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指向16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中国明朝正处在嘉靖倭乱的风口浪尖。在倭寇和中国海盗一浪高过一浪的入侵行动面前,脆弱的明朝海防已经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了。不过,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也为海战武器和海战战术的革新创造了条件。
海战武器革新的最大成果就是舰炮反后坐装置的研制成功,它奠定了新型海战战术运用的物质基础。嘉靖晚期(16世纪50—60年代),由于解决了火炮反后坐力的技术难题,威力巨大的发熕火炮开始出现在明朝海军的装备序列当中。在解决了小船扛大炮的技术难题后,新的海战战术也就有了实施的可能性。
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开始,戚继光按照战争的需要组建了自己的私人武装——戚家军,在戚家军的编制序列中出现了按照营哨制编组起来的海军舰队,这与以往卫所制下的舰队完全不同。新型舰队按福船2只、海沧船1只、艟船2只编为1哨,设哨官1名;左、右2哨官编为1营,设领兵官1名。(见彩图11-46)以松门关(今温岭市东南隅之松门镇)分右、后二营,海门关(今椒江市海门)分前、左二营,各由1名指挥统领。[110]
舰队的训练完全从实战出发,力求简单实效。他规定水操每月一、五、九、十三、十七、二十一、二十五、二十九日进行,陆操每月三、七、十一、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七日进行。[111]水操主要进行射击训练,训练分单船练习和舰队合练,舰船的射击训练凸显了戚继光的海战新战术。他要求各船务必抢占上风,然后排成纵队队形鱼贯而入,以先后顺序向靶船射击。先是佛郎机炮在百步(约150米)之内进行远距离射击,80步(约120米)之内鸟铳手射击,60(约90米)步之内用火箭射击篷帆,“只着棚帆当中一点打去,常高中则不可救,低则易救。” [112]40步(约60米)之内用飞天喷筒,20步(约30米)之内使用弩弓、标枪和石块,等两船接舷,就投下火药桶、火砖,焚烧敌船。[113](见彩图11-47)戚继光对海战战术的改进,使得明朝海军形成了一个百步之内以火器为主,多层次杀伤敌人的武器配置系统。这种新战术使敌船甲板上站不了人,帆篷被烧,完全失去战斗力。
从戚继光的新战术可以看出,他明显摒弃了中国原先那种群殴乱打似的接舷战术。为了使各种火器充分发挥作用,舰船利用上风抢占有利阵位就变得极为重要。只有使自己的战船抢占上风,才便于使用火炮、火箭、飞天喷筒等火器攻击敌船,同时又可以限制敌人利用这些火器攻击我船。戚继光通过将舰队编成纵队队形,利用上风抢占有利阵位,以使整个舰队的火器都能够对准同一目标进行持续射击,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敌船的摧毁能力。为保证新战术的成功运用,戚继光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船行迟曲而后到者,斩其捕盗、舵工;遇浅者,斩其扳招手;船虽先到而不直射贼船,旁边擦过者,斩其舵工、缭手;使风不正者,斩其舵工、缭手。如已使逼贼舟相并,不能成功,致贼舟复走者,斩其捕盗。”[114]正是得益于这种残酷军法的威压,戚继光新的海战战术才有成功的可能,而这种战术与17世纪英国海军使用的战列线战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比戚继光舰队和英国舰队我们不难发现,在风帆战舰时代,奉行进攻作战原则的海军都是力图在战斗中抢占上风,然后顺风而下攻击敌人。而奉行防御原则的海军,如法国的海军,则总是占据下风位,以便战斗不利之时能迅速撤离战场。虽说两种作战原则都有合理的成分,可是要明白,胜利不是靠撤退来赢得的。(www.xing528.com)
每当在海上与敌交战,舰队战船要听中军船号令,“战声喇叭响,各鸣锣,齐擂战鼓”。然后各船将士大声呐喊,奋勇杀敌。“各船遇敌,敢有畏势扬帆,远望逗留不进者,捕盗、舵工俱就阵斩首示众;各船放铳,须将火药收藏安便,免致火星爆入,贻患匪细。倘有失误,铳手、管药兵夫一体军法施行;各船打败倭寇,所捞获财物包裹,听该船捕盗从公分给,以多半付动手首功之人,余皆均处。”[115]战斗结束,获有敌军首级者,各送领兵指挥验看,然后送中军检验核实,上报战功。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张居正的去世,戚继光失去了他在朝中的坚定支持者,本人也被万历皇帝罢职,戚继光一手开创的新型海战战术也只能落得个人亡政息的下场。在戚继光开始军事改革的10年之后,世界的另一头发生了一场即将改变整个海战样式的大海战——勒潘多海战。
公元1571年,欧洲联合舰队总司令奥地利人唐·约翰对联合舰队的装备和战术作了重要改革。他指令火力猛烈的中船(船艏炮台内装15~20门火炮,另有4门多管炮掩护船腰,火力比较猛烈)担任前卫,用火炮攻击来代替接舷肉搏;拆除快船的长喙,以使前炮的火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各条船上尽可能多地装载火炮和火枪。这些改革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它预示着一个旧的海战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海战时代即将来临。海战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联合舰队共击沉土耳其海军273艘战舰中的113艘,俘获117艘,缴获火炮274门,击毙土军3万余人,俘虏8000余人。而拥有316艘战舰和8万官兵的联合舰队仅损失12艘战舰,被俘1艘,死伤1.5万余人。火力决定海战胜负的时代来临了。
勒潘多海战发生4年后,即明朝的万历三年(1575年),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总督派他的使者随同中国明朝军官王望高在7月5日星期二来到了中国的厦门湾。西班牙人惊讶地发现,中国的战舰居然不使用火炮,“打法只是聚集一起,接近敌船后登上它。开始袭击时他们投掷大量的石灰弄瞎敌人的眼,然后既从船楼又从顶端投射很多用硬木制成的头上燃烧的尖矛,那是当作标枪使用的。他们还使用大量石头。……一旦他们能够接近,他们就进入高潮,即白刃战。”[116]“他们大量使用火药燃烧弹,特别在船上。他们在弹内加进很多铁蒺藜,以致无人能在上行走。他们也用火箭去烧船板,也有大量的长标枪,长杆上装有倒刺,及用以进攻的半长的大刀。”[117]15年前戚继光开创的新式海战战术就这样被他的同时代人无情地抛弃了。当保守的政治风气重新弥漫整个朝野时,进步的思想只能遭受被禁锢的厄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