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21世纪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21世纪迈进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表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21世纪迈进

三、走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突破

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刻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指出,一方面,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极大增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这就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很不发达;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发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与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影响,并经常侵蚀党和国家干部队伍。所有这些情况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三大的这些科学论断,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划清了与“左”、“右”思想的界限,为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十三大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经验。

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经济发展战略,十三大还制定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具体方针和行动纲领。

总之,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突破。它表明,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十三大以后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治理整顿。1988年9月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决定以此作为1989年与1990年工作的重点。但这一工作受到了1989年政治风波的严重干扰。在国际局势剧变的严峻形势下,党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相继做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上海浦东开发的决策,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关于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等等。这些重大决策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经过治理整顿和全面深化改革,到1990年底,“七五”计划胜利实现,“七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8%,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进入迅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邓小平南方讲话与改革开放的新发展

中共十三大以后,形势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出现了若干波折,有的还直接威胁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这场风波极大地影响了十三大路线的贯彻和实施。国内外都有人认为中国将中止改革开放。对此,邓小平坚定地指出,十三大政治报告是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一个字都不能动。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制定的方针,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加大了惩治腐败的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稳定政治、整顿经济的明显效果。但是形势依然很严峻,1990年的经济滑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构成了很大压力。“左”的思潮更新泛起,有人认为资产阶级自由化主要来自经济领域,多一个三资企业就多一分资本主义;有人利用“毛泽东热”,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东西重新提了出来。

在改革开放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发表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南方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直奔深圳。深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兴起的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获得经济特区的称号。同年,珠海、汕头、厦门也被批准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5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同年6月,又决定开辟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海南省。这样,在我国沿海就形成了包括一个省、两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6亿人口的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构成了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显然,邓小平的南方视察首选深圳,显示了他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

1992年1月19日至2月初,邓小平在深圳、珠海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指出,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建设的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南方谈话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形成了新的高潮。在此形势下,中共十四大于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十四大最重大的贡献,就是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定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理论基础。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十四大报告系统部署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确定了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战略,提出中国9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由年均增长6%提高到8%~9%。报告指出: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要求。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显著增加。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布局比较合理。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批骨干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生活由温饱进入小康。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四大提出了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成为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纲领。

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大会指出,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我们的思想和手脚。大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即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既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并把这一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从而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十四大还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了贯彻十四大精神,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七次全会,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了规划和部署。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基本方针。

十四大之后,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的推行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2%,1993年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1%。1994年,股份制试点、放开粮价、汇率并轨、统一所得税、出台分税制等方面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1994年上半年,全国直接对外开放的城市有339个,县(市)919个,已建成经济特区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52个,来中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有117个。中国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www.xing528.com)

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宏伟蓝图。这一年,中国已提前五年达到了十二大制定的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建议》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到2000年,在我国人口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实现上述宏伟蓝图,《建议》强调,必须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在《建议》的指导下,中国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由上年的5.8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6.8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8.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26元,均超过上年水平。

(三)邓小平理论的新概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和中央军委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概括了邓小平的两大历史贡献,一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5月1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1997年7月1日,按照1985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6月30日午夜,江泽民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由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共同举行的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7月1日凌晨,代表团又出席了中国政府在香港主持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范例。

1997年9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认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大会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大会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贯通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大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认为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十五大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指出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它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开展,必将对今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十五大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发展。大会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方针和途径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十五大报告还第一次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继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人权。十五大提出,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观察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运用这一理论,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的历史责任,是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经受住风雨考验的最可靠的保证。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十六大科学总结了我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党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和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十六大报告体现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和规划未来的统一,立足国情和面向世界的统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十六大的召开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十六大清楚地昭告天下,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高举的旗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根据我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建设实际,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精辟论断和科学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如同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我党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推进我们的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样,十六大把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这标志着现在我党的旗帜上庄严地写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66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了这面旗帜,就会拥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一个12亿多人口的大国,有了这面旗帜,就会形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

十六大清楚地昭告天下,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党要走的道路,就是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道路,是我党历经坎坷、几经挫折,终于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这条道路。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党和国家的一切成功和胜利,一切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都与开辟和坚持这条全新道路分不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维护这条道路,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十六大清楚地昭告天下,我党要紧紧抓住新世纪新阶段这样一个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近20年的顽强奋斗,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社会主义中国在风云变幻、很不安宁的国际局势中保持高度稳定和强大生机,使我党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确保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六大的主题除了鲜明地宣告我党在新世纪要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之外,还深刻地体现了继往与开来的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高举伟大旗帜与推进伟大事业的结合,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与开创新局面的结合。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首我们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壮丽前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