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紧抗战部署,1937年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有周恩来、朱德和各方实力派代表参加的最高国防会议。会议改组了最高统帅部,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作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任命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何应钦为参谋总长。会议确定了“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战略总方针。会议决定重新调整全国军队的部署,划抗日前沿地区为五大战区。第一战区负责平汉、津浦两路北段地区的作战,由蒋介石兼司令长官;第二战区负责山西、察哈尔、绥远方面的作战,由阎锡山任司令长官;第三战区负责上海、江苏、浙江方面的作战,由冯玉祥任司令长官;第四战区负责福建、广东方面的作战,由何应钦任司令长官;第五战区负责津浦线南段苏鲁方面的作战,先由蒋介石,后由李宗仁任司令长官。在这次会议上国共双方还达成协议,红军收编之后立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以南京最高国防会议为发端,促成了我国抗日战争的战时领导体制和抗日的军事部署,为有效地组织民族自卫战争奠定了基础。由此,轰轰烈烈的全面抗战迅速在全国展开。
抗战爆发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着抗击日军大举入侵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为止,200多万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各个战场上对日军实施了全面防御作战。
华北战场。日军在占领北平、天津之后,即沿平绥、平汉和津浦铁路向华北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其重点是夺取山西。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了南口、平汉路、津浦路和忻口等较大的战役。其中战斗规模最大的是保卫太原的忻口战役,国民党军队毙伤敌2万多人,中国军队伤亡近10万人,在会战中,很多国民党官兵表现出抗日救国的高尚民族气节。在保卫同蒲路的战斗中,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琪等相继在战斗中为国捐躯。11月9日,太原陷落。(www.xing528.com)
华东战场。因华东地区是当时首都南京的所在地,宁沪杭三角地带又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所以中国政府当时从各地抽调50余个师70多万人(占全国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从八一三事变开始,对30多万日军的大举进攻进行了认真地抵抗。其中,战斗规模最大、最激烈的是保卫上海的淞沪会战。在全国人民尤其是上海市民的大力支援下,国军官兵士气高昂,浴血奋战,战斗的激烈和艰苦程度是抗战以来所没有的。我保山守军在营长姚子青指挥下,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最后全部壮烈殉国。谢晋元因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多次击退敌人猛攻。虽然国军英勇作战,但终因淞沪地区无险可守,日军装备先进,又掌握着制海权和制空权,在台湾的日军部队从杭州湾登陆,对我军实行两面包围,国军被迫全线撤退。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在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共伤亡了约30万人,日军伤亡了约5万人,日本方面说:“这是日俄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大损失。”上海失守,南京告急。国民党政府发表迁都声明,以表示不投降坚持抗战的决心。1937年12月13日,仓促组织的南京保卫战失败,日军占领南京。12月24日,杭州失守。整个宁沪杭三角地区全部沦陷。日军在占领南京之后,在城内进行了骇人听闻的血腥大屠杀。南京这座六代古都、文化名城尸骨遍地,血流成河,成了人间地狱。
华中战场:日军占领南京后,北渡长江,企图占领徐州,打通津浦全线,把南北两个战场联结起来。国民党以李宗仁为司令,调集40万大军与日军接战于南北两线。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主力进犯台儿庄,企图迂回进攻徐州。从3月23日开始,中日双方在台儿庄展开了激烈的争夺。4月6日,中国军队向被包围之敌发起总攻,歼敌约2万人。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它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但是,这次胜利并没有挽回正面战场溃败的局面。5月19日徐州弃守。6月5日,日军占领开封,准备一举攻下郑州,打通平汉、津浦和陇海三线,造成进攻武汉的有利形势。国民党为了阻止日军的攻势,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使豫皖苏数十余县顿成泽国,89万人淹死,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日军侵占徐州后,于6月中旬纠集重兵,分路进攻武汉。在武汉会战中,近百万中国军队与40多万日军在纵横千里的战场上激战了4个多月,这是抗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10月25日武汉失陷。在武汉战役后期,日军为切断我国南方海上交通,于10月11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21日占领广州。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由此,中国的抗战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战的高潮。这时,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主力。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官兵为保卫祖国,英勇奋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随着战火的蔓延,虽然中国方面丢失的土地越来越多,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投降,人民的抗战热情更加高涨,正面战场与敌人形成对峙,敌后战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了。从此,日军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此外,正面战场的抗战为后方各种重要物资、设备和人员的转移争取了时间,有利于西南和西北两大战略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今后长期坚持持久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还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由于正面战场吸引了日军主力,造成其后方相对空虚,有利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然而,在正面战场上,除了个别战役,中国军队基本上处于败退的局面,丧失了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的大片国土。
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严重失利的原因,除了敌强我弱这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主观原因。第一,国民党上层长期不抵抗主义的影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长期以来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七七事变后虽然被逼抗日了,但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幻想和平解决。国民党上层采取的这种软弱退让的态度,必然延误战争部署并严重影响部队的作战意志和信心。第二,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但不充分发动群众反而还限制人民群众的各种抗日活动,甚至有时还单纯地从军事观点出发,采取花园口黄河决堤那样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就使我军优势不能发挥出来。第三,国民党军队执行的是消极被动的防御作战而不是积极主动的防御作战,不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而是分散兵力打阵地战,不是广泛发动群众打游击战而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打正规战。其结果,虽然能取得一些局部战役的胜利,但是却不能改变整个战场上的被动挨打局面。第四,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互不团结且互不协调,也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