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整个元帝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中国的北方,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正与元朝政府军进行激烈的战斗,牵制了大批元军主力。在江南地区,徐寿辉起兵于蕲、黄(今湖北蕲水、黄冈一带),攻占武昌,接着相继夺取了江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方国珍在庆元(今浙江宁波)起义,控制了浙东地区。张士诚起兵江北,控制了长江三角洲。此时,郭子兴已战死,部队在新的领袖朱元璋的领导下,实力迅速壮大起来。朱元璋采纳刘基等谋士的建议,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先夺取金陵(今江苏南京),以此为基地,平定江南,最后攻灭元朝,夺取北方,统一全国。在这一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朱元璋率领部队不断出击,给元帝国在安徽的统治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奉皇帝的命令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之职讨伐进入安徽和阳地区的朱元璋起义军,[1]接受作战任务的蛮子海牙不敢怠慢,迅速在长江西岸的峪溪口(即裕溪镇)集结了大批水师战船,封锁了从巢湖到南京江面的所有水道,以阻止朱元璋的部队进入长江下游地区。
夏四月(1355年5月),朱元璋和他的将军们开始谋划横渡长江,攻取集庆(今南京)的作战计划。但是摆在他面前的困难是严重的,朱元璋的部队没有渡江所需的船只。[2]而且,长江上有蛮子海牙的强大水师在巡逻,随时准备给渡江的起义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在元军掌握了长江江面控制权的情况下,朱元璋也是无计可施。除非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两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一是弄到足够数量的船只来运载他的部队;二是打败元朝水师,取得长江上的控制权。否则他的计划只能化为泡影。
历史总是由很多偶然因素造成的,正当朱元璋为没有船只渡江而愁眉不展时,好运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五月丁亥(6月12日)[3],据守巢湖的水军统帅廖永安,[4]以及手下将领绰号双刀赵的赵普胜、李普胜等人因为和庐州府的左君弼有矛盾,害怕被其袭击,于是派俞通海秘密来会见朱元璋,请求归附,并且答应以巢湖的一万水军和千艘战船作为朱元璋的先头部队,帮助朱元璋横渡长江。听到这个好消息,朱元璋高兴地对徐达等将领说:“方谋渡江,而巢湖水军来附,吾事济矣。”[5]为了迅速控制住这一支至关重要的水军部队,朱元璋亲自前往巢湖与廖永安、李普胜等人会面,商谈归附事宜。虽然商谈的内容和结果无从知晓,但应该是基本满足了廖永安、李普胜和俞通海提出的要求,让他们继续掌握原来的部队,这让廖永安、俞通海等人非常感恩。在以后的战斗中,两人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出力报效。不过赵普胜的要求似乎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令他不甚满意,最终他在将所属舰队驶往和阳的途中离开了朱元璋。随后,双方乘小舟秘密勘测从巢湖通往和阳江面的水道,希望能找到一条进入长江的水道,以避开元军屯有重兵的峪溪口。
寻找入江航道的工作并不顺利,精明的蛮子海牙在几处重要的入江隘口铜城闸、马场河修建了水寨,派水军把守,但最终朱元璋还是找到了一个小港汊可以进入长江,只是这条河道水深太浅,不能通过大型舰船,这可能也是蛮子海牙未在此设水寨防守的原因。就在朱元璋为此焦虑不已的时候,天气突变,下起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十几天,原本浅涸的河道水位猛涨,最浅的地方也有3米多深,大型楼船完全可以通过航道,直接进入长江。朱元璋迅速下令巢湖水师出发,沿勘测的航道向和阳集结。舰队经过黄墩时,赵普胜率领他的部众叛变,离开了朱元璋,投奔池州,而其他的人则继续前往和阳。[6](www.xing528.com)
在巢湖水师陆续出发之时,朱元璋开始考虑怎样去战胜强大的元朝水军。由于他自己的部队并不善于水战,因此单靠巢湖水军的几千人是无法击败敌人的,而不打败长江上的元军,渡江攻取集庆的计划就会落空。在等待巢湖水师集结的时间里,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办法来对他的士兵进行战前水战急训。担任训练的教官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对手——元朝水军。朱元璋派人装扮成做买卖的商人,诱使蛮子海牙的水军士兵前来贸易。结果,当19个元军水兵前来交易时,被朱元璋的士兵全部俘虏。经过审讯,发现这19人都是熟练的水手,于是将他们分派到廖永安、张德胜、俞通海的部队里,令其训练朱元璋的士兵如何进行水战。[7]当巢湖水军到齐后,朱元璋下达了攻击峪溪口的命令。
6月27日,朱元璋统率巢湖水师舰队从和阳出发,溯江而上,向上游峪溪口的元军水师发动突然袭击,廖永安率领的前卫舰队首先和元军交火。元军遭到背后的突然袭击,立刻陷入混乱。混战中,元军战船纷纷转向掉头,以便将船头对准来袭船只进行战斗,但由于战船高大,转向非常困难,[8]结果使得整个舰队的战斗队形更加混乱,无法作战。廖永安乘机指挥自己的舰队突入元军舰船中,将元军分割开来,左右夹攻,“大败其众”。[9]蛮子海牙被迫指挥水军退往下游的采石,朱元璋完成了渡江作战的初步胜利,但是还没有取得长江上的控制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