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人头发的重要性:从父母的馈赠到忠于明朝

汉人头发的重要性:从父母的馈赠到忠于明朝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更重要的是,对汉族人而言,头发不仅仅是父母所给予,留发也不仅是对父母尽孝道的象征,而且还是忠于明朝的象征。也正是意识到头发对汉人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从精神上彻底征服汉人,清朝统治者就将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亡为要挟,让汉人在留头发还是要性命之间做出抉择。清军入关之后,又受到了汉族人影响,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给予的,是绝对不容许毁坏的。对大多数汉人而言,头发是绝对不能剃掉的。

汉人头发的重要性:从父母的馈赠到忠于明朝

大清帝国的男子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发式都是前头剃发后脑留辫。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在东北的辽阔森林和大山中崛起、一统女真各部之时,每征服一个民族聚居的村落,便会强令当地人剃发留辫。在努尔哈赤看来,剃发表示归顺之意,但凡拒绝剃发留辫的人,都应该杀掉。

明清时期北京风光油画

李自成行宫

多尔衮带领八旗大军进关前后,所到之处,都会命令归顺的当地官民剃发留辫。进入北京城后,多尔衮随即发布了告示,并将其张贴于北京城的各个角落,命令全城百姓严格地执行剃发令,规定剃发归顺的人中,地方官能够官升一级。但是这个“剃发令”一发布就引起了北京城老百姓的激烈抵制。那时候清军入关不久,刚刚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赶出了北京城,但是关内大部分地区仍然控制在南明弘光政权以及李自成大顺国和张献忠大西国的手中,满洲人在关内还没站稳脚跟,所以多尔衮眼见形式不对,只能将作为国策的“剃发令”暂且放在了一边,随即下发命令,允许老百姓可以按照明朝装扮生活,自由束发。

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对剃发反应如此激烈呢?清廷又为何如此执着于让老百姓剃发留辫呢?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还需要从汉族重视衣冠服饰的传统上说起。汉族人一直受儒家思想熏陶和影响,认为身体、发肤都是父母给予的,是绝对不能损毁的,保护头发就是向父母表达孝道的一种方式。所以汉人成年以后就不会再剃掉头发,男人女人都会将头发绾起来在头顶上盘成发髻。更重要的是,对汉族人而言,头发不仅仅是父母所给予,留发也不仅是对父母尽孝道的象征,而且还是忠于明朝的象征。毕竟在汉族人眼中,大明朝才是汉族正统,而从关外闯进来的满族人所建立的大清朝则是伪政权,并非汉族正统。也正是意识到头发对汉人的重要性,为了能够从精神上彻底征服汉人,清朝统治者就将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为此不惜以死亡为要挟,让汉人在留头发还是要性命之间做出抉择。

大清为何看重辫子

建立大清帝国的满洲人,其先祖生活在东北的茂密森林中,以打猎捕鱼为生。满洲人的先祖前头剃发后脑留辫子,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打猎的时候在树林中穿行不会被树藤刮到头发,射箭瞄准猎物的时候不会被眼前的头发遮挡视线。另外,满族先祖信仰萨满教,按照萨满教的说法,头发在脑袋的顶部,就会最靠近天,是人灵魂的栖息之地,所以头发是非常神圣的。清军入关之后,又受到了汉族人影响,认为头发是父母所给予的,是绝对不容许毁坏的。所以清兵战死之后,尸骨可以埋在他乡,但是头上的辫子一定要剪下来送回家乡,系上姓名籍贯招魂

多尔衮暂时将“剃发令”搁置以后,北京的朝廷之上,是按照汉族官员和满族官员左右两班排列的。每次上朝,汉族官员和满族官员各自站队,汉人官员仍是穿着明式的纱帽圆领官袍,满族官员则穿着满式官服,大家各穿各的,渐渐成了一种定式。但是有个名叫孙之獬的明朝降官,为了拍马屁,向清廷表达自己的忠心,竟然主动剃了头发扎起来辫子,穿着满式的官服上朝。站班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满官的队伍,但是满族官员们因为孙之獬原本是汉人,所以又将他推了出去;孙之獬想要回到汉官的队伍中,但是那些汉族官员看着孙之獬穿着满式的官服,也不接纳他。这样一来,原本想拍马屁的孙之獬弄得自己左右不是人,只得孤零零地站在大殿中。多尔衮来到大殿之后,见孙之獬一个人站着,问清原因后,心里面一下子高兴起来。因为之前强推剃发令而不成功,多尔衮一直在默默想办法呢,谁知道这个孙之獬主动剃发,将这件原本搁置起来的事情又摆上了台面。多尔衮从孙之獬身上看到了剃发令推行的可行性,汉人并非都是铁板一块,为了生存,头发还是可以不要的。所以多尔衮下定决心,打算等到局势稳定之后继续推行剃发令。

多尔衮

清军攻破扬州占领南京之后,俘虏了弘光帝,南明小朝廷几百个官员和几十万大军先后归顺了大清朝。清军统帅、豫亲王多铎非常得意,但是他还是坚决执行了多尔衮暂不剃发的命令。当时有个南明投降过来的官员想要拍多铎马屁,在多铎进入南京城的第二天,便主动将自己的头发剃了,扎起了大辫子,换上了满式的服装,得意扬扬地前去拜见多铎,没想到却被多铎训斥了一顿,被多铎视为“无耻之徒”。多铎随后还在南京的各个城门口张贴了布告,直言其剃头政策为:武人剃头,文人则不必;官兵剃头,老百姓则不必。意思是要老百姓不要不遵守法律,自行把头剃了。

但是当清廷轻易将南京攻下,浙江地区的鲁王政权不战而降以及李自成大军迅速败亡等一系列喜讯传到了北京城之后,多尔衮高兴得手舞足蹈,认为大局已定,大清即将一统中国。这种形式下,多尔衮认为推行剃发令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迫不及待地颁布了一道全民剃发的命令,强迫各地老百姓在得到命令后10之内必须将头发剃掉,不服从的人就会被看作是反贼和强盗,一律处死,上书劝谏的官员也一律杀掉。而且多尔衮还特地给多铎下令,让其必须严格执行剃头令,假如有不服从的人,直接杀了便是。

至此,清朝开始强力推行剃发令。在儒家圣地曲阜,被清王朝分外优待礼遇的孔子后裔孔允植,最初对剃发令也有抵触,曾经向清廷提出了保持明朝服饰的请求,但是在多尔衮拒绝之后,迫于强大的压力,也只能乖乖地剃掉了头发,在后脑上扎起了大辫子。另外,还有曲阜知府上书允许继续蓄发,但是立即遭到了清廷严厉训斥,说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死罪,但是念在其是圣人后裔,所以饶其不死,但是官儿是不能继续当了,落得个永不录用的下场。

清朝不同时期的发式标准(鼠尾→蛇尾→牛尾的演变)(www.xing528.com)

剃发令一出,清朝各地官府雇用了大批剃头匠,跟在清兵后面在各条街巷中游走,见到蓄着头发的人就会命令对方将头发剃掉,假如对方稍有反抗,清兵便会立即将其杀掉。所以剃发匠人挑着的担子上往往会插着一根竹竿,上面挂着反抗者的脑袋,用来吓唬那些有心反抗的人。

对大多数汉人而言,头发是绝对不能剃掉的。为此,各地汉人高喊着“宁愿当留头发的鬼,也不做剃了头的人”的口号,反抗清政府的这道命令。汉人反抗的程度异常激烈,清廷的镇压也异常残酷,于是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上演了许多惨不忍睹的历史悲剧。

在江阴,清朝委派的江阴知县颁布了多尔衮的“剃发令”之后,江阴人民立刻炸了锅,十多万人聚集在一起,表示脑袋可以掉,但是头发是绝对不能剃掉的。大家将清朝委任的知县杀掉,推举了新的领袖带领大家举起了抗清的大旗。他们修缮江阴城墙,制造刀枪,筹备各类物资,加强防守,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不久之后清兵将江阴城围成了铁桶,用重炮猛烈轰击,猛烈进攻,但数次攻击都被江阴军民击溃。后来江阴城内弹尽粮绝,清军又用大炮轰破了江阴城门,以此为突破口,攻占了江阴城。江阴人民顽强地抗击了清朝大军80天,杀死清兵七万多人,让清朝损失了三位王爷和18员大将。损失惨重的清军对江阴人民非常痛恨,占领江阴之后便开始屠城,17万人先后被杀,仅留下老人和儿童53人,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听潮亭

几乎和江阴同时,为了不剃发而敢于反抗、不畏牺牲的壮举在嘉定也上演着。公元1645年六月,清朝授县令张维煕到任,明嘉定总兵吴志葵率百人,扬言捉拿张维煕,张维煕逃之夭夭。六月十二日清军下剃发令,群情激愤,远近乡兵竞相围攻清军船队,斩杀清官兵84人。随后清军疯狂纵兵报复,滥杀无辜。十八日清朝精兵东渡练郊,西渡狄泾,乡兵腹背受敌,退入镇内。清军入镇屠杀,居民死难1604人。十九日黄淳耀等人决定划地而守,城上高悬“嘉定恢剿义师”大旗,自制各式武器,严阵以待。后来清军大举攻城,嘉定军民困守孤城,最终因为天降大雨导致城墙垮塌,被清军攻入城内。清军进城之后屠杀城内百姓。自闰六月始,嘉定人民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两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

嘉定法华塔

反抗,镇压,再反抗,再镇压,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脑袋上的头发和清军进行着殊死斗争,但是到了最后,随着南明小朝廷一个又一个垮台,人们光复明朝的希望也一个接着一个地破灭了。最终人们不再反抗,接受了清朝统治中国的现实,开始乖乖地将头发剃掉,留起了大辫子。

对清朝统治者而言,剃发令的推行,极大地激化了民族矛盾,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情绪。人们宁愿不要脑袋,也要保留头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清军南下遇到的抵抗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使得清朝统一中国整整耗费了18年。

清朝剃头雕塑

想想·说说

束发还是剃发对汉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清朝统治者一定要汉人剃掉头发扎起大辫子?汉人为什么为了头发宁肯丢掉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