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项族迁徙: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的研究结果

党项族迁徙: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的研究结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族姓的出现,充分说明党项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其形成、发展、迁徙过程中由众多其他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地处吐蕃王朝东北部的党项诸部阻碍着吐蕃向唐朝的扩张道路,党项成为吐蕃军事攻击的目标之一,在吐蕃的不断侵逼下,党项族被迫内迁。

党项族迁徙: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的研究结果

一、党项族的迁徙

“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猕猴种”[1],是汉魏以来西羌的一支。党项之名是汉人对其称谓,突厥人称为“唐古特”,吐蕃人谓之“弭药”[2]。据西夏文献记载,“弭药”也是党项人的自称,有时简称为“弥”(MI),汉译为“番”。《文海》释“番族”为“弥药也,番人之谓”。党项人还自称“白高”,西夏建立后,曾自称“白高国”。在传统的五行学说广泛传播与长期流行中,“金”与“西”、“白”这些字词和观念相关。西方属金,金是白色,而羌族活动在汉族属地之西方,且“性坚刚猛勇,得西方金行之气”[3]。显然西夏统治者是以西方之国自居。

党项族并非单一的民族共同体,在党项族中,除羌人外,还有沙陀、六州胡、回鹘、吐蕃等民族成分融入其中。党项族姓中还有韦、褒、强、埋、连、悉、乞、乞伏等诸姓氏。在西夏文文献中还有西壁、回纥、嵬悉诸姓氏,这些姓氏都与一定族体有关。这些族姓的出现,充分说明党项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其形成、发展、迁徙过程中由众多其他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南北朝时期,党项羌主要聚居在析支河曲(今青海黄河河曲)一带,北周灭宕昌、邓至羌后,党项开始强大。隋末唐初时,活动范围扩展,分布在“东距松州,西叶护,南舂桑、迷桑等羌,北吐谷浑[4]方圆“大抵三千里”的广大地域。其中每姓自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能相统。主要有细封、费听、往利、颇超、野利、房当、米擒、拓跋八部,另外有雪山党项破丑氏、黑党项、白兰诸羌,其中以拓跋氏最为强盛。隋时,党项开始内附,隋开皇四年(584年),党项羌有千余家归附,次年,拓跋部大首领拓跋宁丛等又各率众至旭州内附,被授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羌曾一度“寇会州”,但被隋军打败,纷纷降附。(www.xing528.com)

唐朝时,党项羌内附更为频繁。唐贞观三年(629年),党项羌细封部首领细封步赖举族归附,受到唐政府的优厚赏赐,唐朝在其地置轨州(治今四川阿坝县)。其后,由于受细封步赖的影响,党项诸首领纷纷内属,并被授为刺史。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诏遣太仆寺丞李世南受命开河曲地为60州,内附者34万口。唐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出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战败,党项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与其子思头率众归附唐朝,唐朝以其原居地分设懿、嵯、麟、可等32个羁縻州,以松州(治今四川松潘县)为都督府,授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并赐姓李氏。从此,自河首积石山以东地区,俱属唐朝政府管辖。

此时,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吐蕃已成为势力强盛的大国,吐蕃王室为巩固政权,减少内部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缓和新征服部落的反抗,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好的生存环境,势必向周边扩张。地处吐蕃王朝东北部的党项诸部阻碍着吐蕃向唐朝的扩张道路,党项成为吐蕃军事攻击的目标之一,在吐蕃的不断侵逼下,党项族被迫内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