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
落后已经是摆在普鲁士人面前毋庸置疑的事实,改革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对普鲁士而言,如果不改革,注定只能成为一个三流的国家,追随在欧洲大国的身后。这是所有德意志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席卷普鲁士。施泰因、哈登堡、克劳塞维茨、洪堡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为普鲁士的振兴与强盛开创了全新的道路,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动人的光彩。
(一)施泰因改革
反法同盟的战斗,把德意志尤其是普鲁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长期的军事行动使国家财政几近枯竭,对法战争的一败涂地和巨额战争赔款,使普鲁士清楚地看到了国内存在的严重问题。
整个普鲁士所处的混乱状态,让一批深受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当时历史环境除了提供走向资产阶级国家的出路之外,再没有达到民族复兴的别的出路”。在日益高涨的改革呼声中,普鲁士走上了由资产阶级改革带动社会进步的“革命”道路。
这场对普鲁士和德意志都意义非凡的改革运动,自普法《提尔西特和约》签订、施泰因出任首相后,便正式开始了。
施泰因
卡尔·冯·施泰因出生于拿骚(Nassau)一个富裕的骑士家庭,曾学法律,深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影响。1804年任普鲁士贸易、经济和财政大臣,因力主改革,于1807年初被革职。普鲁士战败后,力主改革的施泰因得到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于1807年9月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任命为首相,实施改革。
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来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他们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生活下来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的特点,政治上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容克操纵着普鲁士国家机器,垄断了行政和军队中的一切职位。
甫一上台,施泰因就把矛头指向了严重阻碍普鲁士农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农奴制。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施泰因便制定出了著名的《十月敕令》。10月9日,威廉三世颁布法令:自1810年“圣马丁节”(即11月11日)起,废除一切庄园的农奴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整个普鲁士王国从此“只有自由人”,再没有所谓的人身隶属关系,世袭的、非世袭的及契约的依附关系也一概取消。
自此,施泰因开始了一系列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在城市行政管理上,颁布了《普鲁士王国各城市法规》,规定在城市中建立市政府,城市有自治权,除军人、未成年人等部分人群外,满足一定财产条件的市民皆具有选举权;在国家行政改革上,颁布了《改善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规章》,宣布废除枢密院,成立了内务、财政、外交、军政、司法五个部组成的、直接对国王负责的国务院,负责国家事务,从而使君主权力受到限制,君主专制国家变成了官僚专制国家。
在很短的时间内,施泰因把普鲁士重新打磨了一遍,他那些令人眩目的改革措施,虽未尽完善,存在严重的不彻底性,但仍从根本上冲击了普鲁士容克特权地位和官僚体制,使普鲁士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施泰因的改革引发了容克的强烈不满,他们在高呼“施泰因比拿破仑更严重地损害了普鲁士国家”的同时,千方百计地想要除掉施泰因。1808年,当得知法军在西班牙战争中吃了败仗,施泰因察觉拿破仑的地位不稳,认为全民族大起义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在致友人的信中提到了这一想法。结果因为容克贵族的诡计,这封信落到了法国人手中,拿破仑大怒,下达手谕:“如果我们的军队抓到施泰因,就地正法。”
整个德意志为之震动,施泰因明白以欧洲之大,已经很难有容身之所,他紧急出逃,以变卖银器为生,一路逃到了俄国,普鲁士改革的重任于是落到了哈登堡的头上。
(二)哈登堡改革
卡尔·奥古斯特·冯·哈登堡(Karl August Fürst von Hardenberg),出生于汉诺威的一个贵族家庭,1804年起担任外交大臣。在外交的舞台上,他参加过一系列的对法谈判,对保持普鲁士的独立地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普鲁士要想壮大,必须进行变革。1807年9月,哈登堡在《里加备忘录》里表达了自己的改革主张:“那种由于政府的明智,而不是由于内部或外部的暴力冲击所致的革命,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基本原则。”他宣扬政治民主,主张在资产阶级生活和经济方面运用自由平等的原则。
1810年,哈登堡出任首相,继续施泰因未竟完成的改革事业。他吸取施泰因的教训,在尽量照顾容克利益的前提下,坚定地推动普鲁士的改革进程。
在1810~1822年担任首相期间,哈登堡颁布了一系列法令:1811年9月14日颁布《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之间关系的敕令》,规定农民在按规定向庄园主赎买后,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转为自身财产;1810年10月27日颁布《财政敕令》,宣布营业自由,规定征收普遍营业税,取消免税特权,取消行会,成员可自由退出行会;1812年3月1日颁布《关于犹太公民地位的敕令》,承认犹太人与其他公民一样同享公民权利,同尽公民义务。(www.xing528.com)
哈登堡
哈登堡的改革,开启了历时数十年称之为“普鲁式道路”的农业资本主义化,减轻了贸易活动的受限制程度,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从根本上讲,他的改革同施泰因的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因而也遭到了贵族阶层的反对,他们指责哈登堡改革是“把值得尊敬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变成一个新型犹太国家”。由于哈登堡总是适时调整对待容克的态度,容克逐渐从农业资本主义化中尝到了甜头,便对改革不再表现得过为强硬,改革从而得以缓慢进行下去。
(三)军事与教育改革
除施泰因和哈登堡外,许多意图振兴普鲁士的有识之士也纷纷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来,普鲁士的军事、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
军事改革是19世纪初普鲁士改革中成就最大的一项,其核心领导人物主要有格尔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奥古斯特·冯·格奈泽瑙伯爵和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针对反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沙恩霍斯特等军事改革者提出,普鲁士应建立一支愿意为捍卫自己的财产和自由而战的民族军队。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1807年7月,普鲁士成立了以沙恩霍斯特为首的“军事改组委员会”,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普鲁士建立新的军事体制,从严选择军官,规定只有在和平时期受过教育,在战争时期表现出类拔萃的勇敢和能驾驭全局的人,才有权得到军官的位置,从而改变了贵族长期垄断军官职位的局面。同时放弃单一的正规军制,建立国民预备军,第一预备军负责在战争期间参与正规军作战;第二预备军负责战争中的警备任务和为正规军提供后备力量;第三预备军为地方民兵,其主要职责是战时保护交通线,配合正规军打击敌人。此外还废除雇佣兵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凡17~24岁的青年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并改变以往惩罚训练士兵的方法,推行精练组织、提高士气的练兵方法,以激发士兵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这次大手术使一大批不称职的军官被清除,士兵也不再问家世和出身,靠知识和勇敢就可获得升迁的机会。通过这次军队大变革,普鲁士的军队训练得到大大加强,民众的尚武精神也变得空前强烈。
沙恩霍斯特
此外,沙恩霍斯特针对《提尔西特和约》中普鲁士士兵不得超过4.2万人的限制,创建了“速成兵制度”,在军队人数不超额的情况下,不停地招募新兵,经短期强化训练后“退役”。通过这种灵活的“权宜”之计,普鲁士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训练出了12万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士兵。这支真正意义上属于普鲁士的军队,不仅在对拿破仑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普鲁士日后扩张的主力。
普鲁士改革的另一重大成就体现在教育方面,其领军人物是出身于波茨坦贵族家庭的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洪堡于1809年出任普鲁士内政部文化教育司司长,掌管普鲁士所有的教育文化事务,在短暂的任期内,洪堡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
洪堡的改革方针是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天赋受到教育,国家应为国民的教育提供无条件的支持。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洪堡建立了新的教育体制,设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层次;采用新的教学法,规定只有受过训练的合格教师才能任教;创办高等学校,培养高等人才,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在洪堡和他网罗的大批学术名流的努力下迅速成为了第一流的大学。
与此同时,洪堡的教育改革得到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大力支持。威廉三世曾对从法占区逃出来的教授们讲说:“这个国家必须用它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是因为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我还从未听说过一个国家是因为办教育而办穷了的,办亡国了的。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最好手段!”为此,他不仅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柏林大学的校舍,还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每年为柏林大学拨款15万塔勒。威廉三世还出资办基础教育,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就学机会。教育打破了身份的藩篱,开始向社会的各个阶层普及,同时也培育出了不少资产阶级精英,对普鲁士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洪堡
无论是施泰因、哈登堡,还是沙恩霍斯特、洪堡,19世纪初在普鲁士掀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虽然仍存在局限性,但从根本上荡涤了普鲁士的陈规陋习,改变了普鲁士的社会性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容克地主在改革中分化出了资产阶级化的容克阶级,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应运而生,封建关系逐渐解体,形成了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用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普鲁士道路”。
基于这场改革的显著成效,“普鲁士道路”逐渐扩展到了德意志的其他诸邦,使整个德意志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同时,普鲁士地位迅速提升,成为统一德意志的关键力量。
洪堡与洪堡大学
在洪堡的主持下,普鲁士成立了以国王威廉三世的名字命名的“腓特烈·威廉大学”,后改名洪堡大学。为把该所大学建立成世界一流大学,洪堡特请来了著名哲学家费特希做首任校长,接着,在这个大学的讲台上出现了黑格尔、叔本华、爱因斯坦等著名人物,而在讲台下,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海涅、俾斯麦等人物风云际会,与台上的灿烂光芒相辉映。洪堡认为:“大学是一种最高手段,通过它,普鲁士才能为自己赢得德意志以及全世界的尊敬。”由于注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洪堡大学物理、化学、数学、医学等学科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至今,洪堡大学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黑格尔曾说过:“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