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定是元顺帝晚期的一位勇将。当时帝国内部军阀、宗王混战,陈友定遂割据福建,但他仍忠于元朝,帮其海运粮食,维系着元朝大都的物资供应命脉。消灭陈友定一是为了统一东南各省,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二是为了切断元朝大都的物资供应,削弱元朝在北方的防御力量,为北伐减轻军事压力。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1367年11月13日),朱元璋决定分兵两路进攻陈友定:西路,由中书省平章征南将军胡廷美、江西行省左丞相征南副将军何文辉率吉安、宁国、南昌等地驻军,从江西度杉关取福建;东路,由御史大夫征南将军汤和、中书省平章征南副将军廖永忠率舟师自海道取福建。[90]1367年年底,在逼降方国珍后,汤和、廖永忠率水师舰队从浙江明州出发,一路顺风而下,不数日便进抵福州城外五虎门。[91]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1368年1月19日),征南将军汤和率师攻占福州,俘获陈友定海舟105艘,[92]陈友定逃奔延平(今福建南平)。同月,明王朝建立。洪武元年正月(1368年1月底),朱元璋的水陆大军直捣陈友定的驻地延平,陈友定被俘,福建归明。[93]
洪武元年三月壬午(1368年3月30日),廖永忠和朱亮祖率水师自福州下海,直趋广东。[94]壬辰(1368年4月9日),廖永忠的舰队到达潮州。[95]四月(1368年4月),广东的何真降明。至此,东南各省皆纳入明王朝的统治之下,统一的时刻来到了。
【注释】
[1]《元史》卷四四,《顺帝本纪七》,中华书局2000年版。
[2]《明太祖实录》卷三载:“乙未夏四月,上与诸将谋渡江,患无舟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0页。
[3]本书中所有的公历时间由作者根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出来。
[4]《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二,《兵十二·舟师水战》载:“(至正十五年)明太祖在和阳,巢湖帅廖永安等以水军千艘来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969页。《明太祖实录》中没有提到巢湖水军统帅是廖永安,今据《清朝续文献通考》补上。
[5]《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0页。
[6]《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0页。
[7]《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0页。
[8]正常情况下完成一次转向要30分钟到1个小时,如果风向不顺,花的时间会更长。
[9]《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0页。
[10]《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0页。
[11]《明太祖实录》卷三,第31页。
[12]史载“及战,遇春率舟师冲其中,敌舟分为二。我师左右纵击飞炮,中敌舟辄糜碎。”(《明太祖实录》卷四,第41页)根据文献的描述,“飞炮”一旦打中敌船,则船体会被立即击碎。从其毁伤效果来看,碗口铳近距离发射的大口径球形动能弹丸很难打穿船板,更无法打碎船体,而抛石机抛射的铁火炮则属于爆炸性火器,可以将船体炸碎。由于文献中说法含糊,因此估计产生“中敌舟辄糜碎”的效果是由两种武器共同造成的。当然,要取得这种效果还要考虑到船体的坚固程度和射击的距离、角度等因素。但碗口铳的危险性比它的威力要大,使用时必须顺风施放,否则巨大的膛口焰会烧死、烧伤发射人员。
[13]范中义等人认为,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开创了以“舰炮”轰击敌舰的先例。见范中义等:《明代军事史》(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5页。看来这一论断是不对的。很明显,在采石之战时,常遇春的部队就采用了舰炮轰击战术。
[14]《明太祖实录》卷四,第41页。
[15]《明太祖实录》卷四,第41页。
[16]《明太祖实录》卷四,第42页。
[17]《明太祖实录》卷四,第46页。
[18]《明太祖实录》卷五,第51页。
[19]《明太祖实录》卷五,第54页。
[20]《明太祖实录》卷五,第55页。
[21]《明太祖实录》卷五,第64页。
[22]《明太祖实录》卷五,第80页。
[23]《明太祖实录》卷七,第83页。
[24]《明太祖实录》卷七,第84页。
[25]《明太祖实录》卷十,第137页。
[26]《明太祖实录》卷一八,第248页。
[27]《明太祖实录》卷一八,第250页。
[28]《明太祖实录》卷一九,第259页。《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二,《兵十二·舟师水战》,第3969页载:“丙午(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正月,康茂才败张士诚兵,所获又有楼船、斗船之名。”
[29]《明太祖实录》卷一九,第274页。
[30]《明太祖实录》卷二〇,第275页。
[31]《明太祖实录》卷二〇,第278页。
[32]《明太祖实录》卷二一,第303页。
[33]《明太祖实录》卷二一,第308页。
[34]《明太祖实录》卷二一,第309页。
[35]《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2页。
[36](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四,《汉陈友谅》,中华书局1982年版。这些舰名实际上是指大型的楼船。
[37]范中义等:《明代军事史》(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38]《明太祖实录》卷八,第95页。楼船尾甲板高大,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作为攻城之用。
[39]史载“庚申(6月18日)……陈友谅……约张士诚来侵建康”,见《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2页。
[40]《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3页。
[41]《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4页。
[42]《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4页。
[43]朱元璋利用准确地预报天气来树立个人的权威,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对于这段史料,本人怀疑它是为了佐证朱元璋具有天子之气而由《明实录》的编写者杜撰的。或者当时确实下了雷阵雨,但朱元璋并没有事前预测到,只不过是充分抓住了这个时机加以利用,事后为显示朱元璋的先见之明而编撰了这个情节。
[44]《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4页。
[45]《明太祖实录》卷八,第105页。另外,《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二,《兵十二·舟师水战》,第3969页也记载:“庚子年(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破陈友谅于龙湾,获巨舰战舸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凡百余艘。”
[46]《明太祖实录》卷九,第117~118页。
[47]《明太祖实录》卷九,第119页。(www.xing528.com)
[48]董承叙:《平汉录》,引自《续修四库全书》第432册,《史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9]《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1页。
[50]“艣”通“橹”,一种大桨,通常要4~5人才能划动。葡萄牙人曾经在他们的记述中提到:“(中国)所有这些船,战船也好,货船也好……桨很大,每支四五个人划,安在舷旁……他们把这些桨叫做橹橹。”参见[葡]伯来拉、克路士等著,何高济译:《南明行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第142页。
[51]“桨舱”即《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1页中所说的“艣箱”。
[52]《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1页。
[53](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四,《汉陈友谅》。
[54]《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1页。
[55]《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页。
[56]《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7页。朱军和陈军的人数均有夸大,但朱军人数不及陈军多则是事实。
[57]“七月癸酉,上躬择甲胄……帅楼船数百,蔽江而上。陈虏大詟,解围而逃。丁亥,与我师遇鄱阳湖之康郎山。”见《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
[58]《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8页。
[59]《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8页记载的是“丁亥(8月29日),遂与友谅师遇于康郎山。友谅列巨舟以当我师。上见之,谓诸将曰:“彼巨舟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乃分舟师为十一队。”而《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则记载:“戊子,上分舟师为十二屯。”对于将舰队分为几队,两个文献的记载不同,文中仍采用《明实录》的记载。
[60]《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8页。
[61]《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8页。
[62]《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8页。
[63]《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
[64]张定边进攻朱元璋旗舰的战斗时间,《明经世文编》与《明实录》记载有很大出入。《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记载上述战斗发生的时间是辛卯(9月2日),而《明实录》记载的时间则是戊子(8月30日)。文中采用的时间以《明实录》记载为准。此处存疑,以待日后查证。
[65]《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9页。
[66]《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
[67]《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59页。
[68]《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0页。
[69]《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
[70]《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0页。
[71]史载:“自辰至午(上午7点到下午1点),敌兵大败,弃旗鼓器杖,浮蔽海面”,见《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0页。
[72]《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1页。
[73]《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1页。
[74]《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2页。
[75]《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3页。
[76]《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1页。
[77]《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3页。
[78]《明太祖实录》卷一二,第164页。
[79]《明太祖实录》卷一三,第165页。
[80]《明经世文编》第一册卷一,《宋学士文集·平江汉颂》,第2页。
[81]《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二,《兵十二·舟师水战》,第3969页。
[82]《明太祖实录》卷二三,第325页。
[83]《明太祖实录》卷二三,第326页。
[84]《明太祖实录》卷二五,第365页。
[85]《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上),第424页。
[86]“(吴元年秋七月)国珍……惟日夜连珍宝,集巨舰,为泛海计。”见《明太祖实录》卷二四,第353页。
[87]范中义等:《明代军事史》(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88]《明太祖实录》卷二七,第410页。
[89]《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上),第428页。
[90]范中义等:《明代军事史》(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页。
[91]范中义等:《明代军事史》(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92]《明太祖实录》卷二八(下),第472~473页。
[93]驻闽海军军事编撰室:《福建海防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0页。
[94]《明太祖实录》卷三一,第537~538页。
[95]《明太祖实录》卷三一,第5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