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南的战争是永乐皇帝使用武力重建朝贡体制的第一战,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将安南重新纳入明朝的版图,借以震慑周边各国,使它们明白除了称臣纳贡,接受明朝这个宗主国的保护外,没有其他出路。在这场征讨安南的战争中,明朝海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讨伐安南权臣黎季犁,到后来围剿当地的反抗武装,明朝海军一直活跃在战斗的最前沿,成为明帝国开疆拓土的急先锋。
永乐之前,安南国陈氏政权采取亲华政策,向明朝称臣纳贡,因此得到了明朝的承认和保护。两国关系虽时而因海盗侵掠发生摩擦,但总体上还是和平友好的。到了永乐时期,安南国权臣黎季犁掌握大权,对内清洗前国王的王室成员;对外极力摆脱藩属国地位以求主权独立,并积极对外扩张,试图建立地区霸权。这种情况正好与永乐皇帝重建朝贡体制的意图相冲突,矛盾不可避免地激化了。为了寻找武力消灭安南的最佳时机,永乐皇帝一方面派郑和率海军舰队前去协防占城,牵制安南;另一方面则在国内制定作战计划,秘密备战,耐心地等待时机。
永乐四年(1406年)年初,前安南国王唯一的后人——孙子陈天平为躲避黎季犁的屠杀逃到了中国。黎季犁为彻底铲除前国王陈氏的家族,假意向永乐皇帝忏悔,表示决无反叛明朝,侵略周边之意,并派使者提出请迎陈天平归国,继续担任安南国王的建议。[51]永乐皇帝同意了黎季犁的请求,但考虑到陈天平的安全,决定由心腹内侍黄中领兵5000亲自护送陈天平回国。没想到,护送陈天平回国的明朝军队一进入安南国境,就被黎季犁的数万军队包围在芹站,大理寺卿薛嵓自杀。为了保证5000名明朝士兵的生命安全,黄中不得不交出了陈天平,黎季犁随即当着明朝使者的面杀死了陈天平,而将明朝军队放回。使者回国向永乐皇帝报告了这一惊天阴谋,“皇上震怒,特命将八十万,讨除逆贼”。[52]事又凑巧,该年八月(1406年9月),占城国王占巴的赖遣其孙来朝,“言安南黎贼数侵掠其境土人民,请兵讨之”。[53]永乐皇帝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出兵理由。
永乐四年七月壬子(1406年8月8日),永乐皇帝正式发表征讨安南的诏书:
朕以黎贼累弑国主,篡夺其位,僭号改元,毒痛下民,举国愤怨。其前王孙陈天平被其迫逐,归命朝廷。黎贼请迎归国,以君事之。朕推诚不疑,遣人资送,乃中途邀而杀之,抗拒朝命,罪恶滔天。……命总兵官征夷将军成国公朱能等率大军往讨其罪,务在殄灭,以安黎庶。[54]
八月丁亥朔(1406年9月12日),征讨安南的作战行动开始了。临战之前,永乐皇帝敕征讨安南总兵官成国公朱能等曰:
安南僻在海陬,自昔为中国郡县。五季以来,中国多事,不能制之。历宋元,亦尝悖逆,用兵图之而无成功。今黎贼逆命,尔等率师讨之,期尔成功。然宋元所以无功者,盖由将骄兵懦,贪财好色,尔其戒之。富良江近贼东都,贼必据守。我师深入,难以持久。若至嘉林,欲渡必具舟筏,旷日劳师。莫若未至之先迭出游骑于嘉林与贼相对。始用百骑,逐日增之,至于千骑,昼夜举火放炮,以眩惑牵制。而潜师趋富良上流浅处,与西平侯会合而济,出贼不意,必能成功。朕意如此,然难遥度,尔其用心运谋。盖自古善战者皆因敌以制胜也。[55]
在安南一方,黎季犁知道他当着明朝使臣的面杀了陈天平,一定会招来明朝军队的报复,因此也是全国上下积极备战。为了获得明军的准确动向,他不断派间谍潜入中国广东境内进行侦察,相应的明军也加强了反侦察力度。永乐四年九月戊午(1406年10月13日),“广东都司送至钦州所获黎贼觇伺之人”。永乐皇帝对此十分重视,特别告诫朱能等曰:“贼已遣人于广东缘海侦伺,虑其知海道无兵,并力于尔,宜加意慎防,不可忽略。”[56]虽然黎季犁侦知了明朝海军不会从海上进攻安南的消息,他可以将主要兵力放在两国交界的陆地上,但他还是轻视了明朝海军的机动能力。他没想到,明朝海军会沿着红河顺江而下,配合陆军进攻安南,并最终在黄江消灭了安南的海军,将安南重新纳入明朝的版图。
就在明朝军队准备发动进攻的前夕,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永乐四年冬十月戊子(1406年11月12日),朱能病逝于龙州,右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临危不乱,代替朱能指挥大军按时向安南发动进攻,同时派人火速向永乐皇帝汇报情况。[57]
十月乙未(1406年11月19日),张辅率军从凭祥出发,通过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随即,张辅命鹰扬将军都督佥事吕毅等人为前锋,向隘畱关攻击前进。吕毅指挥本部人马在大炮和弓箭的火力支援下,以盾牌为掩护,迅速攻上有3万安南军防守的隘畱关。张辅“遂度关,留兵守之”[58]。
黎季犁没想到明军这么快就突破了国境线,于是赶紧收缩防线,凭借东都、西都,以及宣江、洮江、沲江、富良江的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富良江北岸顺着海潮江、希江、麻牢江、盘滩、困枚山一线建立栅栏壁垒,于多邦城外增筑土城,“城栅相连,亘九百里,尽发江北诸府州民二百余万守之”。又在富良江南岸“缘江置樁”,“尽取国中船舰列于樁内。诸江海口俱下桿木,以防攻击”。为造声势,黎季犁对外号称有水陆大军700万。[59]
明军很快逼近富良江北岸,但面对严密防守的安南军队,一时也难以攻击。于是明军“自新福县移营于三带州箇招市江口,造船图进取”[60]。十月丁未(1406年12月1日),永乐皇帝的批示传到前线,“命征讨安南右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61]。这样,张辅正式成为全军的新统帅。
为了打破僵局,张辅决定在箇招市江口下游发动佯攻,以调动安南军队,主力则从上游寻机渡江。十二月初,张辅命骠骑将军都督佥事朱荣等人“以马步军于下流十八里与贼对列,日增其数,以惑贼。又作舟筏为欲济之势,以牵诱之”[62]。十二月初六(1407年1月14日),防守嘉林的安南军队果然派兵出击,“渡江登岸,且劫夺舟筏。荣等奋击,大破之”[63]。与此同时,“征讨安南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夺宣江江面,军次洮江江岸,与多邦城对垒。征夷将军新城侯张辅遣右参将云南伯陈旭率师往攻洮江,同造浮桥济师”[64]。随后,张辅派都督高士文率海军舰队留在箇招市江中,以接应朱荣,自己则率大军与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会合,进抵多邦城下。十二月丙申夜四鼓(1407年1月19日凌晨5点),多邦守军最困倦的时候,明朝军队的进攻开始了。都督佥事黄中等人指挥明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携带攻城器械,越过多邦城外宽大的壕沟,潜至西南面的多邦土城下,以云梯附城而上。[65]当安南士兵从睡梦中惊醒时,他们惊愕地发现铺天盖地的明朝士兵已经攻上土城。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多邦城被攻陷。
永乐五年春正月丙辰朔(1407年2月8日),张辅调清远伯王支,沐晟调都督指挥柳琮等人的部队合兵进攻。明军“自注江济军,袭筹江栅,破之。又攻困枚山万劫江,并赖山,斩贼首三万七千三百九十级”。安南将军胡杜在盘滩江集结舰船准备抵挡明军的进攻,但是被张辅击败,逃奔闷海口,舰船也被张辅尽数俘获,[66]安南军队的第二道防线土崩瓦解。(www.xing528.com)
黎季犁收拢从多邦溃逃的军队在富良江下游重新建立起防线,他和他的儿子黎沧[67]将舰队调到黄江(红河附近的出海口),希望通过海战的胜利挽回颓势。针对安南军队的意图,张辅一方面命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和参将丰城侯李彬率步、骑、战船从富良江顺流而下,进抵鲁江,担任侧翼掩护;另一方面自己亲率大军进抵木丸江,两路明军对黎季犁形成钳形攻势。正月己巳(1407年2月21日),黎季犁亲自指挥500多艘战船进攻停泊在木丸江的明朝海军,一场大规模海战爆发了。在岸上步兵的配合下,张辅命都督柳升指挥海军部队的300艘舰船迎战。激战至下午,木丸江海口退潮,安南海军的舰船纷纷搁浅,这些不能动弹的船只很快成为明军舰载火炮射击的靶子。与此同时,明军利用退潮时敌舰无法机动的有利时机,将自己的船只靠上敌船,展开他们最拿手的跳帮肉搏战。经过一天激战,安南海军大败,明军杀死安南将领阮仁、阮磊、阮劣3人,斩首敌军万余级,俘获敌船10余艘。[68]黎季犁见形势不利,遂收拢剩余的300余艘战船撤出战场。
黄江之战失利后,黎季犁更名胡一元,黎沧更名胡奎,以躲避明军的搜捕。经过两个月的休整,黎季犁再次发动反击。三月三十日(1407年5月7日),黎季犁派遣朝射、仁鉴等将领指挥舰船从闷海驶入黄江,“连舟十余里,以海艘横截江中,而用划船载木立栅”[69]。同时派步兵登岸,进攻卤子关。[70]张辅闻讯,急调骠骑将军吴旺、刘塔出,游击将军林帖木儿,神机将军张胜、丁能、朱贵,横海将军王玉,都指挥黄义,指挥李敬等人,领精兵对登陆的安南军队展开反击,将其赶下大海,夺回滩头阵地。都督佥事柳升、黄中,鹰扬将军江浩、徐忝,都指挥徐正等人则指挥海军舰船在黄江江面追杀试图泅水逃跑的敌军士兵,并用火炮攻击敌方舰队,将其指挥官击毙。[71]张辅率骠骑将军朱荣等人乘势追袭,由噜江至黄江,黎季犁的部队再次溃败,明军俘获安南海军多艘大型海舰和战舰,并直抵闷海。与此同时,沐晟也率领部下都指挥俞讓等人由噜江直至龙王海口,缴获了守卫该地的安南军战船,释放了被黎季犁胁迫来的安南百姓。之后,明军陈兵于交州。张辅调遣柳升、横海将军鲁麟等人,以土人知府莫邃为向导;沐晟调指挥李节,以土人知府阮太为向导,各领战舰,由水路穷追黎季犁。[72]
四月二十九日(1407年6月5日),明军舰队追击至典臾门。由于长时间晴热无雨,该地区河水很浅,安南军队弃船登岸而逃,明军舰船无法前进,只能停下来。可是明军的运气很好,没过多久,天气突变,乌云翻滚,暴雨骤降,水涨数尺,近千艘舰船顺利通过典臾门。黎季犁残部为摆脱明朝海军的追击,于是焚烧船只,逃往新平。张辅又调黄中神机将军程宽、张胜、丁能,骠骑将军刘宝、因不花,游击将军朱广、王恕等跟踪追击,自己则亲率大军进至日南州。[73]
永乐五年五月(1407年6月),安南国四辅大尹阮谨等人向明军投降,同时带来了黎季犁的消息,张辅遂调都督佥事柳升率海军舰队追击黎季犁。之后,张辅和沐晟沿举厥江进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在奇罗海口,柳升的舰队和黎季犁的残余海军不期而遇,经短暂交锋,明朝海军就俘获了对方300艘舰船,余敌逃遁。柳升率领舰队出奇罗海口,搜索附近海域,抓捕黎季犁。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74]在一次搜捕行动中,永定卫士兵王柴胡等7人与一群安南败军遭遇,被对方围攻。结果这7名士兵不但击败了对方,还生擒了其中的10个人。经过审讯,抓获的10人中居然有明军通缉的首犯黎季犁、李保保等人。[75]就这样,这场耗时9个月,死人无数的征讨战争以如此戏剧性的结果收场了。之后,黎沧也在奇罗海口附近的深山中被抓获,安南并入了明朝的版图,成为明朝的一个省。紧接着,在黎氏集团覆灭的烟云中,安南人民反抗明朝占领军的战争开始了。
吞并安南后,明朝政府将其地更名为“交阯”,任命张辅为交阯总兵官。为加强军事控制,永乐五年十二月己丑(1408年1月7日),张辅等人奏请于“原设七卫之外,再发官军五千六百人,设交州后卫。又请从镇夷、谅山二卫及增设十五千户所,该用官军二万二千七百有奇”[76]。对此,永乐皇帝完全照办。经过张辅等人的努力,明朝在安南建设军卫472所,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各一个,[77]安南完全成为明朝的一个军事占领区。永乐六年六月己丑(1408年7月5日),战果统计出来了。共计取得安南国州府48处,县186处,户3125900所;缴获大象112头,马420匹,牛35750头,船8865艘;[78]明朝海军成为此次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永乐六年秋七月癸丑(1408年7月29日),“论平交阯功,进封张辅英国公,沐晟黔国公,王友清远侯,封都督佥事柳升安远伯”[79]。
虽然明朝军队占领了安南全境,但和平并没有随着征讨战争的结束而到来,相反,安南人民反抗明朝占领军,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却风起云涌。永乐六年八月乙酉(1408年8月30日),“交阯简定反,沐晟为征夷将军,讨之,刘俊仍参赞军务”[80]。十二月丁酉(1409年1月9日),沐晟与简定战于生厥江,沐晟大败,刘俊和都督佥事吕毅、参政刘昱等高级将领战死。[81]
永乐七年二月壬午(1409年2月23日),永乐皇帝再次派“张辅、王友率师讨简定”[82]。五月(1409年6月),张辅进入交阯,于“叱览山取材造舟”[83]。简定知道张辅的厉害,于是尽量避免与占优势的明军直接交锋,而是选择从海上向明朝驻军发动袭扰。针对安南人新的反抗方式,张辅加强了海军的巡逻围剿力度,于八月庚申日(1409年9月29日)在咸子关重创了袭击该地的安南武装,[84]“得其船四百余艘”[85]。九月庚午朔(1409年10月9日),张辅又在太平海口打败了由简定手下邓景异指挥的一支安南反抗武装。当日恰逢日食,邓景异的部队在海口附近袭击明朝军队,张辅得到消息后立即调动舰队进行围剿。明朝海军首先消灭了反抗武装的哨船,使得对方无法掌握自己的动向,失去了预警时间。随后,主力舰队追踪而至,在海洲南岸发现了反抗武装的300多艘船只。张辅随即令都督指挥方政、李龙等人率舰队发起进攻。邓景异发现自己陷入明朝海军的包围后,急忙将船只分为两队,令其中一队150艘战船前去迎战,以掩护主力船队突围。明军舰队鼓声震天,逐渐逼近敌船。当对方船只进入射程后,明军战舰突然开火,邓景异的掩护船队被强大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乘此机会,明军迅速靠帮接敌,士兵们跳到对方的船上展开肉搏战,邓景异的掩护船队大败,被明军斩首500余级,溺死无算,生擒300余人。见此情景,邓景异遂率领主力船队撤出战场,分散突围而去。[86]十一月戊寅(1409年12月16日),张辅在美良捕获了简定,“送京师,诛之”。十二月乙丑(1410年2月1日),“召张辅还”[87]。遭此打击,安南境内的反抗武装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因为张辅的离去而重新活跃起来。
永乐九年春正月己卯(1411年2月10日),张辅再次出马,被任命为征虏副将军,会同沐晟围剿交阯境内的反抗武装。秋七月丙子(1411年8月6日),张辅在月常江击败敌人。十一月癸亥(1411年11月21日),张辅又败敌于生厥江。[88]永乐十年八月癸丑朔(1412年9月6日),双方在神投海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海战。9月6日凌晨,张辅率舰队驻泊安谟海口,哨船发现了反抗武装的船队正从大安向神投海方向开来,张辅遂命都指挥方政等人率舰队出神投海截击敌舰。当明军到达神投海时,敌方舰队也发现了明军。随即,400艘敌船分成3个独立舰队,在神投海外列好阵形,准备交战。此时海面上刮起北风,张辅的舰队占据上风,敌方舰队处于下风。为了彻底消灭敌方舰队,张辅决定首先攻击敌指挥官所处的中军舰队,以打乱敌方部署,而置敌方的左右两翼舰队于不顾。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计划,如果不成功,张辅的舰队就会陷入敌方的包围中而覆灭;但一旦成功,则敌方舰队将在劫难逃。
凌晨5点,战斗开始。在强劲北风的吹拂下,明军的300艘战船冲入敌方的中军舰队,双方火炮弓箭齐发,混战在一起。敌舰队由于处于下风,致其左右两翼分舰队无法转向投入战斗,结果明军得以集中全力攻击敌中军舰队。战斗从凌晨5点一直持续到上午11点,敌中军舰队在明军的打击下崩溃了,没被击毁的敌船纷纷逃离战场。明军乘势紧追不放,用绑有钩镰的长竹竿紧紧钩住敌船船舷,进行跳帮肉搏。此战“生擒伪翊卫大将军陈磊、龙虎将军邓汝戯、黎目,金吾武卫、威卫、宁卫等将军校尉……七十五人,及其余从贼千余人。战溺死者无算,贼党阮师等望风弃溃”。敌左、右翼舰队乘风逃脱,张辅追之不及,遂收拢舰队回航。被抓获的敌将陈磊等40人虽然都身负重伤,但还是被张辅斩首示众,另外“槛送邓汝戯等三十五人赴京师”。[89]
永乐十一年十二月壬子(1413年12月29日),张辅、沐晟在爱子江击败陈季扩的象军,[90]安南反抗武装被迫退入老挝境内。即便如此,张辅仍然穷追不舍,率大军进入老挝。老挝国王不敢向明朝提出抗议,遂任由明军在其境内行动。永乐十二年三月癸未(1414年3月30日),张辅终于在老挝境内抓获了安南反抗武装的领导人陈季扩,平定了安南人的武装反抗。[91]永乐十三年二月癸未(1415年3月25日),张辅率师回国。戊子(1415年3月30日),“论平交阯功,赏赉有差”。夏四月戊辰(1415年5月9日),派张辅镇守交阯。[92]十四年十一月丙午(1416年12月7日),召张辅还。[93]
张辅回国后,安南的局势又趋恶化,黎氏旧党也开始了武装叛乱。永乐十五年二月丁卯(1417年2月26日),丰城侯李彬代替张辅镇守交阯。六月丁酉(1417年7月26日),“李彬讨交阯贼黎核,斩之”。永乐十六年春正月甲寅(1418年2月8日),“交阯黎利反,都督朱广击败之”[94]。永乐十七年十二月癸酉(1419年12月19日),“交阯都指挥陈忠等败贼党黎姪等于建昌县小黄江。生擒三百五十余人,焚贼船百六十余艘。追至奉化府西真县古雷社,又败贼人陈已律等,斩获六百余人,焚贼船二百五十余艘”[95]。乙酉(1419年12月31日),“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获贼酋范善等于东湖州。……善聚众两岸,人列船于江中,水陆拒敌。彬督将士亟战,斩首千二百级,生擒善及忠等七百八十人,得船大小二百余艘”[96]。十八年春正月癸卯(1420年1月18日),李彬及都指挥孙霖、徐謜败黎利于磊江。冬十月庚申(1420年11月30日),李彬遣指挥使方政败黎利于老挝。[97]
游击战的精髓就是:游击队不被消灭就是胜利,政府军不获全胜就是失败。在安南境内发生的这场没有休止的游击战中,明朝军队虽然有优秀的指挥官、有勇敢的士兵、有强大的海军舰队、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就是没法扑灭安南人民武装反抗的烈火。毫无疑问,明军正深陷安南战争的泥潭,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的士兵也逐渐厌倦了战争,明朝占领军在安南全境只能依靠海军部队控制海口,采取守势。[98]永乐皇帝死后,宣宗于宣德二年(1427年)宣布从安南撤军。之后,黎利的儿子当上了安南国王,也得到了明朝廷的册封。随着安南重新获得独立,明朝的在海外的威信大跌,西洋各国遂生轻慢之情。虽然明宣宗即位后倾其全力让郑和率领海军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劳师动众的西洋远征,但帝国的辉煌还是如流星般一闪而过,消逝在历史的夜空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