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西夏畜牧业的优势与发展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西夏畜牧业的优势与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夏建国前,因其疆域狭小,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正是这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深厚的牧业传统,河西地区为西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成为西夏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西夏以畜牧为主的经济特色,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西夏属地河西地区畜牧业的兴盛。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西夏畜牧业的优势与发展

三、畜牧

畜牧业党项族传统的经济部门,历唐末五代至宋初,除一部分党项人学会农耕外,大部分仍过着定居或半定居的畜牧以及不定居的游牧生活西夏建国前,因其疆域狭小,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立国后,其疆域扩展至河西的凉、甘、肃、瓜、沙地区,畜牧业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西夏的主要经济构成,在经济生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元昊所言“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12]

河西陇右地区是历代王朝传统的牧业基地唐朝时,在“西起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外暨河曲之野,内则岐、豳、泾、宁,东接银、夏,又东至于楼烦”[13]的广大地区,设置养马监。河西地区的祁连山与焉支山水草丰美,宜畜牧,早在汉代时,就以养马而著名。党项族是“逐水草迁徙”的牧业民族,为了自身的发展,势必要把水草鲜美的河西地区作为自己的领地。早在李继迁向河西扩张时,就曾想“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14]。在占据了“善水草,宜畜牧”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后,凉州便成为“畜牧甲天下”之地,而且瓜、沙诸州也是传统的畜牧基地,“素鲜耕稼,专以畜牧为主”[15]。正是这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与深厚的牧业传统,河西地区为西夏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成为西夏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西夏的牲畜种类众多,主要有马、牛、羊、驼、驴、猪、狗、牦牛等。对于全民皆兵的西夏人来说,马是其立国的根本,马也是与周边政权进行贸易的主要商品,因此十分重视马的牧养。西夏法典《天盛律令》规定:“官牧场之马不好好养育而减食草者,计量之,比偷盗法加一等。未减食草,其时检校失误致马羸瘦者,当视肥马已瘦之数罚,处杖罪至一年劳役,令依高低承罪。”[16]羊的品种很多,《文海》载有绵羊、羖img13等,羖img14山羊,善于爬山涉水,北方契丹境内诸部族常以此羊为群首。羖img15是西夏四种官畜之一,《天盛律令》有明确记载:“四种畜中,牛、骆驼、羖img16等之年年应交毛、酥者,预先当由群牧司于畜册上算明。”[17]这说明羖img17在西夏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骆驼在西夏主要当作交通工具,用于行路、运货、骑用及征战。驴骡主要是民间牧养,西夏人用驴骡来乘挽和驮运。

西夏立国近二百年间,与北宋、辽、金之间干戈不断,每次战争,马、牛、羊、骆驼等各种牲畜的损失数以万计。西夏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辽重熙十九年),辽征西夏,北路兵至西凉府,“获羊百万,橐驼二十万,牛五百”[18],马匹也有相当数量。宋天圣(1023—1031)初,武威郡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马匹。西夏人编纂的西夏文词典《文海》中所收有关畜牧业的字词达一百个以上。西夏畜牧业的发展还反映在畜产品的商品化上,西夏文《天圣二十二年卖地文契》记载某人卖掉牧场,换回牲畜[19]。《天庆十一年典卖契》中典出的物品全是袄子裘、马毯、皮毯、白帐毡、皮裘等畜产品。由于西夏生产的羊马毡毯用之不尽,必然作为商品与其他政权进行交易。这反映了西夏以畜牧为主的经济特色,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西夏属地河西地区畜牧业的兴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