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夏疆域变化中的河西属地
西夏疆域辽阔,“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3],超过了《宋史·夏国传下》所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的范围。夏国初期的疆域,实际约576880平方公里[4],此后虽有所增减,但变化不大。文献中所载夏国的四至,扼要、准确地描绘了夏国的地理位置,用现代科学方法测量,大约在东经93°~111°,北纬36°~43°,位于亚洲内陆东部边缘,地处荒漠气候带上。
经过李氏父子三代的西向发展,至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元昊立国之前,已“悉有夏、银、绥、宥、静、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十四州之地,为了增强军事防务,规制王畿,又提升若干重要的城镇为州,于是“洪、定、威、龙皆即堡镇号州,仍居兴州,阻河依贺兰山为固”[5]。这是西夏建国初期的十九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祐四年十二月癸未条所记西夏为二十州,即在威、龙二州间多一怀州。西夏国成为一个与辽、宋鼎峙对立的政权。此时的夏国边界东部与北宋鄜延路相邻。宋环州西北面的清远军,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被党项攻占后,洪德寨(今甘肃环县北60里洪德乡)北即蕃界青冈峡,寨东北边墩20里与西夏接界。环州以西有平远、定边二寨,其中定边寨北至边壕15里。北宋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市)的乾兴、天圣、三川三寨,渭州(治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的羊牧隆城、静边寨为极边地。宋朝的仪(治今甘肃华亭县)、渭州与西夏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东北)之间散居着吐蕃、党项等众多部族。宋真宗、仁宗时,吐蕃董戬据有兰州。夏大庆元年(1036年、宋景祐三年),西夏在攻占瓜(治今甘肃瓜州县)、沙(治今甘肃敦煌市西)、肃(治今甘肃酒泉市肃州区)三州后,恐唃厮啰制其后,“复举兵攻兰州诸羌,南侵至马衔山,筑城瓦川、凡川会,留兵镇守,绝吐蕃与中国相通路。”[6]此时,西夏已占领了兰州。西夏与吐蕃诸部的边界当以黄河、龛谷、马衔山以及宋朝元丰(1078—1085)年间所设的阿干堡、皋兰堡、西关堡为界[7]。由此向西,以喀罗川、癿六岭、大雪山南麓为界。再向西以祁连山南麓、沙州南界,即草头鞑靼、黄头回鹘,西过古玉门关,为西州回鹘。
西夏自立国之初至崇宗乾顺统治前半期,由于某种原因与辽、宋、吐蕃之间有领土冲突,尤其是与北宋之间有长达近百年的激烈争夺,因而其疆域有所变化。西夏疆域南面,由于与北宋的战争使甘肃属地略有变化。宋朝采取浅攻进筑的战略战术,从宋治平四年(1067年、夏拱化五年)开始,逐步向北推进,宋元丰三年(1080年、夏大安七年),夺回并设置兰州。宋元符二年(1099年、夏永安二年)以后,宋朝从西夏与诸蕃户手中夺取了绥州、银州南半部,原州、渭州、会州大部及兰州黄河以南地区。(www.xing528.com)
金国建立后,出于战略目的,多次与西夏结盟。金曾以割地为条件,要求西夏与辽绝交,并出兵河东、陕西,开辟对宋的西面战场以牵制南宋。西夏以此为契机扩张领土,至夏仁宗人庆(1144—1148)时,金将西宁(治今青海西宁市)、乐(治今青海乐都市)、廓(治今青海化隆县)、积石(治今青海贵德县)四州军划给西夏。西夏又收复了胜州(治今内蒙托克托前旗东南)和会州北半部、横山部分地区。此时,除石州(治今山西离石县)丢失外,建国之初的疆域基本上保存。同时,还获得了辽的天德军(治今内蒙乌梁素海北)、宋的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府州(治今陕西府谷县)等地。《宋史·夏国传下》载:“河之内外,州郡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灵、曰洪、曰宥、曰银、曰夏、曰石、曰盐、曰南威、曰会。河西之州九:曰兴、曰定、曰怀、曰永、曰凉、曰甘、曰肃、曰瓜、曰沙。熙、秦河外州四:曰西宁、曰乐、曰廓、曰积石。”这是西夏后期极盛时期的版图。后期又增加了石州、南威州、怀州、永州、西宁州、乐州、廓州、积石州等。
在西夏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无论其疆域的削减或扩张,系夏国右厢之地的凉、甘、肃、瓜、沙州以及会州等地自始至终出现在西夏的版图上,处于西夏的有效管辖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