大岭上、南峪沟和桃山嘴,环县刘家岔、楼房子,庆阳县巨家塬,东乡县王家等遗址,以及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泾川县牛角沟、合志沟,武山县鸳鸯镇,庄浪县双堡子、长尾沟,兰州市榆中县徒安村,肃北县霍勒扎德盖等文化遗存点。还须指出,1949年以后甘肃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不仅发现了大量遗址和石器,而且发现了人类化石。如1976年在泾川县的牛角沟,出土了一件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属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被命名为“平凉人”;1984年在武山县鸳鸯镇西南的骨头沟中,发现一件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21世纪初又在同一地点再度发现人类头骨及肋骨化石;1988年在庄浪县南朱店镇庄浪河西岸的长尾沟,发现一件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发现,改变了以往甘肃旧石器时代考古“只见器物不见人”的缺憾局面,把甘肃省的史前文化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