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全面展示云南文化全像,树立云南文化尊严,构建云南文化学科,育成云南文化自觉,确立云南文化地位,繁荣云南文化事业,发展云南文化产业,本着深耕滇云历史沃土、梳理滇云文化脉络、提炼滇云民族精神、普及滇云系统知识、提升滇云民众素质、服务滇云社会进步的宗旨,我局拟申请编纂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为我省“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和建设出版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编纂背景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伟大号召,提出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等部署。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方面,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发展。
出版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历来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部分。自古以来,出版就是记载、传播、交流、传承文化成果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在当今时代,出版文化不但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也记录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发展进步的每一个印记。只有生产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精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满足人民对于文化的新期待。我们文化出版工作者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十七大精神贯彻到文化建设和出版工作中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云南有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绚丽夺目的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聚集和积累起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成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孕育了云南各民族和谐相处、稳定团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滇云文化典籍,是几千年来云南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收集、抢救、保护、整理、传播、使用好这些典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项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也是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进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由此可见,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效益前景
“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是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重大项目、桥头堡战略重要精神支撑、学习型社会实践精品工程、中华文明积累基本工作。经调查论证,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馆藏价值,不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突出,而且政治效益、学术效益、产业效益、教育效益、旅游效益也尤为可观。
(一)社会效益
对外,有利于全面介绍云南文化省情,完整营销云南文化品牌,生动宣传云南文化形象,不断强化云南文化魅力;对内,有助于促进云南各族人民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增强其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力,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继续维护民众文化权益,提高干部群众文化素养,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
(二)政治效益
足以增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巩固文化边疆,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获得丰富的文化载体、民族形式、地方特色、历史底蕴,为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及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文化支持与精神动力。
(三)学术效益
将系统厘清云南文化库存,整体推动云南文化发展,唤醒云南文化自觉,培育云南地方文化研究学者群体,确立滇云文化学主体,结构滇云文化学本体,建设滇云文化学理论,探索滇云文化学方法论。
(四)产业效益
将为云南产业建设做最基本的资源盘点,激活文化产业,为云南的会展业、演艺业、图书业、影视业、动漫业、出版业、传媒业、工艺业提供丰富的创意源泉,提升传统产业品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五)教育效益
为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开辟新资源、提供新教材与新可能,做到普通教育与乡土教育的互补互动,令受教育者更加热爱本土文化,从而更好地建设家乡、服务中国。
(六)旅游效益
有利于活跃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最佳结合,拓展旅游形式,深化旅游内涵,创新旅游理念,并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读物,培养导游队伍,开发旅游产品。
三、编纂原则
(一)政治原则
编纂出版工作要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严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有利于党的领导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类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选目原则
编纂对象应具有经典性、本土性,为社会公认的对全人类、全中国或云南历史文化具有重大影响、做出巨大贡献之人物、事件、发明、创造。
(三)编写原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创造、发明,做到客观、理性、冷静,尊重他人成果,不标新立异,不夸大其辞,按所规定时间表、线路图、任务书完成各阶段编写、修改、修订任务。
(四)出版原则
组织最优秀的出版力量攻坚,力求使出版成果效益最大化,于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就排版、印制等各个节点严把技术关,在版权贸易、成果转化、多介质开发等方面力争有突破。
(五)组织原则
严密组织管理,层层建立领导体制,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个人,经费管理、文本编纂及审定、编辑发行等严格程序,总编委会、各系列编委会、各卷编委会与各编著者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良性互动。做到整个工程一盘棋,具体工作有分合,安排部署别先后。
(六)体例原则
既有整个工程的体例规范,又有各系列的个性与特点,将纵向的史话体例与横向的叙述体例有机结合,做到图文并茂,体量适度,序文、后记与正文、注释比重相宜。
(七)著者原则
必须选择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崇高精神境界、精熟专业知识、文史功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学养深厚、文字驾驭能力较强、善于团结合作、诚实守信、身体健康之学者、学术带头人、学术权威单独或集体担任编著者。
(八)行文原则
坚持良好文风,追求信达雅的高度统一,以春秋笔法传文史,于简洁明快见精神,以平实真诚现美感,避免假大空,禁绝浮华惊艳,反对低俗、庸俗、媚俗,具有可读性及审美价值。
(九)编辑原则
编辑应经验丰富、业务优良、善于沟通、严肃认真,无论是文字编辑还是美术、图表之设计编辑都严把质量关,对历史、社会负责,对云南文化负责,对编著者与读者负责,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
(十)发行原则
必须综合布局、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分层实施,既有重点发行,又有面上推广;既以本省为主,又面向全国、全世界;既有传统营销,又有网络销售。做到馆藏品、礼品、“农家书屋”配送、课外阅读教材、景区读物等多管齐下的开发行销,创大效益、有大影响。
(十一)契约原则
必须强化法制观念,坚持以契约方式维权及约束行为,无论是编纂还是出版、发行,都做各层次、各部门间契约签订,无论是组织者、编著者、编辑者、出版者、发行者都明确责、权、利关系,真正做到诚信为本,确保工作质量、进度、利益、效益。
四、项目规模
“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包括10个系列,约1000种图书。每种图书20万~25万字,共约20000万~25000万字;每种图书配50~70幅图片,共约50000~70000幅图片。10个系列分别为:
(一)《滇云学术史话》系列(50种)。
(二)《滇云县域文化》系列(130种)。
(三)《滇云民族文化》系列(30种)。
(四)《滇云民俗文化》系列(24种)。
(五)《滇云民俗志》系列(130种)。(www.xing528.com)
(六)《滇云文艺史话》系列(70种)。
(七)《滇云历史文化》系列(100种)。
(八)《滇云历史人物》系列(200种)。
(九)《滇云读本》系列(150种)。
(十)《滇云民间故事》系列(129种)。
五、职责分工
“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主持并负责实施。云南省文化厅等10家单位或部门负责实施各系列、各分卷组稿编纂、出版发行工作。具体分工为:
(一)云南省文化厅负责“滇云县域文化”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负责“滇云学术史话”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三)云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负责“滇云文艺史话”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四)云南省文史馆负责“滇云历史文化”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五)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滇云历史人物”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六)云南大学负责“滇云民俗文化”和“滇云读本”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七)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负责“滇云民间故事”和“滇云民俗志”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八)云南省民族学会负责“滇云民族文化”系列及各分卷的编纂工作。
(九)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晨光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图书出版工作。
(十)云南新华书店集团负责图书总发行工作。
六、项目经费预算及经费来源
(一)项目经费预算
1.编纂经费:1000种×10000元=10000000元;
2.出版经费:1000种×20000元=20000000元;
3.调查经费:1000种×3000元=3000000元;
4.工作经费:1000种×2000元=2000000元;
以上项目经费预算共计:35000000元。
(二)项目经费来源
1.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把“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调整补充为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纳入201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中国国际经典出版工程资助项目,优先安排国家图书对外翻译工程资助项目,并给予立项支持和资金资助;同时,专题行文上报新闻出版总署,请求解决1000个书号资源配置,确保“滇云文化编纂出版工程”项目按期完成。
2.向云南省人民政府申请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资助支持。
3.由各州市承担相关系列中的相关图书之基础调查、编纂经费。
4.由出版单位支付稿酬。
七、市场分析
经调查论证和估算,滇云文化编纂成果至少市场发行纸质图书3000套、数字图书50万套。按每册纸质图书均价20元、每册线装限量版礼品书均价48元、每套数字图书均价100元计算,预计发行码洋约1.8亿元。具体分析如下:
(一)面向全省发行
1.在全省新华书店系统门店向广大读者开展零售,预计发行纸质图书500套,码洋1113万元。
2.作为全省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应该了解云南文化系列知识的必备图书进行推荐发行。力争做到有基础、有实力的大单位及主要领导干部各配一套。预计发行纸质图书800套,码洋1780万元。
3.作为全省馆藏类图书进行推荐发行。力争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大中专院校图书馆、大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各配备一套。预计发行300套,码洋668万元。
4.作为农村图书进行推广配备,在部分“农家书屋”选择适合当地的图书有针对性地配备。预计发行400套,码洋890万元。
(二)面向全国发行
通过云南新华书店的总发行权,面向全国各省的大型图书馆、社会广大读者推荐发行纸质图书1000套,码洋2226万元。
(三)面向国外发行
通过云南新华书店进出口发行权,对该成果的外文版面向国际发行,预计发行纸质图书500套,码洋1113万元。
(四)数字图书发行
通过网络下载、电子阅读器、光盘等向全国全省发行数字图书50万套,码洋5000万元。
(五)礼品书发行
印刷成线装限量版图书,作为宣传云南文化礼品书发行1000套,预计发行码洋5342万元。
八、编纂要求
(一)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稿编纂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协调,相互配合,保证编纂质量。
(二)各相关部门对于各条目撰写中出现的有关情况与问题,要随时向编委会上报,及时加强信息报送和反馈工作,确保编纂工作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