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要考察的对象是明朝的海上力量建设问题,这就要求首先明确“海上力量”的定义。一个主权国家的“海上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指综合国力中的海洋部分,它是国家用于实现国家战略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2020年的中国》一书对综合国力有一个概括说法:“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世界强国据以确立其国际地位,发挥其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基础。”[14]综合国力包括许多要素:资源、经济活动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科技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军事能力、政府调控能力、外交能力。这8个方面又分为85个统计指标,形成指标体系。海洋空间、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开发和管理能力、海洋防卫力量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综合国力要素就是国家的海上力量。
“海上力量”一词来源于英语“Sea Power”,这个词也译为“海权”。这一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用来将其军事力量向海洋扩张的手段”,同时也指构成海上力量的具体物质形态,“诸如作战舰只和武器、辅助船只、商船、基地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等”。[15]在战争中,如果交战国一方的海上力量在一部分海域能绝对控制海运时,这个国家就被认为拥有了“制海权”(Control of the Sea,Command the Sea)。“Sea Power”一词在广义上也可以理解成“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权力,甚至包含有“追求世界霸权”的政治观念的成分。从“海上力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其主要含义是指“海上军事力量”(Navy Power),换句话说,海上力量主要指海军。
就本书而言,除了主要篇幅用来探讨明朝的海军建设问题外,还将现代国家海上力量中的一些指标如外交控制力、政府控制力和科技能力纳入到了考察范围之列,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展示明朝海上力量建设的全貌。(www.xing528.com)
海军的发展是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相联系的。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说过:“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陆地本身。”英国政治家克伦威尔则更加直言不讳地说:“炮舰是最好的大使。军舰最能显示一国的军力及对利益的关切。军舰可以采取主动或有利的行动……没有其他军事力量可以提供这种机动和弹性。”这就把西方国家发展海军的政治、经济目的都说得十分明白了。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海军的作战类型按海洋地理学来区分通常有四种类型:内河海军、褐水海军、绿水海军、蓝水海军。上述分类所标志的作战类型涵盖了从内河水域作战到规模庞大和自给能力相对较强的全球部署。根据中国的情况,内河指的是内陆水系到海岸的区域,褐水是指从海岸到向海200海里的区域,绿水指的是从褐水区域的终点延伸至卡罗林群岛和其他岛屿的海域,距海岸线约1800海里,蓝水则是指其余的全球海域。[16]可见,从海军的作战类型来看,中国古代的水军实际上包括了今天所说的内河海军和褐水海军。传统上认为中国只是到了19世纪后期洋务运动时才有海军的说法无疑是片面,因为那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而在此之前的2000多年时间里,中国古代海军早已存在,并且与他们的西方同行一道书写了世界古代海军史的绚丽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