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创建统一政治文明:中央集权制大系统
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的轴心,是创建了统一形态的政治文明。
统一政治文明见诸实际制度,是三个大系统: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统一法制。
(1) 第一大系统,中央集权制——对整个国家统一行使治权的中
央政权制度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历史上曾经的诸侯分治(分权)而言。自从中国进入国家时代,夏商周三代都是王权统属下的诸侯分治——分权制。具体地说,夏、商两代一千年出头,是松散的邦联制国体。西周时代将近三百年,是相对紧密的联邦制国体。其后的春秋、战国两大时代共五百余年,王权衰落崩溃,中国由诸侯分治不断重新组合,进而以兼并形式强力简化,形成了七大战国完全分治的时代。
秦帝国统一中国后,面临的最直接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权的问题。历史提供的选择有两种:一、重新回到王权时代“封建诸侯,分治天下”的联邦制去;二、以已经推行百余年的郡县制为基础,创建中央集权制国体。从历史展现的实践进程看,秦帝国选择了后一条历史道路——创建新的中央集权制国体。
中央集权制的轴心,是创建新的中央政权系统。这个大系统,分为两个具有统属关系的权力系统——皇权权力系统,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政府权力系统。皇权系统是新国家政权的最高层面,是国家元首系统;中央政府系统,是统属于皇权系统之下的政务系统。这两大系统的具体构成,是四个层级——
第一层级 皇帝系统
最高决策者:皇帝
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皇室政务机构与皇室事务机构,共计九个 ——
1.郎中令,类似后世之元首办公厅,九卿之一,统率皇室日常事务;
2.尚书丞,类似后世秘书处,管理臣下奏章与皇室图书典籍;
3.奉常,九卿之一,总掌祭祀礼仪,辖太庙、太史、太宰、太卜、太祝等署;
4.宗正,九卿之一,总掌皇族人口之事务,重点在维护血统传承的宗法制;
5.太子傅,总掌以太子为中心的皇族子弟教育,同时兼领社会教育;
6.卫尉,九卿之一,总掌皇城及皇室护卫,辖卫令、公车司马等署;
8.将作少府,主掌皇室工程,下设五个校令(监工)署;
9.大内令,主掌皇室府库,兼领外邦及地方之进贡事务。
这九大机构中,辅助皇帝处置政事并有实际执掌的机构,主要是前五个机构:郎中令、尚书丞、奉常、宗正、太子傅;其余四个机构,是皇室事务系统。
第二层级 中央政府系统 三公九卿
总领国家政务者:丞相
三公系列:三大最高政府机构——
1.丞相,总领国政,设左、右丞相为辅助,丞相府下设官署若干;
2.太尉,总掌兵政,类似今日国防部长,以原国尉府为基础扩大设置;
3.御史大夫,总掌监察系统,监督中央与地方的一切政事;
九卿系列:分掌政事的九大机构——
1.廷尉,总掌法治领域,辖左监、右监、狱政三大官署;
3.典客,总掌邦交事务,类似今日外交部长,以原行人署为基础扩大设置;
4.郎中令,类似皇帝秘书长,沟通皇帝系统与政府系统;
5.奉常,总掌国家与皇室礼仪祭祀等,同时接受皇帝直辖;
6.少府,总掌国家工程,以原司空府为基础扩大设置;
7.太仆,总掌国家与皇室车马、交通、路政等,同时接受皇帝直辖;
8.宗正,总掌皇族事务,接受皇帝直辖;
9.卫尉,总掌皇城、皇室及所有京师官署之护卫,接受皇帝直辖。
第三层级 军队武职系列
1.军队最高统帅——大将军,实际统率全国作战军队,接受皇帝直辖。
2.战区将军,专设的战区统帅。帝国设有九原将军、陇西将军、南海将军、闽越将军等。岭南秦军的赵佗,后期担任南海尉,便是这种战区将军。
3.作战将军。军队的各级将领,类似今日之军长、师长等。
第四层级 中央散官系列
1.少傅,总掌全国社会教育,与执掌皇族教育的太傅对应;
2.博士仆射,执掌博士宫,国家最高学宫、最高智库;
3.客卿,才士在试用阶段的虚职,与闻国事;
4.中尉,掌京师治安,类似今日之公安系统;
5.内史,掌京师政务,属丞相府辖制。
以上四层级的中央权力系统,是实行中央集权制的权力平台,是国家机器的发动机。
(2)第二大系统,郡县制之地方权力系统
伴随着统一战争的进展,设立郡县官署几乎在同步进行着。统一战争基本结束时,除岭南三郡尚未实际设置外,当时中国大地的郡县官署,事实上已经基本全部建立了。所以,帝国建立之初,第一个战略举措便是整合地方治权,设立三十六郡,并进一步健全郡县官署。从历史的实际步骤说,统一创建郡县制在先,大论战之后又再度巩固了郡县制。在文明史的意义上看,我们对这一时间差可以忽略不计。
从权力系统的构建看,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下属系统。但是,从国家治式的本质看,郡县制(上为中央集权制)却是与封建诸侯制(上为联邦制王权)相对应的一种国体。所以,郡县制既是中央集权制的坚实基础,又是国体最为本质方面的规定。
秦帝国设立的三十六郡,自北向南分别是五个大区域——
阴山草原地区及辽水流域 七郡:
云中郡 九原郡 上谷郡 渔阳郡 右北平郡
辽西郡 辽东郡
黄河流域 十五郡:
内史郡 陇西郡 北地郡 上 郡 雁门郡 代 郡(www.xing528.com)
太原郡 上党郡 巨鹿郡 邯郸郡 河东郡 三川郡
南阳郡 琅琊郡 齐 郡
淮水流域 五郡:
颍川郡 南 郡 砀 郡 泗水郡 薛 郡
长江流域 六郡:
珠江流域 三郡:
南海郡 桂林郡 象 郡
秦帝国之郡县数量,另一种历史说法,是四十八郡。
当代出土的简帛文物,也间或有秦帝国新郡名被发现。历史地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性是,《史记》所载的三十六郡数量,是帝国法令颁布的第一批郡治。其余被后世发现的郡名,则是后来继续设立的郡治。后来发现的新郡名,先后有十二个:东郡、黔中郡、广阳郡、洞庭郡、陈郡、闽中郡、东海郡、常山郡、济北郡、胶东郡、河内郡、衡山郡。
三十六郡之下,秦帝国究竟有多少县,已经没有清楚的记载了。据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的《秦始皇帝传》中引用杨守敬《秦郡县图序》的记载推算:西汉有县一千五百余,秦帝国大约应该有县一千个上下。这是史料推算的概貌数字,我们不必再做考证了。
郡级官署的权力框架
郡府系统:郡守,中央政权任命的最高行政官员,总掌政事
下设九个属署:
1.郡丞,辅政,郡守之副;
2.都尉,掌郡府护卫及地方军事;
3.监御史,掌监察,后世改称刺史;
4.郡法官,掌法典保存及法令答问;
5.郡卒史,掌文书,下有书吏数人;
6.郡主簿,掌财政及赋税征发;
7.断狱都尉,掌司法,同时接受中央廷尉府辖制;
9.郡长史,掌兵员征发,多在边疆郡设置。
县级官署的权力框架
县级政权,诞生于郡治之先,是春秋时代最重要的地方政权。秦帝国统一推行郡县制,县作为郡下政权,必然连带设立。需要注意的是,战国时代以至秦帝国,县府是民治要害,县令县长地位非常重要。大县之县令,爵位等同于郡守,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帝国县署政权的权力框架如下——县府系统:县令,中央政权任命的最高行政官员,总掌政事民治
下设属官九个:
1.县丞,县令副手,辅助政务;
2.县尉,掌护卫、军事及相关事务;
3.县法官,掌法典保存,及官员民众之法令答问;
4.狱掾,掌司法及罪犯监管;
5.道啬夫,掌道路修建并维护;
6.田啬夫,掌农田耕耘之督导;
7.仓啬夫,掌谷仓,及民户粮食缴纳;
8.苑啬夫,掌山林水面之保护;
9.厩啬夫,掌牛马牲畜之繁殖、养育、保护。
(3)第三大系统,基层权力系统——乡、亭、里三级
这三级是最基层权力。我们先从最基层政权——里说起。
秦帝国的里,类似于今天的行政村,不一定与自然村重合。
里,设里正一人,行法施政。里正之下,设三个属员:
里宰一人,掌管家畜宰杀及均平分肉。汉初陈平,秦时曾经做过里宰。
里监门一人,看守里治所的庭院。
伍老一人,掌连坐事务与纠纷排解等。
秦帝国的亭,辖制十个里(行政村),设吏五人。
亭长一人,统管施政事务,下设属员四人:
亭卒一人,掌亭所门户、传邮、洒扫庭除等事务;
求盗一人,掌治安及捕拿盗贼事务;
田典一人,督导民户农事,以按照节令耕耘为轴心;
牛长一人,督察耕牛饲养保护,每四年举办一次耕牛评比,牛优者上报赏功。
秦帝国的乡,辖制十亭,其权力构成比较特殊。
有秩一人 乡官,执掌民治政事
三老三人,年高德劭的三位老人,组成民风民俗教化组织,地位最尊;
乡啬夫一人,掌诉讼、赋税等事务;
游徼一人,掌治安、传邮等事务。
总体上说,秦帝国的中央集权统一施治制度,彻底推翻了诸侯分治的状态。从中央到最基层的村庄,都由国家依据统一法令,统一治理。推行统一治权的权力系统,就是三大层级系统:中央政权系统——郡县政权系统——基层政权系统。在两千多年前,这种严密的大国权力系统,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