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堡寨的特点与作用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堡寨的特点与作用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堡寨周围环绕可耕田地,附近的田地拨给蕃部耕种以安定他们的生活,因而堡寨又成为寨户、蕃民的庇护所,具有庇护民众耕种作用。这些成为交易场所的堡寨,在甘肃地区的商业活动中,起着一种促进贸易交流、互通有无的作用。秦陇地区的堡寨与蕃部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堡寨的特点与作用

三、特点与作用

(一)堡寨特点

北宋秦陇的堡寨一般兴筑在具有战略地位的形胜控扼之地,各据险要。正如泾原安抚使王尧臣所说:泾原一路五州军城寨,“控扼要害及贼径交通之处”[13]

这些堡寨大小规模不等,堡寨外有围墙,依山带水,随宜增展,尽量利用山水形胜之便。其规模“寨之大者周九百步,小者五百步;堡之大者二百步,小者百步”[14]。元祐七年(1092年),守臣范育屡请在努扎谷修“八百步大寨”。元符元年(1098年),北宋在泾原、秦凤、熙河三路根据地形险要修筑“一千步,次八百步至六百步,以旬日内工毕”[15]的若干大小寨子。堡子周围三百步至六百步之间,有护耕堡拱围在周围。

这些堡寨升降隶属时有变化。堡、寨或属于州、军,或属于县,甚至有属于较大城寨的,故许多大城寨之下领有若干堡。大抵是城最大,寨次之,堡又次之。城、寨、堡是同类型的军事地区,故城、堡可改为寨,寨、堡亦可改为城,寨亦可改为堡。这些城、关、堡、寨虽大小不同,名称各异,但均为性质相同的军事关寨,并无严格的区分。随着军事形势的发展以及这些关、寨边防重要性的增减,其隶属升降时有变化。

荩灵台县藏宋代花瓣口牡丹纹长颈瓶

(二)堡寨的作用

秦陇地区的堡寨与蕃部关系密切,成为宋政府实施“以夷制夷”政策的据点,起着招纳与安抚蕃民的效能。

北宋政府为抵御西夏,保护沿边安宁,在甘肃地区所构筑的诸多堡寨,最突出的功能便是聚集兵力,加强防守。游师雄曾建议:“宜于定西、通渭之间建汝遮、纳迷、结珠三栅,及护耕七堡,以固藩篱,此无穷之利也。”[16]显然堡寨成为宋防御的“藩篱”,进攻的基地

宋朝以堡寨为沿边地方的“藩篱”,而以蕃兵为“藩篱之兵”,所以蕃兵皆驻守在堡寨之内。蕃兵成为北宋日益重视的一种力量,宋政府经常依靠这支劲旅对付西夏,威慑缘边生、熟户。总之,堡寨成为聚集兵力,抵御西夏的阵地,成为北宋整个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堡寨是组建蕃兵的基本单位,蕃兵的来源皆为“塞下内属部落”,是以堡寨为单位招募。蕃兵是宋朝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沿边蕃部素质优良,耐苦寒,善骑射,“使习险阻,利其田产,乐其室家,以战若守,一可当正兵之十,敌惮之”[17]。如对他们统御有术,不仅可防守边界,为宋所用,还可以减屯戍,省供馈。由于蕃兵受到政府的重视,城寨皆有蕃兵屯戍,故甘肃境内的堡寨,积聚了大量兵马。据《宋史》卷191《兵志五》所载:秦凤路寨十三,强人四万一千一百九十四,壮马七千九百九十一。泾原路:镇、寨、城、堡二十一,强人一万二千四百六十六,壮马四千五百八十六,为一百一十甲,总五百零五队。环庆路:镇、寨二十八,强人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三,壮马三千四百九十五,总一千一百八十二队。以上记载不包括熙河路堡寨屯聚的兵力数量。

北宋的堡寨有守御、照护、耕种、护耕等不同名称,这众多堡寨安抚熟户蕃部。遇敌抄掠,则人畜进入堡寨隐蔽,敌退,则各堡寨人马一齐出动,拦截追击,使敌进无所得,退有所失。堡寨周围环绕可耕田地,附近的田地拨给蕃部耕种以安定他们的生活,因而堡寨又成为寨户、蕃民的庇护所,具有庇护民众耕种作用。熙宁二年(1069年)三月,宋政府下诏,令孙永去修筑秦州甘谷城、通渭堡至古渭寨一带弓箭手护耕堡子。元符二年(1099年),宋政府下诏秦凤路经略司将新归顺的部族安置在甘谷城西堡之外居住,并根据远近修置护耕堡及展筑烽台遮护耕种安置。捺吴川、青鸡川土地肥沃,但皆为荒芜。治平四年(1067年),修筑捺吴川、青鸡川二堡,捺吴川赐名治平寨,青鸡川赐名鸡川寨,并下令招募弓箭手,人受田百亩,马五十匹,旬日得壮士千人,骑千匹。这些人马屯聚在此,耕种捺吴川、青鸡川土地。堡寨既成为蕃民的居住点,也是生产的基地,大量人口的聚集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开发甘肃作出了贡献。

因这些堡寨地处沿边,且又屯驻大量军队,加之众多沿边蕃汉户及内地浮浪之人生息其间,因而堡寨又成为商品贸易集散地。北宋把东南地区的茶叶转运至西北以获厚利以及市马贸易,均离不开这些沿边堡寨。

众多堡寨也促使蕃市的发展。大顺城管下的蕃部,“数持生绢、白布、杂色罗锦、被褥、腊茶等物至西界辣浪和市,复于地名黑山岭与首领岁美泥咩匕悖讹等交易[18],其交易物大多是青盐、乳香、羊货等。马衔山后锡丹族蕃部达克博诱洮州巴凌酋首居岷州城北,此地便成蕃市。北宋政府的博马场就设在秦州永宁寨(今甘肃甘谷县西40里铺附近),蕃部马至,径鬻秦州。永宁寨交易场所规模也很大,宋政府曾给永宁寨诏书,“以官屋五十间给唃厮啰收贮财物”[19]。这些成为交易场所的堡寨,在甘肃地区的商业活动中,起着一种促进贸易交流、互通有无的作用。

北宋时期,遍布秦陇地区的堡寨,主要设置在北宋初、中、晚三个不同时期,且以中、晚期居多。由其设置的时间及分布地区,充分说明澶渊之盟后,宋辽结好,北方息兵,而西夏的崛起,边塞烽火重燃,边防重心西移,秦陇地区成为北宋御夏的重要边防前沿。秦陇地区的堡寨与蕃部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构成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堡寨的兴筑与蕃部的归附同步增长,与蕃部的招纳互为因果,这正是宋王朝“以夷制夷”政策的贯彻与体现,也是对西夏防御策略的需要。

【注释】

[1]李华瑞:《宋夏关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4页。

[2](宋)曾巩:《元丰类稿》卷30《请减五路城堡》。(www.xing528.com)

[3](宋)王应麟:《玉海》卷194《元丰理戎碑》。

[4]据《宋史·地理志》统计。

[5](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为“大顺”,中华书局,1984年,第115页。

[6](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年,第115页。

[7]《宋史·地理志三》。

[8](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年,第123页。

[9](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年,第128页。

[10](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年,第133页。

[11]《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载:中安堡在德顺军“西三十五里”,《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20~21《秦凤路》,则标示中安堡在德顺军东北,今以地图集所载为依据。

[12]《宋史·地理志三》。

[13]《长编》卷139,庆历三年正月丙子条。

[14]《宋史·徐禧传》。

[15]《长编》卷494,元符元年正月甲寅条。

[16]《宋史·游师雄传》。

[17]《长编》卷238,熙宁五年九月壬申条。

[18]《宋会要辑稿》第140册,食货三八之三一。

[19]《长编》卷135,庆历二年二月庚辰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