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宋金划界与秦陇行政建制
(一)宋金划界
关于金朝疆域的划界,文献资料有明确记载。据《金史》卷24《地理上》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庐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历葭州及米脂寨,出临洮府、会州、积石之外,与生羌地相错。复自积石诸山之南左折而东,逾洮州,越盐川堡,循渭至大散关北,并山入京兆,络商州,南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
根据文献的记载,金朝的北部与东北边界继承了辽代的旧界,其北部边境至贝加尔湖、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高丽国为邻。上述文献中所载:“复自积石诸山之南左折而东,逾洮州,越盐川堡,循渭至大散关北,并山入京兆,络商州,南以唐邓西南皆四十里,取淮之中流为界,而与宋为表里。”这就是金朝皇统元年(1141年、宋绍兴十一年)十月,都元帅宗弼与南宋议和时所划定的疆界,“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14]。金朝西部边界与西夏划界。金天会二年(1124年、西夏元德六年)正月,西夏奉表附金后,金朝将原属辽的西北地区,阴山以南、吐禄泊以西的土地给夏,后又于天会五年(1127年、西夏正德元年),金朝又将陕西西北地割给西夏,以河为界,抵偿金夺回的天德(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南)、云内(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之地。《金史》卷26《地理下》记载了金夏在陕西的划界情况:“天会五年,元帅府宗翰、宗望奉诏伐宋,若克宋则割地以赐夏。及宋既克,乃分割楚、夏疆封,自麟府路洛阳沟距黄河西岸,西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至累胜寨,环庆路威边寨踰九星原至委布谷口,泾原路威川寨略古萧关至北谷口,秦凤路通怀堡至古会州,自此距黄河,依见流分熙河路尽西边,以限楚、夏之封,或指定地名有悬邈者,相地势从便分画。”
此后,天会十四年(1136年、西夏大德二年)七月,西夏攻占了乐州(治今青海乐都县)与西宁州(治今青海西宁市),天会十五年,金朝接受西夏的请求,将乐州与积石州(治今青海贵德县)、廓州(治今青海化隆县)割给西夏。皇统六年(1146年),又从西夏所请,将德威城(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东岸)、西安州(治今宁夏海原县)、定边军(治今甘肃环县东北)等沿边地赐予西夏。
金朝疆域的划界,确定了秦陇除陇南一小块地区属南宋辖地及河西走廊属西夏外,秦陇大部地区系金朝领地。
(二)秦陇行政建制
金朝在熙宗以前,行政建制并不统一,直到熙宗时,才按照辽、宋旧制进行改革,确定全国的区域划分,金朝才有全国性的统一制度。金熙宗在收复河南、陕西地区后,设京、路、府、州、军、县。诸京设留守司,留守带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路治所有些地方称为总管府,由兵马总管兼任总管府的称尹,不兼总管府的只称府,长官为府尹。各地州、军设节度使、防御使、刺史,领军兵兼管。县一级不专设军兵,县令只管民政。州县以下基层组织为村社。金制的特点是:京、路、府、州、军的军事、行政统由各京、路官员管理,这是在采用汉制的同时,还保持女真军政一体的旧俗[15]。金朝时期,秦陇地区主要归属庆原、临洮二路管辖。
1.庆原路
旧作陕西西路,系宋环庆路、泾原路。路辖有府一,领节镇二,刺郡三,县十八,镇二十三,城二,堡四,寨二十二,边将营八[16]。该路北接西夏,西及南与临洮路,东与鄜延路相接。除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外,其余大部州县在今甘肃境内。
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宋安化郡,庆阳军节度,本庆州,金初改安国军,后置安定军节度使兼总管,金皇统二年(1142年)置总管府。辖三县、七镇、二城、三寨、堡一。安化县(治今甘肃庆阳);彭原县(今甘肃庆阳董志北)辖董志、赤城二镇;合水县(治今甘肃合水县)辖金、怀安、业乐、五交、景山五镇,白豹、大顺二城,安疆、华池、柔远三寨,荔原一堡。
环州(治今甘肃环县),原宋永兴军路辖区,后为环庆路属州,金朝初期因之。金大定(1161—1189)间升为刺郡。辖通远(治今甘肃环县)一县,合道、马岭、木波三镇,定边、平远、永和、洪德、乌伦、安边六寨,旧有惠丁、射香、流井三堡,废后,为木瓜、归德、兴平三堡[17]。
荩徽县金代耀州窑青釉卧狮盏
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原宋永兴军路辖区,后为环庆路属州,系彭原郡兴宁军节度,金朝初期袭用。金皇统二年(1142年)降为军,仍加“西”字,天德二年(1150年)去“西”字,为刺郡。辖四县、五镇。安定县(治今甘肃宁县),本名定安,大定七年(1167年)更为安定,辖交城镇;定平县(治今甘肃宁县东南),辖枣社、大昌二镇;真宁县(治今甘肃正宁县西南),辖要关、山河二镇;襄乐县(治今甘肃合水县南)。(www.xing528.com)
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宋新平郡静难军节度,金朝初期袭用。领新平(今陕西彬县)、淳化(今陕西淳化)、宜禄(今陕西长武)、永寿(今陕西永寿北)、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五县,镇三、寨一。宜禄县辖亭口镇,永寿县辖永寿镇、常宁寨,旧有邵寨镇,后割属泾川(治今甘肃泾川县),三水县辖清泉镇。
原州(治今甘肃镇原县),原宋泾原路属州,系宋平凉郡军事,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为泾州支郡,后复军事。辖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彭阳(今甘肃庆阳董志东)二县,镇三、寨五。彭阳县辖萧镇、柳泉、新城三镇,绥宁、平安、靖安、开边、西壕五寨[18]。
泾州(治今甘肃泾川县),原宋彰武军节度,旧治在泾川,后于元光二年(1223年)移治长武(今陕西长武县),辖泾川(今甘肃泾川县)、长武、良原(今甘肃泾川西南)、灵台(治今甘肃灵台县)四县,泾川县辖官地寨;灵台县辖百里、邵寨二镇。
边将营,第二将营在荔原堡西,白豹城南75里,次西第四将营,次西第三将营,次西第八将营,次西第七将营,次西第九将营,次西第六将营,次西第五将营[19]。
2.临洮路
原宋熙河路、秦凤路。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熙州为临洮府,置熙秦路总管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改今名。府一,领节镇一,防御一,刺郡四,县十三,镇六,堡十二,寨九,关二。该路北与西夏、西与河湟吐蕃、南与南宋相接,东与庆原路及京兆府路一部分相接,除积石州部分地区在今青海省外,大部在今甘肃境内。
临洮府(治今甘肃临洮县),宋旧熙州临洮郡,镇洮军节度,后改为德顺军,金皇统二年(1142年)置总管府。辖县三、镇一、城一、堡四。狄道县(今临洮县)辖镇平镇、景骨城;当川县(今甘肃康乐县北)辖通谷堡;康乐县(今甘肃康乐县)辖渭源(今甘肃渭源县)、临洮、南川三堡。
积石州(治今青海循化县),本宋积石军(治今青海贵德县)溪哥城,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州。辖县一、城三、堡三。怀羌县(今甘肃临夏市南)辖循化、大通、来羌三城,通津、临滩、来同三堡。
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宋熙河路属州。宋元符二年(1099年)收复,后弃之不守,大观二年(1108年)再收复,改临洮城仍旧为洮州。金时,与南宋边界相邻。辖通祐堡、铁城堡。
兰州(治今甘肃兰州市),宋熙河兰会路属州,宋金城郡军事。辖定远(今甘肃榆中县定远)、龛谷(今甘肃榆中县小康营)、阿干(今兰州阿干镇)三县,镇三、城二、堡三、关一。定远县,兼第十将。龛谷县,宋龛谷寨。阿干县,宋阿干寨,辖宁远、安羌二城,东关、质孤、西关堡,其中西关、质孤二堡临西夏边境,质孤堡兼第八将;辖原川、猪觜、纳米三镇及京玉关。
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本宋通远军,金皇统二年(1142年)为通远军节度使。辖陇西(今陇西)、通渭(今通渭)、定西(今定西南)、通西(今陇西北)、安西(今定西市安定区)五县,寨四、镇一。定西县,贞祐四年(1216年)六月升为州,以通西、安西县隶属,辖盐川镇,原有赤觜镇,后废。安西县辖熟羊、来远、永宁、南川四寨,来远寨原为镇,南川寨旧有平西、宁远二寨及南三岔堡。
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宋熙河路属州,旧名汝遮。辖县一、寨二、关一。保川县(今靖远县南),辖平西、通安二寨,会安关旧为会宁关。
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市东北),宋熙河路属州,安乡郡,金皇统二年(1142年)升为防御,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为节镇,为平西军。辖县二、城一、寨三、镇一。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市东北),金朝初期废,贞元二年(1154年)复置。宁河县(今甘肃和政县),辖积庆镇、安乡关城,南川、通会关、定羌城三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