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起
北宋立国,即与辽、西夏鼎足对峙。为了加强边防军事部署,防止辽、夏的不断骚扰,宋自淳化以来,始用何承矩措置北边屯田,开溏泺之利以限北虏,以后相继在西北二边实行屯田。“北边”当指河北路,宋朝在这一地区屯田的主要目的是阻止辽兵长驱南下的骚扰。“西北二边”则指河东、陕西二路与西夏毗邻地区,此地屯田自然是为了防止西夏的进攻。随着宋与西夏矛盾的发展、演变,其军事斗争也日益激烈,与西夏毗邻的陕西路军事地位日益重要,驻军数量与日俱增。在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的陕西沿边,驻有中央禁军二十余万,此外还有大量的义勇、弓箭手、蕃兵。延(治今陕西延安市)、渭(治今甘肃平凉市)、庆州(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市)等五州、军处于前沿,长阙粮草,渭州屯泊大量军马,支费粮草浩瀚,众多的军队所需军费开支庞大。正如张方平奏疏所说:“伏见西事已来,应付边备,天下被其劳,凡百赋率至增数倍。”[1]繁重的军费成为陕西沿边以至全国人民的沉重负担。
荩清水县出土宋代彩绘砖雕(舂米)(www.xing528.com)
北宋前期,沿边地区军粮主要靠内地供给。而自北宋中期开始,内地已难以供给边防全部军需。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有二:一是关中粮食产量有限而军粮需求过盛,其土地生产力无法承受;二是运输困难。陕西沿边州军地居山险,道路阻隘,将内地粮食运到边地,百姓苦于运输。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宋政府想方设法,采取从南方调运粮食,动用内藏库钱物,令商人输粟于边,留用陕西、四川赋税、金帛,增加陕西酒课助边,铸大钱以助军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2],解决这一难题。尽管宋朝统治者费尽心机,采取种种措施,虽解决了部分兵饷粮运问题,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显然,解决陕西沿边军费的根本出路,就是采用历代统治者的传统办法,命令驻军屯垦,或募民耕种荒地,实行营田。因而宋朝统治者对西北地区的屯田非常重视,因为屯田既可以巩固边防,“减冗费,为持久宽民之计”[3],又可以部分解决兵饷粮运的困难。在“兵事未息,人兵未可全减”的情况下,“广劝公私耕种”为当务之急。所以兴屯田、营田实为“扈边实塞之要务,足国安民之至计也”[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