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子三患:知行之困扰与百姓损失

君子三患:知行之困扰与百姓损失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的担忧和君子的“三患”都突出了同一个问题,就是“知”和“行”的问题。因此,君子在位而让百姓有所失,是可耻的。

君子三患:知行之困扰与百姓损失

【原文】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恥:居其位,无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

【注释】

①患:担忧。②既:已经。③恥:同“耻”。

【品读】

人由于所处时代、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穷尽天下所有的学问和道理,但不妨碍我们将其作为理想去追求。有德者和普通人的本质区别不在天赋差异,而在于能否坚持,坚守自己的理想而持之以恒。所以,有德君子担忧三件事情:没听过某种知识或道理时,担心听不到;听到后,担心学不到;学到后,又担心不能去实践。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担心四件事情:不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孔子的担忧和君子的“三患”都突出了同一个问题,就是“知”和“行”的问题。人的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后天的努力学习,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莫过于获取知识,也即“三患”中的前两“患”、孔子所说的“修德”“讲学”。学习进入高级阶段后,不再单纯强调知识的获取,更注重知识的实践,有实践才会有体会、有思考、有提高。正因为此,所以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

古人读书多以求仕为目的,所谓“学而优则仕”,因此“有德”君子往往也会“有位”,担任一定的职务。既然有了官职,就应该有令言善政,不讲空言,力求有所作为,如果没有,君子认为是可耻的。《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冉有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家宰,他没有推行仁义的政令,反而使季氏的财富成倍地增加。孔子听说了之后非常气愤,对他的弟子们说:“冉有这个小子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讨伐他。”孟子也说:“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可见孔子和孟子对有位而无行者都是很痛恨的。推行了令言善政之后百姓必有所得,然有善始而无善终,美政未能长久,百姓又有所失,这也是君子所认为耻辱的。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鄙陋浅薄的人是不可以让他侍奉君主的,没有得到时,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一旦害怕失去,就无所不用其极了。这样患得患失的官员,又如何能让百姓得益呢?君子在位,应当如《左传》所讲,“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君子在位要使人敬畏,施舍财物要让人爱戴,进退不失风度,谦恭揖让可被效仿,形态举止可被观摩,处事理政可为后世法。因此,君子在位而让百姓有所失,是可耻的。

土地,是立国之本;粮食,是立民之本。拥有土地和粮食才称得上是一个国家。古人把国家叫作“社稷”(社,土神,即是土地;稷,谷神,就是粮食),就是这个意思。秦汉之际,北方匈奴部落,冒顿单于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以自立。当时,在其东方的东胡部落势力正盛,东胡王得闻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后,就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头曼单于的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冒顿却说:“怎可同人家做邻国却吝惜一匹马呢?”于是就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王。过了一段时间,东胡王又派使者来对冒顿说,想要单于的一个阏氏(单于的妻子)。冒顿又询问左右大臣,大臣都很愤怒,说:“东胡太没有道理了,怎敢想要阏氏,请出兵攻打他们。”冒顿说:“怎可同人家做领国却吝惜一个女人呢?”于是就把自己喜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王。经过了这两次事件,东胡王愈来愈骄横,开始向西进犯侵扰。东胡与匈奴之间本有一块空地,无人居住,有一千多里,双方都在空地边上修起了哨所。东胡王派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同我们交界的哨所以外的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占有它。”冒顿征求群臣的意见,有大臣说:“这是被丢弃的空地,给他们也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冒顿于是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可给他们!”把主张给地的大臣全部杀了,并立刻上马,命令以全国之力进攻东胡,如有退缩者,斩。东胡一贯轻视匈奴,因此没做防备,等冒顿领兵到来后,很快就败了,东胡王被杀,百姓牲畜皆被俘获。作为游牧民族,尚且珍视无用的土地,更何况以土地求生存的农耕民族呢?土地是宝贵的,土地有富余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认为这是可耻的。(www.xing528.com)

孔子说“均无贫”,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能够做到均衡公平就不会产生贫富差距。从财富分布来说,理想的社会财富分布状态应该呈枣核状,也即极端的富人和极端的穷人是很少的,绝大多数人处于所谓的“中产阶级”。任何一个社会,如果财富分配不公正均平,贫富差距扩大,造成两极分化,进而形成两极对立,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振荡与不安。“均贫富、等贵贱”,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哪一次不是因为穷困而催生的呢。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管理者,分配给大家的财富少而给自己的却多,是可耻的。

【扩展阅读】

导言: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行,从以下摘录中可以看到古人对君子的要求。

君子之品行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不受虚誉,不祈妄福,不避死义。不为小人之匈匈而异其行,不谓小善不足为而舍之。不履邪径,不欺暗室。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亦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不自大其事,亦不自尚其功。是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也”。

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君子有四不:君子不妄动,动必适其道;不徒语也,语必经于理;不苟求也,求必造于义;不虚行也,行必由于正。(作者摘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