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命之谓性①,率性之谓道②,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③,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④,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⑤,天地位焉⑥,万物育焉。
【注释】
①天命:天然的禀赋。②率性:遵循本性。率,顺着,遵循。③见:音xiàn,显现。④中:音zhòng,符合。⑤致:达到。⑥位:各正其位。
【品读】
关于“命”和“性”,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上天给人的禀赋就是“性”,所以人有“天性”,有“性命”,所指都是一种非人为的赋予与禀受。因为这种禀受是来自于“天”,所以,人性和“天”就有内在的统一性,人性无非就是“天”的一种具体表性,自然也就带有“天”之“性”。那么“天”之“性”是怎样的呢?《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郑玄说:“言诚者,天性也。”“天”之“性”就是诚。但“诚”又是什么呢?孔颖达说:“自然信者四时,是天之道。”天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时发生,天地的生、杀、予、夺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干扰,这就是“诚”,就是“本真”。天之性是诚,遵循着天赋予的人性——“诚”去行事,去追求本真,就是人道。由于每个人承受自天的禀赋都不尽相同,所以人道之“诚”的表现也就不尽相同,有时表现为“真善”,有时表现为“仁义”,无论表现为何,都是天性真实的表现。
对于天性与人道,不是所有人都能自知、自明的。人出生后,受到自身发育、外在环境、时代风尚等的影响,天性或许受到蒙蔽,人道可能遭遇偏离,因此需要有人去启发、教导他们,重新发现并追求深藏于内心的本真,这一过程就是“修道”,就是“教”。通过“教”而实现人道,这是《中庸》所赞赏的。“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可以说,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是圣人;学而知之、利而行之的是贤人。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的是凡人。
体现天性的人道,是内化于人心,时刻都不能离开的;如果能离开,那就不是道了。饮食、言语、呼吸,是人不可或缺的,但这不是道。在一段时间内,人可以不吃饭喝水,不说话,甚至不呼吸。喜怒哀乐由心而发,是人心真实的表现,但这也不是道,没有人整天的喜怒哀乐,所以它们只是情。道应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所以它是不可片刻离开的,一旦离开了,人就会“失性”,就会“无道”,就不是真正的人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依旧会谨慎戒惧。不善的、不真的、不诚的言辞行为最容易显露在人隐居独处时,最容易显露在细枝末节处。所以,有德君子是十分谨慎于独处的。谨慎于独处,就是要在没有社会约束和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恪守中庸之道,不放纵、不轻佻,坚持自律、自修、自爱,实现一种“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的君子之道。
“道”虽然是人成为人的根本,但“道”不直接和外在的环境发生关系,需要借助于其他介质,其中之一就是“情”。“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记·礼运》)”喜怒哀乐之情,有“道”的人,能够合理地调度,使之中“和”,实现言语和行为上的节度规范;反过来,喜怒哀乐之情必有与其相应的言辞行为,通过对言辞行为的规范,来调和“情”,进而至于“道”,这就是前面说的“教”。也就是说,通过对“情”的约束和规范,可以来修习“道”。天地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源自天性的“中”,也有与其相对应的“和”。所以“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而“和”是天下万物的通道。达到“中和”,天地就能各得其位,万物就能化育生长。
【扩展阅读】
导言:孔子有关中庸思想的论述,散见于《论语》和《礼记》中,现将其部分汇总如下。
孔子论中庸(www.xing528.com)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论语·雍也》)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4.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6.礼乎礼,所以制中也。(《礼记·仲尼燕居》)
7.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8.子曰:“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9.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中庸》)
10.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礼记·中庸》)
11.子曰:“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礼记·中庸》)(作者摘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