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权的建立
西夏大庆元年(1036年),元昊攻回鹘,虽击溃了顽强抵抗的沙州回鹘军队,但并未将其彻底消灭。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四月,沙州镇国王子遣使入贡,自称“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自党项破甘、凉,遂与汉隔”[3],希望得到中原王朝的支持,以便率部讨伐西夏。其活动得到宋朝秦州知州、秦凤路副都部署曹琮的支持。这次战争的指挥者是沙州回鹘“镇国王子”,只是由于力量单薄,未能攻克沙州。可能在抵抗西夏的过程中,他被曹氏归义军授予“王子”称号,而这恰与古代畏兀尔族统军者的称号相符合。这次进攻尽管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为沙州回鹘以后攻占沙州奠定了基础。
沙州回鹘何时重占沙州,各种文献未见明确记载。据《宋会要辑稿》“蕃夷七”记载,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九日,沙州回鹘曾向宋朝进贡。显然,回鹘人重新占领沙州当在这一年前。自此后,直到皇祐四年(1052年)十月,16年间,沙州曾八次入贡宋朝,足以证明这些年间,西夏并未真正统治沙州。因为当时西夏与宋朝正处于激烈的冲突中,如果西夏果真控制了沙州,绝不可能允许沙州镇国王子单独入贡宋朝。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宋大理寺丞、秘阁校理石延年上书言:“回鹘在唃厮啰西,唐用其兵定吐蕃,亦可兼诱之,使掎角兴师以分贼势。”[4]这里所说的回鹘显然是指瓜、沙州地区。此时宋朝既有意与其联兵,成掎角之势以牵制西夏,则说明瓜、沙地区已为回鹘所有,西夏暂未统治这里。成书于庆历四年(1044年)的《武经总要》卷18下《西夏地界》在论及西夏疆域时,只述及西夏“今有夏、银、绥、宥、灵、会、盐、兰、胜、凉、甘、肃十二州地”,而没有将瓜、沙州地区包括在内。(www.xing528.com)
由上述可知,宋景祐三年(1036年、西夏大庆元年),回鹘人攻克沙州,并建立沙州回鹘政权,第一任可汗就是“沙州镇国王子”。在敦煌出土的回鹘文献P.3049中记载:“在大地中的伟大、有权势的、强有力的国王,取胜的、幸运的、颂赞的美名值得千赞万颂。在天界寻求幸福的镇国王子合·骨咄录·羽禄·毗伽回鹘天可汗陛下。”敦煌回鹘文遗书Or.8812-116中的天王回鹘可汗也可能指的是他[5]。该可汗在位时,为了与宋通好以共同对付西夏,曾多次遣使入贡:景祐四年(1037年)正月九日,遣使副杨骨盖靡是贡玉牛、黄棋子、褐绿黑皮、花蕊布、琥珀、乳香、硇砂、梧桐律、黄矾、名马等物品。景祐四年六月,沙州大使杨骨盖、副使翟延顺贡宋。康定元年(1040年)四月,沙州遣入贡方物。至康定元年(1041年)十一月十五日,当沙州再次入贡时,遣使者已为“沙州北亭可汗奉表贡玉、乳香、硇砂、名马”[6]。第二年,即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沙州北亭可汗王遣大使密、副使张进零和延进大使曹都都、大使翟入贡”[7]。这表明沙州第一任可汗“镇国王子”可能已于1041年下半年去世,沙州北亭可汗继位。新可汗在位时,仍很重视与宋朝的通贡关系。从他继位到皇祐四年(1052年)间,沙州回鹘又四次入贡宋朝。其中最后一次是在皇祐四年十月十二日[8]。此后,即不再见入贡事,可能是“沙州北亭可汗”去世,另有新一任可汗继任。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宋、辽、夏三方战争频繁,夏多次战败,自顾不暇,更无力西顾,使沙州回鹘消除了最大威胁,于是新可汗便断绝了与宋朝的通贡关系。
沙州回鹘时期,佛教信仰极盛,当时回鹘上层贵族将修建佛寺、开凿洞窟、在石窟壁上绘画视为一种功德,因而在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中可以见到不少的回鹘洞窟。至今仍存有23个洞窟,其中有莫高窟第16窟,西千佛洞第5窟,榆林窟第2窟。在莫高窟第409窟中,男窟主的装束完全是回鹘风俗,身穿圆领窄袖盘龙纹袍,腰束带,着靴,头戴云镂冠,面型丰圆,眼似柳叶,高鼻,嘴角上翘,手持香炉。身后八名侍从,头戴毡冠,身穿圆领窄袖短袍,着靴,手持伞、扇、弓、剑、盾、铁笊篱等[9]。这些都与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及吉木萨尔北庭西大寺中回鹘可汗、贵族画像中的装饰极为相似,显然该窟窟主当系回鹘可汗或贵族身份[10]。在安西榆林窟中,我们也可以见到与此身份相当的男回鹘主画像。如榆林窟第39窟前室甬道南壁中的第一、二身画像就很引人注目。第一身头戴三尖冠,着圆领窄袖赭色大团花长袍,腰带上佩有解结锥、短刀等。第二身则头戴毡冠,身着绿色小团花长袍,其服饰、面态、体型均与第一身基本相同。二人中间还有持杖者。在与其相对的北壁上,有与柏孜柯里克王后像基本相同的女供养人像。这些回鹘可汗、贵族的画像的存在,从另一侧面印证了沙州回鹘王国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