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原生文明: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中国原生文明: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从大形势看,任嚣、赵佗统率的秦军,这时已经基本上安定了广袤的三南地区。但是,怎样才能使三南地区从此与新创建的中国统一文明,在同一治权下保持同步发展,却是个事关长期政策的战略问题。秦帝国的对策是,增派南进人口,与岭南大军结合,共同屯驻岭南,融入岭南,化为磨合三南地区的基础性力量,从而保证三南诸郡长期纳入中国统一治权。

中国原生文明: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3 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从大形势看,任嚣、赵佗统率的秦军,这时已经基本上安定了广袤的三南地区。

但是,怎样才能使三南地区从此与新创建的中国统一文明,在同一治权下保持同步发展,却是个事关长期政策的战略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使三南地区从此成为统一中国真正的有机构成部分,而不致再次成为松散的邦联诸侯状态?解决这一历史难题,是对秦帝国整合三南战略决策的真正考验。

秦帝国的对策是,增派南进人口,与岭南大军结合,共同屯驻岭南,融入岭南,化为磨合三南地区的基础性力量,从而保证三南诸郡长期纳入中国统一治权。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长期统合三南地区的战略应对,其具体实施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

第一个基本方面,实行“適戍屯垦”政策。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帝国征发了五十万非军事人口进入“南海陆梁地”——五岭以南的南海地区,担任“適戍”任务。所谓適戍,就是国家征发劳役人口屯边守护,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屯垦——种田打仗同时兼顾。

这批屯垦人口由三种人组成:一种是明令在逃的各种罪犯,许其进入岭南即可获得国家赦免;一种是从男子较多的家族中,将其准备入赘别家的男子征发为士兵,集中进入岭南;一种是从事长途贩运的各种商旅人士。这三种人口,除商旅人士带有家室,其余基本上都是男子。他们大量进入南海地区,无疑是开拓岭南经济并融合岭南文明的有效方式。

这就是《汉书·严安传》记载的:“秦乃使尉佗,将卒以戍越。”

第二个基本方面,征发大量女子进入南海,解决将士家室问题。

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赵佗为安定三南地区数十万秦军,曾经上书始皇帝,请求征发未婚女子三万人进入岭南,使将士建立家室。始皇帝削减了一半,批准征发一万五千名未婚女子进入岭南。这些未婚女子与前述屯垦人口进入岭南后,与驻守秦军生出种种组合家庭,并与当地粤人混杂居住,大大深化了统一文明的全面融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应该说,这是岭南秦军能够在后来长期据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个基本方面,大力整合三南民治,建立有效的社会秩序。

这一历史事实,是后来的西汉王朝追记的。据《汉书·高祖本纪》记载,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在第十一年派大臣陆贾为特使南下番禺,下诏封赵佗为南粤王。汉高祖的诏书,这样确认了任嚣、赵佗统率的秦军在岭南的治理功绩——(www.xing528.com)

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中国)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

一个简单的提示是,汉代将“越”改称粤,汉代文献的“粤人”,就是原本的“越人”;汉代文献的“百粤”,就是原本的“百越”。汉高祖诏书是说,百粤族群林立分治,有互相攻伐的传统。当初的秦帝国,从中国腹地迁徙了大量民众进入岭南三郡,使这些人口与粤人住在一起,融合相处。其后逢秦末之乱,南海赵佗秦军长期驻守,坚持治民,很有章法制度。中国腹地迁入岭南的人口,因此而没有蒙受损失。粤人族群相互攻伐的恶习,也得到了有效制止。这些功绩,都依靠赵佗秦军的力量啊!

这则史料透露出的历史信息是,秦军进入岭南之后,以秦国的变法经验为基础,一直坚持制止族群私斗,并推行以秦法为宗旨的治民方略。从秦末到汉初的二十余年间,已经将东南、岭南、西南六郡治理得井井有条了。

岭南秦军整合民治民生的行动,在帝国时期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

到秦末之乱爆发时,南海尉任嚣已经病势沉重了。临终之前,任嚣秘密召来了龙川令赵佗,作出了身后的秘密部署。这段谈话在《汉书·南粤王传》中是这样的:

陈胜等作乱,豪桀叛秦相立。南海辟远,恐盗兵侵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疾甚。且番禺负山险阻,(诸郡)南北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可为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谋者,故召公告之。

两人密商之后,任嚣就将南海尉的军政大权交给了赵佗。

请注意,任嚣谈话的中心,是“绝道、自备、待变”三个基本点。绝道,就是封闭杨越新道,使岭南不受中原动荡的冲击;自备,就是准备建立独立政权,以诸侯国的形式对岭南诸郡行使治权;待变,就是等待中国腹地的大局发生变化。这三个基本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妥善处置岭南局势的战略主张。历史的实践证明,任嚣所确定的善后方针,是非常明智的着眼于华夏长远利益的战略决策,是以特殊方式,将三南诸郡完整保留在华夏文明框架之内以等待大局变化的深谋远虑。

可以假设,当时的岭南秦军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北上救秦,那么,第一个直接后果,便是根基尽失,后退无门。岭南秦军在将近十年间辛苦建立而尚未真正巩固的众多屯戍基地、民生工程,就会迅速地丢失殆尽,毁灭殆尽。不能随军北上的中原人口,也将在重新到来的岭南混战中,全面地陷入覆灭命运。

其次,当时中国腹地的反秦战争,已经迅速发展为全面混战。岭南秦军一旦开出,再次回到岭南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届时,岭南在中原战乱的冲击影响下,必将再度陷入族群林立的全面大混战。所有这些后果,都会汇聚成一个总体后果:华夏文明在岭南已经确立的坚实基础,将被连根拔起。广袤的中国三南地区,将重新陷入漂泊分离状态。

果真如此,西汉初期要做到兵不血刃而一次召回广袤万里的三南诸郡,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招抚无望的情况下,要西汉王朝如同秦帝国那样大规模进军岭南,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因为,仅仅是反击匈奴边患,西汉王朝就准备了百年上下,战胜之后就是汉武帝“轮台悔过”,自承国家已经是精疲力竭了。这说明,在反击匈奴的同时,再进军岭南诸郡,西汉王朝的实力是根本不足以支撑的。而一旦过去西汉两百余年,东汉再来谈收回东南、岭南、西南三大地区,那无疑已经是刻舟求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