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军装备和设施建设成果

海军装备和设施建设成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乐初年,为适应明朝海军日益频繁的远洋活动,永乐皇帝加强了对海军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是加强大陆基地的建设,确保卫所处于有效运行之中。朱棣即位后,为重建朝贡体制,向海外宣布国威,于是重建远洋巡防舰队。这一措施虽然方便了远洋舰队的活动,但却使浙江沿海的防御出现了纰漏。这时期,海军的海外作战任务急剧减少,近海防御任务增加。遂撤销了沈家门水寨,重新恢复洪武时期的设置。

海军装备和设施建设成果

永乐初年,为适应明朝海军日益频繁的远洋活动,永乐皇帝加强了对海军建设投资力度。这时期对海上力量建设的加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大陆基地的建设,确保卫所处于有效运行之中。永乐元年五月(1403年5月),镇海卫军张琬言:“浙言定海诸处实倭寇出没之地,今太仓当期冲要。本卫旧委官率舟师防御,然军士数少,加以四散下屯,设或遇警,无以备之。乞令苏州、镇海二卫原选虎贲士,以其半守护仓廒,其半与能干官员管领。增添舟船镇守海口冲要之处,庶凡寇至,无虞。”[1]永乐皇帝同意了张琬的建议,减少了屯田军士的数量,增加了战备值班人员,并且于九月辛丑(1403年10月12日)命浙江观海卫造捕倭海船36艘,[2]以加强浙江沿海警卫舰队的力量。永乐六年(1408年),为填补各卫所抽调下西洋官军所造成的人员缺额,补充卫所军兵人数,“复招岛人、蜑户、贾竖、渔丁为兵”,[3]以确保浙江海防不出漏洞

此外,在山东半岛沿海海域,永乐皇帝还建立了海防守备营。其中永乐二年(1404年)建即墨营(今山东即墨),七年建登州营(今山东蓬莱)。到宣德四年(1429年),又建文登营(今山东文登)。3营互为掎角之势,下辖24个卫所,上隶于永乐六年建立的备倭都司,统管海防事宜。

二是重组远洋巡防舰队。远洋巡防舰队最初是在洪武七年春正月(1374年2月)组建的,当时朱元璋命靖海侯吴桢为总兵官、都督佥事于显为副总兵官,率领江阴、广洋、横海、水军四卫水师出海巡捕海寇。朱元璋死后,明朝陷入长达4年的内战之中,远洋巡防舰队的人员和船只也被交战双方抽来调去,损耗在各个战场上。到内战结束,舰队也就名存实亡了。朱棣即位后,为重建朝贡体制,向海外宣布国威,于是重建远洋巡防舰队。永乐六年十二月(1408年12月),永乐皇帝“命丰城侯李彬充总兵官……统帅官军自淮安沙门岛缘海地方剿捕倭寇。命都指挥罗文充总兵官,指挥李敬元充副总兵官,统帅官军自苏州抵浙江等处缘海地方剿捕倭寇。如与丰城侯会合,听丰城侯调遣”[4]。命令下达后,“柳升、陈瑄、李彬等率舟师分道沿海捕倭”[5]。十二月庚子(1409年1月12日),又“命都指挥姜清、张真充总兵官,指挥李珪、杨衍充副总兵,往广东、福建。各统海舟五十艘,壮士五千人,缘海提备倭寇。如与丰城侯,仍听丰城侯调遣”[6]。这样,在永乐六年十二月底的时候,朱棣完成了远洋巡防舰队的重组,并从编制体制上强化了对沿海各省海岸警卫舰队的控制和管理,明朝海军恢复了“远洋—近海—岸基”的三层防御体系。(www.xing528.com)

三是增设前进基地——沈家门水寨,以适应海军远洋活动的需要。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一下西洋回国后向永乐皇帝建议,要求调集官兵和舰船于沈家门建立水寨,[7]作为下西洋舰队的补给基地,建议得到了同意。于是在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命令海宁卫和澉浦、乍浦二千户所的官兵舰船尽数“赴沈家门立水寨防守”,并拆除原先该防区内用于报警的烟墩。这一措施虽然方便了远洋舰队的活动,但却使浙江沿海的防御出现了纰漏。由于“撤去烟墩”,“尽拘军船赴沈家门立水寨防守”,[8]导致“倭寇乘虚连年纵掠”[9],“自是,屡患倭寇”[10]

到了宣德年间,随着安南独立和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任务的结束,明朝的海军战略开始呈现内缩迹象。这时期,海军的海外作战任务急剧减少,近海防御任务增加。加之沈家门水寨“去海盐千里,不能救援,民甚苦之”。遂撤销了沈家门水寨,重新恢复洪武时期的设置。[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