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传:治亲、报功、存爱-《大传》郑玄的观点

大传:治亲、报功、存爱-《大传》郑玄的观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传》,郑玄认为是记“祖宗人亲之大义”的。第一是治亲,所谓“治亲”就是管理好本族的亲属。从而避免了君臣之礼和父子之礼的抵牾。在规范亲属关系的同时,“治亲”还要求严格约束亲属的行为,尤其是直系亲属。在他死后第二年,霍氏就因谋反而遭到族诛。第二是报功,就是酬报有功劳的人。贞观政要第五是存爱,就是要时刻不忘仁爱之心。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大传:治亲、报功、存爱-《大传》郑玄的观点

【题解】

《大传》,郑玄认为是记“祖宗人亲之大义”的。本篇先讲“先王之治天下必自人道始”,其次讲祭法、服制、宗法,阐发“人道”的重要,最后落脚于“亲亲”,来系统地说明由“亲亲”而“尊祖”“敬宗”,以至于“百志成”“礼俗刑”的道理。节选部分说明了“圣人南面而治天下”的前提条件,唯有做好治亲、报功、举贤、使能、存爱这五方面的工作,才能够去治理天下。

【原文】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注释】

①报功:酬报功臣。②存爱:存有爱人之心。③一:全,都。④纰缪:音pīmiù,错误,差错。⑤莫得其死:不得好死。

【品读】

有德君王坐北朝南治理天下,必需首先注意的事情有五项,而有关民众的事务还不算在内。第一是治亲,所谓“治亲”就是管理好本族的亲属。古代社会家天下,家、国一体,对于君王来说,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够管理好国。家庭亲属关系不是均等关系,而是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亲疏、尊卑、长幼、男女的不同。因此,在管理家族事务时,就应该凸显这种差异,做到亲亲、尊尊、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和端正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汉初,刘邦刚当上皇帝,还是按照惯例每五天朝见太公一次,好像平常人家父子间的礼节一般。但后来,有人告诉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再后来刘邦前来拜见太公,太公便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很是不安,得知原因后就尊太公为太上皇。从而避免了君臣之礼和父子之礼的抵牾。在规范亲属关系的同时,“治亲”还要求严格约束亲属的行为,尤其是直系亲属。纵观古今,有多少达官贵人、帝王将相败亡在亲人的放纵与贪婪下。西汉时的霍光,历经武、昭、宣三朝,位极人臣,权侵朝野,期间一度还曾废立了昌邑王,但由于对妻儿的纵容,埋下了霍氏覆亡的祸根。在他死后第二年,霍氏就因谋反而遭到族诛。当前纷纷落马的各级腐败官员,又有几人背后没有亲人败乱的阴影呢?

第二是报功,就是酬报有功劳的人。“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身能力再突出的人,也需要别人的辅佐和帮助。秦汉之际,韩信向刘邦分析霸王项羽的为人时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地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晋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磨得失去了棱角,也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之仁啊。正因为项羽的这种弱点,所以和大封功臣的刘邦相比,就得不到良将谋臣的辅佐,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第三举贤与第四使能基本上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要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唐太宗就十分重视人才的任用,在《贞观政要·择官》中他说:“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唯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他私下到端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时人赋诗论之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www.xing528.com)

贞观政要

第五是存爱,就是要时刻不忘仁爱之心。当权在位者,如果贪婪暴戾,定不会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只有本身宽厚仁义的人,才会体恤民力,与民同甘苦。唐太宗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甲仗,胜隋日远矣。”拥有超越隋代的强大武备,说明了唐帝国武力的强大,可以保证国家江山巩固了。但太宗却说:“饬兵备寇虽是要事,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至灭亡?正由仁义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军队武备虽然是保家卫国的要事,但真正的甲仗是百姓,只有推行仁义的政治,使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才不会“群下怨叛”,告诫臣子要“宜识此心”,领会自己的良苦用心。

只有做好这五方面的工作,天下才会太平,百姓才会富足。如果其中有一项没有做好出了纰漏偏差,老百姓就会遭受横祸。因此,有德君王治理天下,一定是从人的伦常开始的。

【扩展阅读】

导言:韩信通过对项羽为人的分析,说明了人心向背是决定胜败的决定因素,武力的攻伐并不能从根本上确保政权的稳固。

韩信论项羽

司马迁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列传》卷九十二,中华书局,1982年)

韩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