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惊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惊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惊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像一架绞肉机,制造了千万座墓碑。喜获良机的普林西普当即拔出手枪,向斐迪南夫妇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斐迪南的脖颈和夫人的腹部,夫妇俩就此一命呜呼,这就是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意志对俄国宣战,三天后,对法国宣战。4日,比利时和英国对德宣战

一本书读懂德国史:惊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惊天大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像一架绞肉机,制造了千万座墓碑。死伤遍地,哀嚎遍野,整个欧洲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说:“整个欧洲的灯正在熄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

(一)两大阵营的形成

19世纪是欧洲列强称霸全球的时代,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欧洲各国常年积累的矛盾成为导致战争的根源。

早在普法战争中,战后和约极其苛刻的条件,不仅令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权,更是在法国人的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为收复失地和恢复国家荣耀,法国一直对德虎视眈眈,在不断壮大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寻找对付德国的盟友。

德国对于与法国的不共戴天之仇自然心知肚明,俾斯麦曾说:“必须勒死法兰西,否则即便它化为灰烬还是会死灰复燃的。”为此,俾斯麦决定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早在1873年,德意志与俄国、奥匈帝国就结成了“三国同盟”。后来,由于俄国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三国同盟”被迫解散。在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德意志最终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自己的盟友。此后,德意志又在1882年拉拢意大利加入,结成了新的“三国同盟”。

法俄同盟的建立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20世纪初,英德间的冲突日渐激烈。迅速强大起来的德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严重威胁着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的计划直接触犯了英国在西亚、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国在非洲的侵略计划和在南美的倾销政策也同英国发生尖锐的矛盾。德国还积极加强海军,力图和英国争夺海上霸权。英德在殖民地商业和军备等方面的斗争使两国的关系日益紧张,为此,英国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调整对外关系。

1904年4月8日,英法签订协约,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和尼日尔、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

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两国也逐渐接近。德奥势力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危害着俄国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尔干和土耳其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德国也想控制这一地区。1903年,德国同土耳其签订条约,取得了巴格达铁路的建筑权。一旦铁路修成,德国将控制黑海海峡的通道,俄国出入黑海将受到德国的限制。日俄战争后,俄国的经济日益依赖英法两国,英俄两国的矛盾也因俄国国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剧暂时缓和下来。1907年8月,英俄两国签订协定,就此英、法、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从此欧洲分化为两大阵营,原本国与国之间的地区冲突,演变为多国参与的国际性争端。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两大阵营形成之后,欧洲各强国纷纷加强军备,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火药味弥漫在欧洲各个角落,任何风吹草动、任何一点火花,都有可能引爆战争。最终引燃这场战火的,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萨拉热窝事件。

(二)萨拉热窝事件(www.xing528.com)

1914年6月,意欲吞并塞尔维亚(Serbia)的奥匈帝国,命令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附近的波斯尼亚(Bosnia)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Franz Ferdinand)夫妇亲自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Sarajevo)检阅军队。

塞尔维亚国人早已意识到了奥匈帝国的野心,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反对奥匈帝国的爱国团体,其中尤以“国防会”和“黑手会”最为出名。尽管他们大多采取的是恐怖行动,但基于民族主义的立场,还是吸引了许多爱国青年的加入。而此次奥匈帝国的军事演习,更是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而此次演习选定的时间为6月28日,刚好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6月28日),这对塞尔维亚是一种无形的讽刺与挑衅。于是,“黑手会”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经协商后,决定以刺杀斐迪南的方式向奥匈帝国表示抗议。

1914年6月2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城。事先埋伏好的暗杀者突然从人群中冲出,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辆掷出一枚炸弹。但炸弹只是击伤了大公夫妇的随从,躲过一劫的斐迪南故作镇静,下令车队继续驶往市政厅

参加完市政厅举办的欢迎仪式之后,惊魂初定的斐迪南夫妇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不料,由于司机转错了方向,斐迪南夫妇在一个街头的转弯处撞上了苦于无从下手的爱国青年加弗里洛·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喜获良机的普林西普当即拔出手枪,向斐迪南夫妇连开两枪,子弹打穿了斐迪南的脖颈和夫人的腹部,夫妇俩就此一命呜呼,这就是被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萨拉热窝事件”。

费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三)战火点燃

消息传来,奥匈帝国一片哗然。国内的军国主义者叫嚷着“拔出宝剑,对准塞尔维亚”,“是到了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他们要求立即进行军事动员,对塞尔维亚宣战。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却举棋不定,只得向德国求助。

早已做好战争准备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斐迪南夫妇遇刺的当天,便兴奋地说:“现在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在接到奥匈帝国皇帝的求助信时,威廉二世当即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邦为它的后盾”。

在获得德意志无条件支持的答复后,奥匈帝国立即着手准备战争。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公开严厉谴责一切反奥宣传,并提出肃清反奥官员、由奥匈代表追捕和审判涉案凶手等10项具体要求,限令48小时答复。

面对奥匈帝国提出的苛刻要求和侮辱性语言,塞尔维亚断然拒绝。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1日,俄国进行出兵援助塞尔维亚的总动员。8月1日,德意志对俄国宣战,三天后,对法国宣战。4日,比利时和英国对德宣战。5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随后,英、法先后对奥匈帝国宣战。意大利、罗马尼亚先取中立,后加入协约国集团,保加利亚、土耳其参加同盟国集团。短短一周时间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在一片叫嚣声中纷纷加入战争,一场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的两国冲突,顿时演变为以欧洲为主战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前德国民族沙文主义的宣传

德国在推行“世界政策”和大肆扩军备战的同时,一批民族沙文主义团体随之兴起。在统治者利用、操纵下,民族沙文主义宣传甚嚣尘上。1891年4月,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者组成日耳曼总同盟,同盟的纲领为:(1)复苏民族意识,同一切阻碍民族发展的流派进行斗争。(2)在所有邦国培植和支持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并联合地球上一切德意志人为维护他们的民族特性而斗争。(3)支持政府在欧洲和海外推行强有力的政策。与此同时,鼓吹沙文主义的著作在德国纷纷应运而生,如克拉斯的《西摩洛哥是德国人的!》、《从毁灭中拯救德意志帝国》,艾森哈特的《德国在觉醒》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行动起来了,他们认为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这场战争会成为德意志民族的强盛之路。人们就像欢庆节日一样,纷纷走上街头为战争欢呼,“转眼间就形成了一支队伍,谁也不认识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一种严肃的感情之中:战争、战争,大家都是一家人”。就连一向对帝国政府并无好感的工人政党也举起了战争的旗帜。民族狂热充斥着德意志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是为了德国,一切都是为了战争,“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之类的宣传口号随处可见。这种狂热蒙蔽了德意志人的双眼,威廉二世甚至不惜退居幕后,将整个国家完全交给军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