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措施

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措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类,则是诸侯王违法犯罪所致。⑥刘建的江都国。而与此同时,武帝又根据“亲亲之义”的原则新立了九个诸侯王国。寄于上最亲,意自伤,发病而死,不敢置后。勃王数月,迁于房陵,国绝。在上述废置诸侯王国的举措中,值得注意的是,武帝之分封皇子为诸侯王,较诸高帝、文帝、景帝之时有着较大的差异。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

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三节 高压政策下诸侯王国的废置

武帝在位年间,诸侯王国的数量颇有增减。就其增减的原因而言,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如代王刘义,因“广关,以常山为阻”而在元鼎三年(前114)被改封为清河王(89);第二类如刘乘的清河国、刘端的胶西国、刘定的山阳国,分别在建元五年(前136)、建元六年(前135)、元封三年(前108),皆因无后而国除。第三类,则是诸侯王违法犯罪所致。这类诸侯王,“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最终不但“害身”,并因此而“丧国”(90)。兹考述如次,并列表于后,以明晰之(详参表7-8):

①刘明的济川国。该国始置于景帝中元六年(前144)五月,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刘明“坐射杀其中尉,有司请诛,武帝弗忍,废为庶人,徙房陵,国除”(91)

②刘定国的燕国。燕王刘定国颇为乱伦之事,既“与父康王姬奸”,又“夺弟妻为姬”,甚至“与子女三人奸”。尝“有所欲诛杀臣肥如令郢人,郢人等告定国。定国使谒者以它法劾捕格杀郢人灭口”。时至武帝元朔二年(前127)秋,“郢人昆弟复上书具言定国事”,遂“下公卿”,皆议曰“当诛”,上许之,于是定国自杀,国除(92)。昭帝元凤元年(前80),改为广阳郡(93)

③刘次景的齐国。有关齐国被除之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载之甚详:厉王刘次景母纪太后,“取其弟纪氏女为厉王后。王不爱纪氏女。太后欲其家重宠,令其长女纪翁主入王宫,正其后宫,毋令得近王,欲令爱纪氏女。王因与其姊翁主奸。……于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后宫宦者为王通于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后。”

刘安淮南国。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刘安因有罪被削二县,故此大为不满,乃与左吴、伍被等人图谋造反。至元狩元年(前122)十一月,东窗事发,“上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安自刑杀。后、太子诸所与谋皆收夷。国除为九江郡”。(94)刘赐的衡山国。刘赐与其兄刘安“相责望礼节,间不相能”,“闻淮南王作为畔逆具,亦心结宾客以应之,恐为所并”。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刘赐入朝觐见时路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隙,约束反具”。至元狩元年(前122),衡山国太子刘爽使人上书揭发其父意欲谋反之事,于是汉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杀”,“国除汉郡”(95)

⑥刘建的江都国。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嗣位的刘建,不但“专为淫虐”,而且图谋不轨,“作治黄屋盖;刻皇帝玺,铸将军、都尉金银印;作汉使节二十,绶千余;具置军官品员,及拜爵封侯之赏;具天下之舆地及军陈图”,甚至“遣人通越繇王闽侯”,“约有急相助”。元狩二年(前121),“事发觉,汉遣丞相长史与江都相杂案,索得兵器玺绶节反具,有司请捕诛建”。“有诏宗正、廷尉即问建。建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96)

⑦刘彭离的济东国。刘彭离与其兄刘明同时受封,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被废,立国29年。史称“彭离骄悍,无人君礼,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取财物以为好。所杀发觉者百余人”,“汉有司请诛,上不忍,废以为庶人,迁上庸,地入于汉,为大河郡”。(97)

⑧刘勃的常山国。其父宪王刘舜“雅不以(长男)棁为子数”,刘勃嗣位之后,“又不收恤棁。棁怨王后及太子。汉使者视宪王丧,棁自言宪王病时,王后、太子不侍,及薨,六日出舍,太子勃私奸、饮酒、博戏、击筑,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狱视囚。天子遣大行(张)骞验问,逮诸证者,王又匿之。吏求捕,勃使人致击笞掠,擅出汉所疑囚。有司请诛勃及宪王后修。上曰:‘修素无行,使棁陷之罪。勃无良师傅,不忍致诛。’有司请废勿王,徙王勃以家属处房陵,上许之。勃王数月,废,国除”。(98)

⑨刘宽的济北国。武帝后元二年(前87),“(刘)宽坐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悖人伦,又祠祭祝诅上,有司请诛。上遣大鸿胪利召王,王以刃自刭死。国除为北安县,属泰山郡”。(99)

表7-8 武帝朝被除国的诸侯王国

img52

如此,受封于武帝即位之前的诸侯王国总数,从24个减少到武帝末年的12个,即河间、鲁、赵、中山、长沙、广川、胶东、清河、楚、菑川、梁、济阴。而与此同时,武帝又根据“亲亲之义”的原则新立了九个诸侯王国(详参表7-9)。首先受封的,乃胶东康王刘寄两子刘贤和刘庆,《汉书・景十三王传》载其事云:

胶东康王寄以孝景中二年立,二十八年(即元狩二年)薨。……寄于上最亲,意自伤,发病而死,不敢置后。于是上闻寄有长子贤,母无宠,少子庆,母爱幸,寄常欲立之,为非次,因有过,遂无所言。上怜之,立贤为胶东王,奉康王祀;而封庆为六安王,王故衡山地。(www.xing528.com)

这其中,武帝之子的封国有四个,即刘闳的齐国、刘旦的燕国、刘胥的广陵国及刘髆的昌邑国,前三国同时始立于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乙巳,后者则在天汉四年(前97年)四月(100)。时至元鼎四年(前113),常山宪王刘舜的两个王子刘平和刘商,也分别被封为真定王、泗水(101)。《史记・五宗世家》载曰:

常山宪王舜……立三十二年卒(即元鼎三年),太子勃代立为王。……勃王数月,迁于房陵,国绝。月余,天子为最亲,乃诏有司曰:“常山宪王蚤夭,后妾不和,适孽诬争,陷于不义以灭国,朕甚闵焉。其封宪王子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封子商三万户,为泗水王。”

此外,赵敬肃王刘彭祖之子刘偃,于征和二年(前91)受封为平干王。(102)在上述废置诸侯王国的举措中,值得注意的是,武帝之分封皇子为诸侯王,较诸高帝、文帝、景帝之时有着较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表现为,元狩六年,武帝在立三子为王时故意文饰其分封之意,从而使得分封过程颇为曲折:第一步,由大司马霍去病上奏请求分封三皇子为王;第二步,武帝将霍去病的奏章“下御史”,令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等大臣表决,并草拟国名;第三步,由霍去病等大臣再三请求,武帝这才下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103)这与高帝尤其是文、景二帝立诸子为王时的要封便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导致这种反差的关键所在,就在于推恩令的全面贯彻执行。武帝一方面强迫前帝所立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另一方面又想立己子为诸侯王,于是不得不做一番表面文章以平息物议,从而使得分封诸子为王的过程异常曲折。

表7-9 武帝新立诸侯王国

img53

续表

img54

其次,分封目的不同。当初,高帝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的初衷,在于“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104);文、景二帝的宗旨则是“以亲制疏”。时至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既空前强大,自然无须诸侯王国之“藩辅”了,其分封的目的也就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论,就是为了突出皇室独特的“至尊”身份(105)。而丞相庄青翟等大臣也正是洞悉了武帝的这种心理,因而坚决反对立武帝诸子为列侯,转而主张封之为诸侯王,《史记・三王世家》载其词云:

陛下奉承天统,明开圣绪,尊贤显功,兴灭继绝。续萧文终之后于酂,褒厉群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余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于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臣汤等窃伏孰计之,皆以为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高皇帝建天下,为汉太祖,王子孙,广支辅。先帝法则弗改,所以宣至尊也。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

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在元狩六年(前117)四月乙巳的同时受封为诸侯王,既是武帝突出皇室“至尊”身份的产物,也在事实上意味着分封诸侯王之举,从此真正成为一种“亲亲”的手段。

最后,由于分封皇子为诸侯王只是对皇子的典外恩惠,因而较诸景帝时期,武帝时期的诸侯王国,其封域更为狭小,所领民户更为稀少。譬如刘旦初封时,其燕国仅有良乡、文安、安次、蓟、广阳、阴乡、方城七个县。(106)又如刘平的真定国、刘商的泗水国,其始立国时所领民户也皆仅有三万户。(1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