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秦陇的行政建制
宋朝的地方实行府州军监、县、镇、寨以及乡都里保等多层次的行政管理体制,借以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法令,发展生产,征调赋役,维护社会安定,控制城乡居民。同时,又在府州军监之上设置路一级的多元派出机构,以代表政府从各方面对府州军监实行管辖与监督。宋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路以下系州、县两级,与州平级的还有府、军、监及领县的监,县级行政系统包括县、军使及隶属于州军的监,县以下的城镇则设镇。在甘肃地区的行政设置中,既有州、县,也有府、军、监等地方机构。北宋时期秦陇境内四路辖区的行政设置情况如下。
(一)环庆路辖区
宋朝时,今陇东地区系永兴军路辖区,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四路时,析出环庆路,成为陕西四路之一,下辖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领庆(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环(治今甘肃环县)、邠(治今陕西彬县)、宁(治今甘肃宁县)、乾(治今陕西乾县)五州,其中庆、环、宁州在今甘肃东部境内。
庆阳府,系中府,安化郡,庆阳军节度。本庆州,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团练。乾德元年(963年),复为军事。宋政和七年(1117年),升为节度,军名为“庆阳”。宣和七年(1125年),改庆州为府。旧置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统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凡五州,其后废乾州,置定边军,已而复置醴州(治今陕西礼泉县东),凡统三州一军。领安化(今甘肃庆阳县)、合水(今甘肃合水县)、彭原(今甘肃合水县西)三县。宋乾德二年(964年),改顺化县为安化县,裁同川县并入。熙宁四年(1071年),始置合水县。熙宁三年(1070年),彭原县自宁州(治今甘肃宁县)来隶。
环州,唐朝时,为灵州方渠镇(今甘肃环县南方渠镇),西晋时置威州,周改为环州,后降为通远军,宋淳化五年(994年)复为环州,治通远县。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远县为方渠,宋景祐元年(1034年),复为通远。辖通远(今甘肃环县)一县。
宁州,彭原郡,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兴宁军节度。本军事州,宣和元年(1119年),赐军名。辖定安(今甘肃宁县)、襄乐(今甘肃宁县湘乐镇)、真宁(今甘肃正宁县西南)、定平(今陕西长武县东)四县。熙宁五年(1072年),以邠州定平县隶宁州[3]。
(二)秦凤路辖区
宋朝秦凤路,设有经略安抚使,开府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旧有秦、泾(治今甘肃泾川县)、陇(治今陕西陇县)、成(治今甘肃成县)、凤(治今陕西凤县东)、岷(治今甘肃岷县)、渭(治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原(治今甘肃镇原县)、阶(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河(治甘肃临夏市东北)、兰(今甘肃兰州市)、熙十二州,镇戎(治今宁夏固原市)、德顺(治今甘肃静宁县)、通远(治今甘肃陇西县)三军,属县三十八。其后增积石(治今甘肃青海贵德县西40里)、震武(治今青海门源县东南大通河北岸)、怀德(治今宁夏固原市西北)三军,西宁(治今青海西宁市)、乐(治今青海乐都)、廓(治今青海化隆县)、西安(治今宁夏海原县)、洮(治今甘肃临潭县)、会(治今甘肃靖远东北)六州,又改通远军为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凡府一,州十九,军五,县四十八。庆历元年(1041年),秦凤路改置,一些州析出,其辖区缩小,仅统五州一军,后通远军析出,仅统五州。除陇州及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部分辖地外,其大部均在今甘肃东部地区。
秦州,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治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统秦州、陇州、成州、阶州、凤州、通远军,凡五州一军。其后割通远军属熙河,凡统州五。领成纪、陇城(今甘肃天水县南)、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天水乡)、清水(今甘肃清水县)四县,伏羌、甘谷二城,太平一监。宋开宝(968—975)初,于清水县置银冶,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升为监,隶州。
成州,同谷郡,宋开宝六年(973年),升为团练。领同谷、栗亭二县,同谷辖二乡。
阶州,武都郡,本唐武州,陷吐蕃,后收复其地改置。治福津(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有福津、将利(今甘肃康县)二县。福津县辖三乡,将利县辖四乡。
凤州,河池郡,本系防御,宋乾德元年(963年)降为团练。崇宁年间有户三万七千七百九十六,口六万一千一百四十五。有梁泉(今陕西凤县东)、河池(今甘肃徽县)、两当(今甘肃两当县)三县,其中河池、两当在今甘肃境内。河池县辖二乡,宋开宝五年(972年),移治于固镇(今甘肃徽县),有水银务、河池戍。两当县辖二乡,领两当、广乡二镇,至道元年(995年),移治于广乡镇(今甘肃两当县)。建隆三年(962年),在两当县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即开宝监,治平元年(1064年)罢置官,以监隶两当县,元丰六年(1083年)废。
(三)泾原路辖区
原系秦凤路辖区,宋庆历元年(1041年),宋朝改置,从秦凤路析出,为泾原路。旧置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开府渭州,统泾、原、渭、仪四州及德顺、镇戎二军,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仪州(治今甘肃华亭县),以安化(今宁夏泾源县)、崇信(今甘肃崇信县)、华亭(今甘肃华亭县)三县来属。宋元符二年(1099年),又增置西安州(治今宁夏海原县),宋崇宁二年(1103年),又以熙河路的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来属,宋大观二年(1108年),又增置怀德军,凡统五州三军。除西安州、怀德军外,其他州、军辖区均在今甘肃境内。
渭州,陇西郡,平凉军节度,本军事,政和七年(1117年)升为节度。领有五县。平凉(今甘肃平凉)县,有四乡。潘原(今甘肃平凉东)县,有二乡。安化县,熙宁七年(1074年),废制胜关,移县地于关地,以旧地为镇,有三乡。崇信县领有四乡。华亭县领有四乡,有铜场、铁冶、茶场、盐场各一。
泾州,安定郡,唐朝时,为彰义军节度,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彰化军节度。领保定(今甘肃泾川县)、灵台(今甘肃灵台县)、良原(今甘肃泾川县西南)、长武(今陕西长武县)四县。
原州,平凉郡,辖临泾、彭阳二县。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县领四乡。彭阳(治今宁夏彭阳市),唐时丰义县,太平兴国元年改为彭阳,至道三年(997年),以彭阳县隶原州,熙宁三年(1070年),以彭阳县隶庆州,宋至道三年,自宁州来隶。
仪州,宋前期设州,熙宁五年(1072年),废仪州,华亭、安化、崇信同隶属渭州。(www.xing528.com)
会州,唐会宁郡,古西戎城,领会宁、乌兰两县,广德(763—764)后陷入吐蕃。宋元丰五年(1082年),熙河路加“兰会”二字成为熙河兰会路时,并未得会州。元符二年(1099年),开始进筑,“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州”[4]。崇宁三年(1104年),以会州隶泾原路,领一县。其辖地曾属秦凤、熙河等路,辖地归属不定。敷文县(今址不详),崇宁三年(1104年),置倚郭县,名曰敷文。
德顺军,宋庆历三年(1043),以渭州陇干城建为军,领一县。
镇戎军,本原州平高县之地,宋至道三年(997年),建为军。镇戎军部分辖区在今甘肃境内。
(四)熙河路辖区
熙河路是在熙河开边中设置的新行政区。熙宁五年(1072年),以熙(治今甘肃临洮县)、河(治今甘肃临夏市东北)、洮(治今甘肃临潭县)、岷州(治今甘肃岷县)、通远军(治今甘肃陇西县)为一路。后得兰州(治今甘肃兰州市),因加“兰会”字,成为“熙河兰会路”。元祐(1086—1093)时,改为“熙河兰岷路”,元符(1098—1100)时,又复原名。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改属泾原路后,改为“熙河兰廓路”,宣和(1119—1125)时,又改为“熙河湟廓路”,改湟州(治今青海乐都市)为乐州后,又改为“熙河兰乐路”,不久,又改为“熙河兰廓路”。除湟、鄯、廓三州及积石、震武二军外,其余辖区在今甘肃境内。
熙州,临洮郡,镇洮军节度,本为武胜军,熙宁五年(1072年)收复后,改为熙州。初置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开府熙州。旧统五州军,后兰、廓、乐、西宁、震武、积石六州军相继归属,又改通远军为巩州,凡统九州、三军。辖一狄道(今甘肃临洮)县,熙宁六年(1073年)置,九年(1076年)废,元丰二年(1079年)复置。
河州,安乡郡,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后置。宁河(今甘肃和政县)县,宋熙宁六年(1073),置枹罕县,九年省去。崇宁四年(1105年),升宁河寨为县,原为香子城。
洮州,号临洮城,唐广德(763—764)后陷入吐蕃,宋熙宁五年,宋政府以熙、河、洮、岷、通远军为一路时,并未得洮州。宋元符二年(1099年),收复后不久又放弃。宋大观二年(1108年)收复,改临洮城仍为“洮州”。
岷州,和政郡,唐广德(763—764)后陷入吐蕃,宋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领三县、一监。祐川,原为唐朝时的县,宋崇宁三年(1104年)复置。大潭县(治今甘肃礼县西南80里太塘乡),宋建隆三年(962年),合良恭、大潭两镇置县,隶属秦州,熙宁七年(1074年),自秦州来隶。长道县,熙宁七年,自秦州来隶。熙宁九年(1076年),在滔山镇置监,铸铁钱。
兰州,金城郡,元丰四年(1081年)收复。领兰泉(今甘肃兰州)一县,崇宁三年(1104年)置。
巩州,本通远军,熙宁五年(1072年),以秦州古渭寨为军,崇宁三年(1104年),升为巩州,领县三。元祐五年(1090年)增置陇西县,崇宁三年,升永宁寨为永宁县,升宁远寨为宁远县。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行政建制是北宋政府进行有效管辖的反映。
【注释】
[2]《宋史·职官七》。
[3](宋)王存撰,王文楚、魏嵩点校:《元丰九域志》卷3《陕西路》,中华书局,1984年,第119页。
[4]《宋史·地理志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