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井冈山的斗争展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1.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井冈山的斗争首先是军事斗争。前敌委员会十分重视军队建设,注重对部队进行政治教育,加强对部队的思想领导。1927年底,毛泽东规定部队必须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和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1928年春,毛泽东又总结了几个月来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第一,上门板;第二,捆铺草;第三,说话和气;第四,买卖公平;第五,借东西要还;第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提出,对于军队建设,正确处理部队内部关系和军民关系,团结人民和瓦解敌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9年12月底,红四军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大会起草的决议案。决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在军队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共产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的原则,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全心全意地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这就使红军根本区别于历史上的一切旧式军队;在党的建设方面,决议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危害,提出了纠正的办法。古田会议解决了处在长期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建设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的人民军队的问题,从而为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支点。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和土地革命的实践。1928年10月,为了总结根据地斗争的经验,确定湘赣边界党的任务,毛泽东在宁冈茅坪的步云山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这个决议连同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进一步论证了中国红军和根据地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再次科学地回答了当时革命队伍内部某些人存在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条件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回答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就全党来说,当时还没有解决以农村为工作中心的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
早在八七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就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后来中共中央又把这一任务具体化,认为斗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地主的封建剥削和统治,力争乡村制度的完全民主化,进而又规定,要无代价地立即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财产,没收的土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的农民使用。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正是从井冈山根据地开始的。(www.xing528.com)
从1927年冬到1928年冬,井冈山根据地在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分田运动。在宁冈全县,永新和莲花大部分地区,遂川和鄙县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分田运动。湘赣边界政府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然后以人口为标准,不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做出了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土地所有权也定为属于政府,而不是属于农民;禁止土地买卖。这些都是不足之处。
1929年1月,红四军进入赣南和闽西,普遍开展了土地革命。4月,毛泽东在江西兴国县进行农村调查,举办短期干部训练班,制定《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土地,改变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的过激做法。同年7月,在毛泽东指导下,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提出: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富农多余的田地要没收,对大小商店采取保护政策。同时,会议还改变了以往打乱平分的分配土地办法,提出以乡为单位,以原耕地为基础,按人口平均分配,采取“抽多补少”的原则;对地主则酌量分配土地。这次会议后,闽西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在纵横300里的闽西根据地,500多个乡解决了土地问题,约有6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
1930年2月7日,红四军前委、红五军前委、红六军军委、赣西特委和赣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会议纠正了西南地区只打土豪,迟迟不分土地的错误做法,强调平分土地和快分土地是当务之急。
随着各根据地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长期没有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1931年初毛泽东在调查中发现,“田归苏维埃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的规定,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于是,他在同年2月写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中指出,“过去分好了的田(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即算分定”、“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在同年的3~4月间,江西和闽西苏维埃政权先后发布了土地一经分配即归农民所有的文件。土地所有权问题的解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的基本形成。这条历经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形成的比较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它的基本精神是联合占农村人口90%的劳动群众,集中力量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土地革命摧毁了根据地内的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调动了他们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从井冈山发端的土地革命实践,对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展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