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营泾原、环庆地区
对于西北边防的形势,当时许多人士已有清醒的认识。知镇戎军李继和恐党项势如猛兽,日后会发展强盛。曹玮则认为李继迁擅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宋朝有西顾之忧,应乘今“国危子弱”之机,即行扑灭,否则日后强盛而不可制。西夏立国后,抗衡北宋,果如所料。西北边防形势的发展,迫使北宋政府根据沿边蕃情,采取措施,加强对泾原、环庆地区的经营。
(一)加强戍守安边
今甘肃东部地区是北宋的泾原、环庆二路辖区,汉蕃杂居,民族关系复杂,加之与西夏党项毗邻,这一地区势必成为北宋重点经营之地。为此,北宋选派能吏,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戍守。
宋建隆三年(962年)十二月,宋太祖选授原虢州(治今河南灵宝市)刺史姚内斌为庆州刺史,以阻止西鄙羌戎的扰边。姚内斌在庆州十多年,边人畏伏,目为姚大虫,言其勇猛如虎。宋乾德六年(968年),以西夏近边,授董遵诲为通远军使。遵诲到任后,召集各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大摆宴犒,众皆悦服。董遵诲在通远军(治今甘肃环县)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13]。环州民与吐蕃贸易时,常欺夺蕃部,或至斗讼,致使蕃民怨恨。宋朝廷派遣崇仪使柳开知环州后,柳开统一物价,公平交易,“擒民之欺夺者置于法,部族翕然向化”[14]。曹玮系宋名将曹彬之子,受父推荐,以本官知渭州,时年19。曹玮驭军严明,赏罚立决。曹玮曾上泾原、环庆两道图,宋真宗以此图示左右言:“华夷山川城郭险固出入战守之要,举在是矣。”[15]下令别绘二图,以一图留枢密院,一付本道,要求诸将按图计事。康定元年(1040年),元昊大举进攻鄜延,进逼延安,西北边防形势严峻。庆历元年(1041年)五月至二年十一月,范仲淹在庆州仅短短一年半时间,但他重视恢复与发展生产,主张弓箭手就近戍守,减轻人民负担。他在庆州凿井,解决饮水之难。范仲淹在庆州为官期间,深受庆州人民爱戴,被庆州羌民尊称为“龙图老子”。及其卒,羌酋数百人为之痛哭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朝廷所派官员均在自己任上戍守安边,维护了这一地区的稳定。但所派官员中也有残暴之人,其作为也曾激化这一地区的民族矛盾。宋开宝二年(969年)十二月,房州(治今湖北房县)防御使王彦升调任原州防御使。王彦升有膂力,善击剑,军中视曰“王剑儿”。但其性残忍,据《长编》卷10开宝二年十二月乙酉载:“在原州凡五年,戎人有犯汉法者,彦升不加刑,召僚属饮宴,引所犯戎人于前,手其耳嚼之,下以卮酒。”前后有数百人被其啖耳,虽戎人畏惧,不敢犯边,但蕃人怨恨,致使民族关系更加复杂化,成为原州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招抚蕃部归附
北宋时期,居住在陇右地区吐蕃部族有生、熟户之分,“接连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而生户则为“居深山僻远、横过寇略者”[16]。显然熟户是西北沿边地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名义上受宋王朝管辖的各少数民族。由于熟户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与宋王朝的关系,从而熟户蕃部成为宋朝西北沿边地区的屏蔽。宋初,不重视对沿边熟户的治理,致使熟户叛服不定。党项李继迁父子、吐蕃唃厮啰正是利用这一点,趁机煽动熟户,骚扰北宋边境。
宋政府一方面采用羁縻措施,招抚蕃部内属。董遵诲在环州时,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厚加宴犒”[17],使蕃众悦服。曹玮由渭州徙知镇戎军时,即着手安抚熟户。李继迁虐用其众,部属多怨。曹玮乘机“移书蕃部,谕以朝廷抚纳之意”[18],于是康努族内附。咸平五年(1002年)十月,泾原路内属蕃部谋叛,絷九十一人,请以诛杀。宋真宗推恩信以示招怀,令分配诸州,给闲田并赐粮种。庆州所管熟户蕃部众多,为了不被西夏党项所利用,防止久成边患,在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十月,将庆州缘边都巡检使置于华池县,并“岁给缗钱五十万备宴犒”[19]。
另一方面实行军事打击,以武力迫使蕃部内附。董遵诲虽对环州蕃部厚加犒赏,但当蕃部骚扰时,则率兵镇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开宝七年(974年),田仁郎知庆州时,西戎乘隙扰边,田仁郎率部下征伐,大败党项部众。于是当地的蕃部相率请和,仁郎杀牛置酒,共饮立誓,自此,边境宁肃。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和领兵杀卫狸族于天麻川,庆州胡家门等族桀黠难制,环庆路部署张凝率兵乘其不备,予以攻击,于是陇山外诸族皆恐惧内附。曹玮为泾原路钤辖兼知渭州时,与秦翰在武延川(今宁夏西吉县南之葫芦河)破章埋族,分兵于平凉灭拨臧族,在军事打击下,陇山诸族皆来献地,表示归属。景德三年(1006年)五月,曹玮率骑士出石门(即石门山,今甘肃武山县东北50里),逼近天都山(今宁夏海原县南),迫使渭州妙娥、延家、熟嵬等族率三千余帐、万七千余人及牛马数万内附。
在宋王朝的羁縻笼络与军事打击之下,内属蕃部增多,使宋王朝有效地控制了沿边的局势,加强了戍守安边。(www.xing528.com)
(三)给土地行汉法
宋政府深知土地的重要价值,给土地以安抚边民。环州蕃族嵬逋等曾被李继迁所掠,咸平四年(1001年)九月,嵬逋等率族帐归附,宋真宗诏令“给近处闲田”[20]安置。景德元年(1004年)八月,泾原部署陈兴率兵与熟户掩击党项部族,擒获甚多,宋真宗诏令:“所获戎俘并给土田资粮,无令失所。”[21]显然这是用土地作为一种安抚手段。曹玮曾上书要求对边民应募为弓箭手者,给境内闲田,永蠲其租,春秋耕敛,出兵护作。景德三年(1006年)八月,原州、渭州、镇戎军等地开垦众多荒田,这些土地常在堡寨四周,因而内属戎人皆得以安居。环庆地区蕃民众多,贱土贵货,对土地不甚看重,常以田土为市易,即汉人得土,蕃部得货,内属蕃部田地多为边民所收买,致使蕃民单弱不能自存,因而逃亡。正如李复所记下里之歌所言:“蕃兵入市争卖田,汉人要田蕃无钱。有田卖尽走蕃去,却引生羌来寇边。”[22]曹玮任环庆钤辖时,下令尽还其故田,后有犯者迁其家于内地。并禁止边民收买蕃部土地,以保证他们安居乐业。天圣四年(1026年)正月,宋仁宗诏令:“陕西弓箭手毋得典买租赁蕃部土田,其蕃汉愿合种者听之。”[23]这份诏令显然是重申禁止边人典卖蕃部土地。
宋政府不仅用土地招抚蕃部,还实行汉法,立条约,定律令,减少沿边地区汉、蕃人民冲突与杀掠。曹玮知渭州时,改变过去蕃人“杀边民,入羊马赎罪”的旧俗,下令:“羌自相犯,从其俗;犯边民者,论如律。”[24]范仲淹知庆州时,为了改变蕃部复仇的习俗,对蕃部订立条约,“若仇已和断,辄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已杀者斩。负债争讼,听告官为理,辄质缚平人者,罚羊五十、马一。”[25]因用汉法进行约束,蕃民从此不敢触犯,稳定了甘肃地区的社会秩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四)筑城凿堑固边
为了固守沿边,抵御党项骚扰,宋政府在要害地修筑堡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庆州所筑耳朵城完工,此城不屯兵,只令蕃部自守,捍蔽近寨。陇干城即笼竿城,属德顺军,是秦、渭间一咽喉要地,位于六盘山外笼竿川,北接镇戎军,为渭州西部藩篱。《宋史·真宗本纪三》载,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丁丑,泾原钤辖曹玮言“笼竿川熟户蕃部以闲田输官,请于要害地募兵以居”。是年冬毕工,即为笼竿城,募兵屯守。笼竿城蕃汉交易频繁,成为甘肃地区商业贸易重地,其酿酒业尤为发达,宋朝在陕西的榷酤收入,笼竿城占了很大份额。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笼竿城的酒课达230万,其中留作本城公用的仅20万,占总数中一小部分,达到了自给自足,充分证明修筑笼竿城是正确的,不仅固边,而且增加了宋政府收入。庆州西北的马铺寨位于后桥川口,据要害之地。范仲淹在庆州时,令其子纯佑与蕃将赵明先占据其地,随后率兵筑大顺城,旬日完工。大顺城筑后,“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26]。后又筑细腰、葫芦诸寨,扼断西夏来路,使明珠、灭臧二族不为西夏所用,使环州与镇戎军之间道路畅通无阻。据《庆阳府志》记载,范仲淹在庆州时修建或复建的城寨有铁边山寨、葫芦泉寨、槐安寨、五交镇、白豹寨、金汤寨、柔远寨、槐安东峪寨、槐安西峪寨、永和寨、泥寨、雪泥寨、定边城、风川镇、平戎镇、石昌镇、安寨堡、甜水堡、平远寨、团堡寨、本波城、平戎寨、风川寨、白豹城、大顺城、业乐城、细腰城、肃远城、乌仑城等。范仲淹不仅大量修筑城寨,而且对肃远、马岭、定边、永和、安塞等寨的墙体加高,加深、加宽护城沟壕,增强了防御能力。
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市)是西北边防上的重要军事要地,宋时“为泾、原、仪、渭北面捍蔽,又为环、庆、原、渭、仪秦熟户所依”[27],一旦丧失,泾、原、仪、渭诸州熟户将暴露无遗,故置此城以扼党项要路,充分证明此城在西北边防的重要。曹玮由渭州移镇戎军时,上疏指出,镇戎军地平,便于骑战,非中国之利,要求自陇山而东循古长城凿堑以为限,并且“以兵械及闲田蠲租以给弓箭手”[28]。咸平四年(1001年)底,陕西转运使刘综始行屯田,置屯田务,取田五百顷,差下军两千人,置牛八百头立屯耕种。李继和又请开辟从镇戎军至环州,环、庆州至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市)道路,便于加强各州军的联系和运输军粮。
宋朝西北沿边无藩篱之固,为了加强对泾原、环庆沿边的戍守,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宋政府征发渭州平凉、潘原二县民开凿城壕。秦翰为泾原仪渭钤辖时,“规度要害,凿巨堑,计工三十万,役卒数年而成”[29]。曹玮在西北任上开边壕,皆令为“深广丈五尺;山险不可堑者,因其峭绝治之,使足以限敌,后皆以为法”[30]。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月,曹玮知渭州时,因修东关城壕毕工而受到宋王朝诏奖。这些城寨、边壕,均增强了西北沿边的防御能力。
(五)赐官爵以羁縻
宋政府重视利用蕃部首领的作用,封赐官爵予以羁縻。
咸平四年(1001年)七月,宋政府授会州刺史癿遇为保顺郎将,苏家族屈尾、白马族埋香、韦移族都香并为安化郎将。原居渭州的党宗族首领业罗与西凉者龙族舍穷波等七人,均被宋政府授以检校太子宾客,本族首领。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四月,宋王朝对原州熟户蕃部赐以官爵,掌管百帐以上大首领补本族军主,次补指挥使,次补副指挥使,百帐以下并补本族指挥使。对于归附的蕃部首领也赐以官爵,叶市族大首领艳奴率其族归顺,宋王朝“诏第补侍禁、殿直,月给俸料”[31]。渭州吹麻城张族都首领张小哥以兵助宋军攻破蕃部鱼角蝉,宋政府赐官爵予以奖励,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九月,授张小哥为顺州刺史,大首领叶籛等五人并为本族军主。郭厮敦原为德顺军(治今甘肃静宁县)地区蕃部,居住在南市城(即静边寨,今甘肃静宁县东南)。南市城即唐代牧马监的南使城,蕃语讹为“南市城”。大中祥符九年,当地蕃部首领郭厮敦献地内属,举家迁至秦州境内的冶坊寨(今甘肃清水县东北40里黄门乡)。宋政府授为本族巡检,月给钱五千、米面五石。《南阳集》卷18载有《蕃官德顺军静边寨剥波族都军主扒令征亲男祝扒可银酒监武充本族军主制》,《郧溪集》卷7载有《治平寨杨奘川蕃部裕勒萨等献土地可本族军主制》,这两份制书充分说明,居住在德顺军的蕃部剥波族、裕勒萨部首领,均受到宋政府的赐官奖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