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鹦鹉与礼:认识仁德的前提条件

鹦鹉与礼:认识仁德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本段认为人和动物本质的区别是“礼”。孔子还说“克己复礼曰仁”,能够控制自己,使自己的各种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克己复礼”的具体表现。可见,是否符合“礼”的要求,也是能否达到“仁德”的前提条件。

鹦鹉与礼:认识仁德的前提条件

【原文】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惟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注释】

①麀:音yōu,母鹿,泛指母兽。②此句也可分为两句,即“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语意相差不大。

【品读】

这一章主要强调了“礼”对人的重要价值。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是人认识自己时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无毛而直立行走,有人认为是劳动,有人认为是语言,还有人认为是理性。本段认为人和动物本质的区别是“礼”。鹦鹉会学人说话,但它终究脱离不了鸟的类属;猩猩也可以模仿人说话,但它终究还是走兽。人,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动物,但人自认为和其他动物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人足以自别于鸟兽的依据是什么?是“礼”。现在,一个人如果没有“礼”,不遵守“礼”的行为规范,不按照“礼”的价值取向行事,即便能说人话,不也是禽兽的心性吗?和鹦鹉猩猩又有什么区别呢?可见,有“礼”或无“礼”是区分人和鸟兽的根本。正因为鸟兽没有“礼”,没有符合“礼”的价值和行为,所以才会做出父子两代共媾一麀的事情来。人若是也这样,就会被冠以“伦常丧尽”“衣冠禽兽”的恶名。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圣人创立了礼制和礼仪来教导人们,使人们逐渐拥有符合“礼”的品质和美德。这样,人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和鸟兽的区别。孔子还说“克己复礼曰仁”,能够控制自己,使自己的各种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这就是“仁”。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克己复礼”的具体表现。可见,是否符合“礼”的要求,也是能否达到“仁德”的前提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礼”是儒家伦理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儒家之教被称为“礼教”也是这个原因。(www.xing528.com)

【扩展阅读】

导言:人和鸟兽的区别既然是“礼”,那么,“礼”的本质属性就不难理解——就是社会性。人的意义就存在于他的社会生活之中,脱离社会而与鸟兽同群的隐者,在孔子看来是不可效法的。

子路问津

子路问津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自杨伯峻《论语译注·微子》,中华书局,198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