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貌及其特征
甘肃省疆域辽阔,按其地貌形态,大致可划分为六类地区:
1.陇东、陇中黄土高原
东起甘、陕交界,西至乌鞘岭,在陇南山地以北,最北端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连。海拔在1400米至2200米之间,面积11万多平万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接近南北走向的陇山山系北段脊峰六盘山,将这一地带分隔为陇东黄土高原和陇中黄土高原两部分。区内厚逾百米的黄土层,在地表流水的强烈作用下,塬面多被冲沟切割,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2.陇南山地
位于省境东南部,因处陇山以南而得名。大致包括渭水流域以南至甘、川省界,西至临潭、迭部一线的地带,由秦岭山脉的西延部分和岷山东延支脉摩天岭组成,海拔一般在2000米至3000米之间。面积近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2%。西秦岭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山体不高而山幅宽广,山间盆地比较发育。岷山东延支脉伸入本区南部,山势高峻,峰锐坡陡,谷地深狭。甘、川边界附近的白龙江谷地,海拔只有550米,是全省的最低处。
3.甘南高原
指陇南山地以西,南与四川省、西与青海省接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一部分。地势基本上平坦开阔,大致西高东低,属西秦岭与东昆仑两地槽褶皱系的连接地段,地表呈波状起伏,谷宽坡缓。海拔在3000米到3500米之间,面积约为2.1万平方公里,接近全省总面积的5%。本区的西部和中部属于黄河流域,东部则属于长江支流白龙江水系。
4.祁连山地
位于省境西南部甘、青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西止当金山口,面积0.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最大的边缘山系,由众多的平行山脉组成,绝大部分海拔在4000米以上。山脉间有绵长的谷地和大小不等的盆地。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发育着现代冰川,其雪峰冰川融水,为省区内陆河流的主要水源头。
5.河西走廊
指祁连山地以北,北山山地以南,长约10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省界,因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地势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海拔在1400米至2900米之间。面积11.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河西走廊内自然形成三个独立的内陆盆地,自东而西有武威盆地、酒泉—张掖盆地和敦煌—安西盆地,盆地内分别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分布。
6.北山山地(www.xing528.com)
位处河西走廊以北,包括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等一系列断续山系,为阿拉善—北山地台边缘的隆起带。地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一般在1500米至2000米之间。龙首山西北端的东大山海拔3616米,是本区的最高峰;黑河河谷海拔仅1200米,为本区最低处。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
甘肃省境域的地质基础,包括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北山地台、祁连山褶皱系和西秦岭褶皱系,处于若干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带,在地质时期,曾经历过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在晚近地质时期,以抬升运动为主要态势,结果造成了一片山地形高原地区,海拔普遍较高。除了少数河谷地带外,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甚至超过5000米。青藏高原、阿拉善高原、黄土高原伸延相聚,阿尔金山山地、祁连山山地、北山山地、陇南山地横亘三方。虽然也存在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和山麓洪积倾斜平原,但多为狭长的带状伸延,面积不大。这类平原在河西走廊发育较多,他处少见。黄河水系和嘉陵江水系的河谷,或束或放,或狭或宽,多呈峡谷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低海拔而且较为开阔的平原,在甘肃境内是不存在的。
由于青藏高原是我国地质时代近期隆升幅度最高的区域,而甘肃又位处青藏高原的北侧,故省境地势普遍向北倾斜。祁连山—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一线,基本上保持北倾地势,阿拉善高原自身也是南高北低。甘南高原的大部分则沿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向北缓倾,这种趋势延及甘肃中部。
此外,甘肃地貌还具有地势起伏大的特征。山地多为深切割或中等切割,岭峰与谷底高度差达数百米乃至千米以上。祁连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而文县东部的白龙江谷地海拔只有550米。不仅山地地势大幅度起伏,黄土高原和丘陵地带也如此。地面流水在疏松的黄土层上造成沟壑,冲切深度常达100米~300米。在甘肃境内,到处可见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丘陵错落、沟壑纵横的景观。只有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平坦开阔,拥有大片沙漠、戈壁和绿洲。
河西地区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占据优势。那一带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地表裸露,一年之内和一日之内温度变化都很大,在岩石的物理风化风蚀作用下,形成各种风蚀地貌。风蚀作用不仅在地表塑造了风蚀残丘,也使砾质戈壁和剥蚀的低山被改造,形成风棱石、风蚀龛等微地貌。除了占主要地位的风蚀地貌外,河西地区还存在洪流堆积地貌。在干旱气候背景下,以间歇性洪流为介质,自山区搬运大量碎屑物质,在低平地带形成洪积扇和洪积倾斜平原。其上部坡度略大,地表物质也较粗;下部明显变缓,组成物质也变细。水土条件的组合有利于人工开发,形成绿洲。
暴雨洪流的侵蚀作用,在陇中和陇东的黄土高原上表现最为突出。那一带属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降水强度相对较大,常有暴雨和大暴雨;而黄土层疏松,极易受流水作用的侵蚀。经过较长时间雨水洪流的冲刷后,高原塬面便会出现条条深涧,支离破碎。严重地区冲沟分布密集,沟底深狭,沟坡陡峭且极不稳定,完全变成了丘陵沟壑的景观,已无高原之实。经流水冲割的黄土高原地貌,一般分为塬、梁、峁三种类型。塬的面积较大,较为平坦,相对完整。塬在陇东分布较多,如常为世人称道的董志塬,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最大的塬。梁是塬被冲沟分割后形成的条状高地,顶部较平坦,两侧多为凸形坡。长达60公里的华家岭,便是最著名的一道梁。峁是梁被进一步冲割后形成的馒头状丘陵地。峁和梁在陇中黄土高原上有广泛分布。
对陇南山地来说,流水作用和风化作用的组合,是控制现代地貌发育的主要外动力。这一带是甘肃省平均气温最高、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因此而最为活跃。地质构造形成了坡度较陡的山地起伏,常年风化作用在地表造就了深厚而疏松的风化层,这便更增强了流水作用的动势,导致许多地带出现山大沟深的景观。由于气候比较温润,陇南山地的植被覆盖度普遍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地表,对流水作用的侵蚀有所制约,但侵蚀强烈程度在全省仍居首位。上述流水作用和风化作用对地表的侵蚀,通常呈现为面状、线状和沟流形态,如遇持续降雨或暴雨洪流,还有可能导致坡地松散物质的突发性侵蚀过程,造成规模或大或小的滑坡及泥石流现象,严重时会酿成冲坏耕地、掩埋道路、阻断河流乃至摧毁村庄的大灾害,尤其在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这种突发性地貌变异会经常发生。
阿尔金—祁连山地具有垂直分异显著的地貌特征,在多种外动力组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垂直带。这一地区位于亚洲中部荒漠盆地边缘,外动力以风沙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使山坡下部裸露而少植被,地表布满风化岩屑、黄土,甚至流沙。中山带由于降水略有增加,植被由山地荒漠变为山地草原,覆盖度明显加大;但流水侵蚀作用也随之强化,坡地变陡,谷地深狭。高山带则冰川、冰缘作用占优势。冰川作用塑造了各种冰蚀、冰碛地貌,冰缘作用则形成一系列冻土地貌。甘南高原保持冷湿环境,大部分地区流水作用相当活跃,但强侵蚀作用仅限于边缘地区,冰川作用的遗迹仍可在高原内部山地发现。
【注释】
(1)伍光和、江存远主编:《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