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国时期铁器应用的普及与冶铁技术发展

战国时期铁器应用的普及与冶铁技术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铁器应用的普及战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铁器的普遍使用。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是进入铁器时代的最根本标志。铁制兵器的普遍使用春秋时代的兵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制品。以实战用途论,合金性质的铁镞主要用于远距离射击的连弩之上。战国后期,铁镞的使用已经迅速普及了。铁镞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箭头的杀伤力与穿透性,是铁兵器的主要标志之一。进攻性大型铁兵器的应用其一,冲车。

战国时期铁器应用的普及与冶铁技术发展

4 铁器应用的普及

战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铁器的普遍使用。

(1)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

铁农具的普遍使用,是进入铁器时代的最根本标志。从春秋早期开始,发达的诸侯国如齐国,就已经大力推行铁农具了。当时的齐国丞相管仲认为,必得使铁,然后成为农,然后成为车,然后成为女(织),“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也就是说,只有使用铁工具,才能提高农耕、车辆、纺织等行业的生产水平。

进入战国时代,使用铁农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当时,叫做“铁耕”。如果哪个地区不用铁耕,反倒是异乎寻常的事情了。据周昕先生的《中国农具发展史》考证,战国时代使用的铁制农具已经达到近二十种之多。山东、河南等地发掘出春秋战国的大量铁制农具,已经最充分地证明了铁制农具使用的广泛性。

(2)铁制兵器的普遍使用

春秋时代的兵器,基本上都是青铜制品。进入战国时代,青铜兵器虽然继续存在,数量也很多;但是,铜兵器基本上已经转化为官署警卫兵器、仪仗部队兵器,或者战场部队的非主战兵器。战国时代主战军队,已经进入了以铁制兵器为主战兵器的新阶段。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铁器开始装备军队,并不是全部剔除青铜装备,而是青铜装备与青铜兵器已经退居到了次要地位。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大量青铜兵器,铁兵器反倒少见。事实上,这是陪葬的特定需要,若因此而断定战国末期与秦帝国时期仍然是青铜兵器时代,是非常荒诞的。

就当时的单兵实战兵器来说,除了某些时候某种兵员仍在继续使用青铜兵器,如青铜长矛、青铜戈、青铜短剑、青铜战斧等之外,单兵实战兵器,已经普遍使用铁制兵器了。就史料记载与文物发现,战国的单兵实战铁兵器主要出现了以下新种类:

其一,形制接近或超过一米的铁制长剑。当时,这种长剑就叫“铁剑”。《史记·范雎列传》记载,秦昭王曾说:“吾闻楚之铁剑利。”说的就是这种铁制长剑。这种铁剑,既是战国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更是骑兵最主要的铁制实战兵器。铁剑的长度与坚固程度,都远远超过既往的铜质短剑,杀伤力具有明显的提升。

其二,单兵使用的长大铁兵器。首先是铁img14,也就是铁制长矛,其矛头部分的形制大约如同后来的蛇矛。据史料记载,这种长大的蛇形矛异常锋利,伤后惨如蜂虿。除此之外,其余种类的铁制长矛,还有铍(剑形长矛)、铩(与铍类似的长矛)、矟(长度达到一丈八尺的长矛)。另外还有一种单兵使用的铁制短矛——img15,都是锋利的攻击型兵器。长矛的实战用途,主要使用于步兵冲锋或结阵防守。骑兵的优势主要在于机动性与快速性,因此不使用长大的兵器。骑兵马上长兵器的使用,一直到秦末时期才渐渐出现。

其三,专门用于击打的铁兵器——铁杖。其形制,大体接近于后来的铁棍。《吕氏春秋·贵卒篇》对“铁杖”的威力是这样描述的:“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可见,这是步兵与骑兵均可使用的一种威力极大的实战铁兵器。

其四,以重力击打著称的“铁锥”。其主体形制,大约接近于后来的实心铁锤,但是有略尖的锥形头。《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朱亥袖四十斤铁锥,锥杀晋鄙。”便是这种兵器。军中常用的主战铁锤,在《六韬·虎韬·军用》中有记载:“其重八斤,柄长五尺。”另有一种主战铁锤,当时叫做“铁锫”,方形,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此类兵器,当时称为杂兵,也就是特种兵器,并不普遍装备大军

其五,车战铁兵器——铁戟。战国时代,战车虽然不再是主力兵种,但各个国家仍然都有适当的保留。战车甲士的主战兵器,就是这种铁戟,可叉,可刺,可钩,可挑,可击,功能多样。此前的战车兵器,主要是青铜戈和十字戢,坚硬和锋利程度都不如铁戟。型兵器。长矛的实战用途,主要使用于步兵冲锋或结阵防守。骑兵的优势主要在于机动性与快速性,因此不使用长大的兵器。骑兵马上长兵器的使用,一直到秦末时期才渐渐出现。

其六,铁制长兵器——铁枪。铁枪以刺杀为主,其形制接近于长矛。《墨子·备城门中》有一条记载:“枪二十支。”就是这种铁制长兵器。目前,我国的地下发掘中尚未见到青铜枪,其原因,很可能是青铜的硬度不适合这种以灌注力量为主要特点的长兵器。“枪”在墨子活动的春秋晚期出现,只能是铁制枪,而不会是青铜枪。

其七,铁镞。镞,就是箭头。弓箭的发明极早。箭头的使用材料,此前也经过了石头、青铜两大阶段。进入到春秋战国之交,虽然青铜镞仍然在普遍使用,但是也已经出现了铁镞,甚或更为优质的合金性质的铁镞。以实战用途论,合金性质的铁镞主要用于远距离射击的连弩之上。连弩的发射弓力越强大,箭头的主体就越长,重量就越大,这叫“长铤镞”。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长铤镞,最长的已经达到41.5厘米,也就是一尺二寸有余。其最前的铤首,也就是箭头部分,也长达4.5厘米,一寸有余。如此长大的箭镞,普通的臂张弓是无法射出的,其威力也是普通的单兵弓箭所不能比拟的。

战国后期,铁镞的使用已经迅速普及了。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箭镞,几乎都是合金性质的铁镞,其坚硬锋利,其误差之小,无疑是当时最优良的箭镞。铁镞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箭头的杀伤力与穿透性,是铁兵器的主要标志之一。(www.xing528.com)

其八,铁制短刀。刀的出现很早,到战国时代,刀的使用已经很普及了。但是,由于青铜的质地限制,以力量威猛见长的刀,一直没能替代剑的主战地位。进入春秋战国之交,铁制刀已经普遍,但是其形制普遍较短较小,仍然未能成为主战兵器。其中最基础的原因,应当不会是当时对刀的威猛性缺乏认识,而更可能是大刀的铸造用铁量大大超过铁剑,因而社会性地普遍选择了铁制长剑。

(3)进攻性大型铁兵器的应用

其一,冲车。这是一种至少出现于殷商时代的大型攻城兵器。早期冲车,是青铜制作的四轮或多轮的重型冲撞车,主要用于撞击城门与城墙。很早时期的周文王攻打崇国时,就使用了冲车。进入战国,冲车的车篷、车辕、车轮都使用铁料制造,其坚固程度与冲撞力度都大大提高。

其二,撞车。这是一种比冲车构造相对简单的大型攻城兵器。其形粗大坚固,底部四只大铁轮,车架横梁部位用绳索悬挂一根巨大的石制或铁制撞杆,撞杆前部安装坚固锐利的巨型撞头,后部绳孔可固定数十条粗大麻绳。冲近城门时,车体四角用木桩固定,数十名兵士一齐拉动麻绳向后荡开,再合力向前猛进撞击,威力惊人。

其三,巢车,也称耧车。这是一种形制高矮不同的瞭望指挥车,因其顶部的悬望楼状如鸟巢,故称“巢车”。又因其高,又被称为“云车”。较低的小型巢车,叫“望楼车”。各种巢车的实际用途,主要是供攻城战役的指挥者与发令司马站于高处,观察城内敌情,并以旗帜、号角等发布战场行动军令之用。春秋时期,巢车已经普遍使用。晋楚鄢陵之战,楚共王与太宰伯州犁便一起登上巢车,指挥攻城。进入战国时代,巢车与其他轮式大型兵器的金属部分,都以精制铁代替了青铜,其坚固快捷的程度大大高于既往。

其四,壕桥。也就是大军通过壕沟的铁板器械。在西周兵法《六韬·虎韬·必出》中,壕桥被称为“飞桥”。进入战国,“壕桥”发展为可折叠的两轮或四轮,可以快速推动的铁制车桥。攻城若遇小壕沟,壕桥可以直接展开供士兵通过;若遇较宽壕沟,则填土至一定程度后可推上大型的四轮壕桥展开,士兵便可大量通过。

其五,云梯。这是专门用来爬城攻击的大型兵器。早期云梯,在《诗经·大雅·皇矣》中,称为“钩援”。春秋中期,著名工师公输般发明了铁木结合制造的大型云梯,其形制为可推动前进的车梯结合,底部安装四只大铁轮,梯身是可以折叠的两节,伸展高度可达五到八丈,斜形梯身下的空间是藏兵的暗箱,可容纳十余名士兵。可是,公输般时代,这种攻城利器并不普及,原因在于制造的成本过高。进入战国,由于铁器的普及,这种云梯才被大量使用于实战。因为,云梯的底轮、大轴、立柱、梯框等要害部位,非铁不足以强固耐用。

其六,飞弋连弩。飞弋者,飞出之箭也;连弩者,可以连续发射巨箭之大型机制之弓也。弩,起源于狩猎时代的弓。这就是《吴越春秋》所说的“弩生于弓”。早期的弩,是单人使用的臂张弩。其基本原理,是以可固定箭杆的机栝代替人的膂力开弓,使射出的箭既远又稳又准。春秋战国之交,由于铁器的普及,出现了可以连续发射的大型铁制连弩。《墨子·备高临篇》即有连弩之车的记载。《战国策·韩策一》说得更见具体:韩国大型连弩,“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发,百发不暇止”。秦始皇晚期巡视东海,更有以连弩射“大鱼”的史迹。六百步,若以当代人体的一步五尺计算,大体是三千尺,也就是一千米。长大如矛的巨箭能够射出一公里距离,且可连续一百发。此等威力,实在令人惊叹莫名。

其七,钩拒。这是春秋晚出现的水战兵器,也是公输般发明的。所谓“钩拒”,是战船士兵使用的可以钩住敌船,也可以顶住敌船的长大器械。《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游楚,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拒之备;退者钩之,进者拒之;量其钩拒之长,而制之为兵。”也就是说,这种兵器不是搏杀兵器,而是一种应对敌方战船的器械,其形制比实战搏杀兵器要长出许多,要粗大许多,还要联合使用,否则,一人之力,不足以钩住或顶住一只战船。所以,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水战的大型器械。

(4)防守型大型铁兵器的普遍应用

其一,铁蒺藜。这是抛撒于行军通道,用于阻挡敌方骑兵前进的障碍性装置。某种特定情况下,譬如夜间,也可以阻挡步兵。早期的蒺藜,多用木制。春秋战国之交,有了铁制的更为锋利坚硬的铁蒺藜。

其二,拒马。这是一种真正大型化的阻拦骑兵的组合型障碍装置。夏商周时代,已经发明了早期拒马,实际是一种以木桩组合固定成的架子障碍物,架子上可以镶嵌石矛、石刀或铜矛、铜刀。春秋战国之交,产生了铁制的拒马,以坚固木料为框架,镶嵌六到十支铁枪,后世称为“拒马枪”。《墨子·备蛾傅》篇,将拒马称为“锐镵”,用法为:“大道布拒马五行,行间距三尺;拒马尖锥长尺五,根埋三尺。”

其三,塞门刀车。塞门,是用途;刀车,是器械。这是一种用于守城防御的大型兵器。其形制,是一种坚固庞大的铁制两轮车,车体与城门之内的通道等宽;车前部有三到五层可固定尖刀的刀架,上竖刀尖向前的三五层锋利长刀,车体有粗大的双辕。但有敌军来攻,城门洞开,亮出大群士兵合力推出的刀车猛冲敌军,威力极大。

其四,行炉。就是一种能够推动行走的小型炼铁炉,一种专门设置于城墙之上的大型防守器械。使用方式是:敌军攻城,便在城头以行炉炼制铁水,然后推车到危急地段,以铁水向爬城敌军或云梯浇下,其摧毁力量几乎是恐怖效应。这种致命武器,只有在冶炼技术已经很发达的战国时代才可能产生。

其五,绞车绳梯。这是固定装置在城墙合适地段的一种大型空中输送器械,用于被敌军围困时将斥候秘密缒下城墙,或者将外部物资及信使接进城内。

上述铁制兵器,仅仅是战国大型铁兵器中直接涉及搏杀的基本部分。另外如大型战船、骑兵装具、士兵盔甲、营寨防守之鹿砦、阵地防守之壁垒、后勤输送之器械等,都因铁的使用而大大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