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宣卷为什么被列为非遗名录
锦溪宣卷是昆山民间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几经沉沦,几经崛起,至今还活跃在村间场头,深受百姓欢迎。现已被批准为江苏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明正德年间编撰的《陈墓镇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进香看宣卷”,从中可以获得两个信息:一是宣卷早在明代中期就形成,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二是证明了宣卷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锦溪宣卷只是江南宣卷中的一个分支,昆山周围就有江苏的靖江宣卷、浙江的四明宣卷、苏州的同里宣卷等,也都很有名。各种宣卷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唱腔的不同。
宣卷是由一人主唱,一人帮唱,众人伴奏的演唱形式,演出场地可在露天搭棚,也可在厅堂搭台。主唱站立,手拿折扇、手绢、醒木,绘声绘色地唱念说做,其他演员围坐周边,时而伴唱,时而伴奏,衬托主唱能声情并茂地演绎故事。
宣卷有长篇、短篇之分。大多为喜庆场面作助兴演唱。一般说专场说长篇,甚至可以日以继夜;祈福唱短篇,常唱些带有“好口彩”的小段子,以博得“东家”好感。更多的是观赏者点目,演唱者宣唱,由于常能投其所好,总能博得满堂喝彩。(www.xing528.com)
宣卷唱本大多是经典,世代沿袭。也有创编本地的传奇故事,锦溪宣卷中就有歌颂昆山状元的《顾鼎臣》唱本。宣卷故事大多揭露邪恶,弘扬正义,具有借古讽今的教育意义。百姓不但能感受到富有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启迪,对人格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过去锦溪宣卷比较活跃,但解放后被看作迷信活动而被禁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东山再起”。使宣卷起死回生的功臣要数锦溪张家厍的王秉中先生。他青年时已能说会演,在昆南一带小有名气。新中国成立后宣卷禁绝,他进了上海、苏州的沪剧团。当他退休回村后,看到了对宣卷的禁止已有松动的迹象,于是他又重操旧业,盼望着宣卷能获得新生。并且将他的侄女王丽娟作为传授对象,亲自教授,一腔一调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循循善诱,终使她脱颖而出,成为苏州市级的传承人。锦溪宣卷的曲调优美、动听,曾在上海世博会上演唱,声名大振。
锦溪宣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