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历代统治者与宋辽金周旋经营河西地区的措施

西夏历代统治者与宋辽金周旋经营河西地区的措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代西夏统治者都把河西地区作为与宋、辽、金各国周旋、抗衡的基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地开拓经营。河西地区有内迁的汉人,这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西夏统治时期,这些吐蕃部族仍在河西活动,成为西夏境内的一个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成为历史上开发河西、经营河西的重要力量。

西夏历代统治者与宋辽金周旋经营河西地区的措施

二、经营河西的措施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既有宜农宜牧的自然环境,又是东西交通的咽喉和关陇的屏障。“欲保秦、陇,必固河西”[8]。历代西夏统治者都把河西地区作为与宋、辽、金各国周旋、抗衡的基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地开拓经营。

(一)迁徙人口,增加劳力

西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河西的控制,在河西地区设立卓啰和南、甘州甘肃、瓜州西平等监军司。党项民族尚武善战,全民皆兵是西夏军事制度的特色。兵民一体,战时出征,平时生产。在这种军事体制下,河西监军司的十多万士兵成为开发河西的主要劳动力资源。河西地区是西夏的后方基地,战争中掳掠而来的人口在这一地区安置得较多。西夏军队中有专以俘掠人口为职责的“擒生”十万人,他们俘获的人口必然众多。西夏统治者曾得“脆怯无他伎者,迁河外耕作”[9]。即迁他们到西宁、乐、廓、积石四州从事耕作或至肃州屯守。显然河西地区也是他们的农耕区。

河西地区有内迁的汉人,这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武威西郊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题记中,两位刘姓墓主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莫高窟榆林窟三十多座保留西夏文题记的洞窟中,题记中的姓名多为汉姓。原为吐蕃六谷蕃部居地的凉州,宋初,还有汉民三百户。总之,这一时期河西原有的汉族人口有较大的增长,并占有较大的比例。

西夏政权的建立,使党项族成为统治民族,曾居凉州北部沙岭的党项部落随之也迁入凉州地区,成为凉州的统治民族。吐蕃占据河西时,不仅大批吐蕃部落迁入河西地区,而且河西的大部分汉人也已“吐蕃化”。西夏统治时期,这些吐蕃部族仍在河西活动,成为西夏境内的一个民族。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后,回鹘族西迁,其中有一支进入河西地区,散处于甘、凉、瓜、沙州等地,这就是甘州回鹘,他们成为西夏统治下的河西居民。这些少数民族成为历史上开发河西、经营河西的重要力量。(www.xing528.com)

(二)羁縻怀柔,各族平等

历史上的河西地区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民族关系复杂,矛盾斗争较多。西夏占领河西以后,民族问题仍是一个极为复杂、敏感的问题。西夏统治者采取羁縻政策,在服从党项统治的大前提下,允许保留各民族自治,拥有部分权利。河西地区原先的回鹘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10]。西夏统治者允许河西回鹘“各立君长,分领族帐”,保留其自治权和单独向辽、宋入贡和贸易的权利。西夏法令规定党项人与吐蕃人均为“主户”,吐蕃人与党项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在西夏国中,异族官员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他们的职位,而不是族别。法令规定,党项、汉、吐蕃、回鹘官员们一起共事时,必须依据本人地位的高低按序就座[11]。党项族大量吸收汉、吐蕃、回鹘等各族文化,各民族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这有利于西夏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相互融合。

(三)设置机构,重视生产

夏显道二年(1033年),元昊就在其统治区内模仿宋朝建立了一整套官制与机构,其中的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就是国家设立的劝农机构。西夏统治者非常重视手工业生产,元昊即位后,就设立了文思院,这是官府手工作坊之一,负责供御仪物服饰的制造。后来又设立了工技院、刻字司、造案司、金工司、绢织院、铁工院、木工院、造纸院、砖瓦院、出车院等,这些皆为管理生产技艺的机构。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元昊再度改革官制,调整机构,但农田司、受纳司、群牧司这三种职掌农牧业生产的机构都没有因为政权的嬗变而取消,自始至终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