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西夏天文历法应用及影响

甘肃通史:西夏天文历法应用及影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时期,天文历法知识也在甘肃得到应用。显然这是一幅天文图,与五个庙石窟中的西夏天文图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西夏自制历法始于元昊称帝之时。但西夏也大量使用宋朝颁赐的历法。西夏国内不仅通行宋历,并深受吐蕃天文学影响,藏历在西夏的影响也很大。这种五行配十二生肖,另加阴、阳的纪年法在西夏也广泛流行。

甘肃通史:西夏天文历法应用及影响

一、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创立,并服务于人类的科学。这一时期,天文历法知识也在甘肃得到应用。

距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20公里的五个庙,是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四个洞窟中,有三个窟经西夏重修,保存有西夏时期的壁画等重要资料。其中第1窟东壁的天象图是珍贵文物。这幅天象图正中绘手持金轮的炽盛光佛,上方两侧背衬绘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八宿神像。黄道十二宫是在十二个小圆圈中分别绘出其神话动物的图形,包括双子宫、双鱼宫、摩羯宫、天平宫(天秤宫)、白羊宫、天蝎宫、宝瓶宫、狮子宫、人马宫、室女宫(双女宫)、金牛宫、巨蝎宫。二十八宿是以天人形象出现,站在祥云里。天象图的右侧绘有坛城图,左侧绘有观音[1]。在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也有一幅大型的炽盛光佛陀罗尼经变。画面中央是炽盛光佛趺坐在牛车上,车辕两边和后边是五大行星神像——左边是土星神像(半裸体的婆罗门形象)、金星神像(头饰鸡)、火星神像(头饰驴),右边是水星神像(猿猴的形象)和木星神像(猪的形象)。炽盛光佛的上方还有二十八宿神像和黄道十二宫图画,分别绘在南北两壁上,还有护法神等。显然这是一幅天文图,与五个庙石窟中的西夏天文图非常接近。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采用赤道坐标来确定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并将天球赤道附近的天上恒星组合分为二十八个天区,选择28个星官作为观察的标志,故有二十八宿之称。而古代巴比伦、印度、希腊等地的天文学家,则以黄道[2]为坐标,为了表示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他们将黄道附近的十二星座作为观察日月运行的宿站点,这就是黄道十二宫,每宫30°,各宫均以动物和他物来命名。黄道十二宫与我国的二十八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分属不同的两个天文学系统。后来两种天文学知识相互渗透、吸收。唐宋之际,中国开始兼用黄道十二宫观测天象,但十二种神兽的形象逐渐中国化[3]。甘肃境内的这两幅天象图,反映了中西天文知识的并存,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黄道十二宫与二十八宿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也证明西夏天文学有较高的水平。(www.xing528.com)

西夏立国前,附属于宋朝,使用宋历,但元昊建国前夕,在历法上进行改革,曾“自为历日,行于国中”[4]。《宋会要辑稿·备边》记载,宋绍圣三年(1096年、西夏天祐民安七年)十二月,宋枢密院言,闻西人最重年节与寒食,“兼以十二月为岁首,多是诸军监及首领聚会之时”,建议乘机袭击。由此可知,西夏自制历法始于元昊称帝之时。但西夏也大量使用宋朝颁赐的历法。1972年,甘肃武威张义乡出土一件西夏的汉文历日,残存七至十一月部分,据考定是西夏人庆二年(1145年)的历日,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这份历日上西夏十四节气的配置与我国传统的用法完全相符,因此可以断定是宋朝颁赐的历日[5]

西夏国内不仅通行宋历,并深受吐蕃天文学影响,藏历在西夏的影响也很大。武威出土的西夏文账单,其年就称为“天庆虎年”。西夏仁宗乾祐七年(1176年),在甘州所立的《黑水河桥敕碑》,碑阴的藏文部分纪年刻为“阳火猴年”,即称为“岁次丙申”的“乾祐七年”(1176年)。这种五行配十二生肖,另加阴、阳的纪年法在西夏也广泛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