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笼罩的时代。他以忠烈名传后世,被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仍宁死不屈,慷慨殉国,是“宋末三杰”之一。直到今天,文天祥的事迹仍被传颂。
宋理宗死后,其儿子赵禥继位,史称宋度宗。1274年,宋度宗病死,年仅四岁的赵显即位,史称宋恭帝。第二年,元朝大将伯颜率大军威逼临安,形势危急之下,谢太后下诏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但几乎没人响应,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立刻招募义军一万余人赶来勤王。
文天祥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立志向历史上那些忠臣义士学习,以报效国家。20岁时,他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
文天祥
1275年,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反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产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在常州,义军苦战,淮将张全却率官军先隔岸观火,后又临阵脱逃,致使义军500人除四人脱险外皆壮烈殉国。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未到目的地,独松关已失守。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见大势已去,只好献城纳土,向元军投降。
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到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脱逃,经过许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5月辗转到达福州,被宋端宗赵昰任命为右丞相。(www.xing528.com)
文天祥与当时朝臣张世杰及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文天祥书法
1277年,元军主力进攻文天祥大营,文天祥寡不敌众,率军北撤败退到庐陵、河州(今福建长汀),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第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再败逃走,在昏迷当中被俘。被俘后,文天祥不肯投降,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后来,他又在狱中写出了《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不朽名作。
一天,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可文天祥还是坚贞不屈,不肯投降。第二天,文天祥就被押解到刑场。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文天祥言罢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时年47岁。
学海拾贝
“文山城墙”是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期间留下的遗迹。“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它的部分是用石头垒砌而成,更多为夯土所筑,十分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