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以后,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这时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困境,各种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兵力不足,军费剧增,租税加重,日本国内人民生活不断恶化,厌战心理日增,士气日渐低落。这些情况表明日本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日本开始调整其侵华政策,即由过去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日本调整了侵华日军的军事部署,集中大部分兵力投入敌后战场,与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以巩固其占领区;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停止了战略性进攻,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在国民党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38年12月,身为国民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及其主要同伙周佛海等公开投敌叛国。1940年3月30日,在日本的导演下,汪精卫等人正式成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下,对抗战更加动摇。除1939年冬到1940年春的“冬季攻势”是国民党在相持阶段发动的一次比较大规模的带进攻性的积极行动外,国民党基本上采取消极抗日和积极反共政策。蒋介石把国民党军队退缩到大西南和大西北,对日军实行避战观战,以保存实力,并同日本进行秘密谈判,蒋介石集团的对日妥协倾向越来越明显。(www.xing528.com)
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略者把进攻的重点由国民党正面战场转移到敌后解放区战场。华北是侵华日军作战的主要地区。1939年2月,华北敌人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在军事上,实行“分区扫荡,分散布置,灵活进剿”。在政治上,“以华治华”,强化汉奸组织,豢养死心塌地的汉奸来统治占领区。在经济上,对抗日根据地的物资大肆破坏和掠夺,并实行封锁和毁灭政策。在敌人的残酷进攻下,敌后解放区军民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实行“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灵活机动地不断打击敌人。
在华北,1939年11月上旬,晋察冀部队在第一二○师配合下,在涞源县伏击战中,消灭日寇1500人,打死日军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到1941年5月,华北地区八路军对敌大小战斗1.5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8.6万人。八路军总部还于1940年8月20日起,向华北敌占交通线和据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投入兵力100多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经过三个半月作战,歼敌2.5万余多人,缴获一批枪炮和军用物资,破坏了许多铁路、公路、车站、桥梁和隧洞,华北日寇的交通一度瘫痪。在华中,新四军纵横驰骋在江苏、河南、安徽、浙江和湖北一部分地区,在华中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和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发展了苏南、皖中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根据地的联系。在华南,广州失陷后,中共广东党组织积极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长期在海南岛坚持战斗的红军游击队,创建了琼崖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在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英勇作战,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共收复了150座县城,创建了16块抗日根据地,加上陕甘宁边区,根据地人口已达1亿。八路军发展到40万人,新四军发展到近10万人,敌后广大军民抗击着侵华日军的58%和伪军全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