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就已经侵占我国的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等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又曾一度取代德国强占了山东半岛。但它并不满足,还在窥视时机,扩大对我国的侵略,并把东北看做是它侵华的“第一个重大关键”。
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制定了《对华政策的纲领》,说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1928年日本企图策动东北“独立”,但张学良改旗易帜,使它的阴谋未能得逞。随着蒋介石对东北统治的加强,美国资本逐步渗入东北,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本的经济也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帝国主义者决心趁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趁中国国内战争频繁和国防空虚之机,实现其既定的侵华国策。为了准备对华侵略,日本一方面大造侵华舆论,加紧发展军事工业,在全国进行军事总动员。另一方面,驻东北的关东军不断制造事端,寻找武装占领东北的借口。1931年7月,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万宝山事件”,挑拨中朝民族关系,造成大规模排华事件。8月,又制造了“中村事件”,派间谍中村侦察我东北军事要地,被中国驻军处以死刑。日本趁机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威胁满蒙问题除行使武力以外,别无解决之途径。国民党政府对此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但日本的目的并非如此,他们还要为挑起战争进一步制造事端。(www.xing528.com)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日军占领了沈阳、本溪、鞍山、营口、抚顺和长春等20多座城市,辽宁(除辽西)和吉林两省沦入敌手。此后,又向黑龙江省及辽西进攻。到1932年初,仅四个多月,东北全境沦陷,3倍于日本的近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三千万东北同胞惨遭日寇蹂躏,整个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东北三省的失陷,完全是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主义的卖国政策造成的。九一八事变前,当日寇正在积极策划侵略东北时,蒋介石却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8日夜,日军大举进攻沈阳,张学良急电国民党中央。南京竟然回电说,日军此举不过寻衅性质,为避免事态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迫使张学良率东北军撤入关内。日军遂推进到山海关。9月18日后,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对日本的侵略不作丝毫抵抗。他在9月22日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公然要全国以公理对强权,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逆来顺受,“以待国际公理之裁决”。但操纵国际的英、法和美等国为了利用日本对付苏联和镇压中国革命,不但不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反而对其姑息和袒护,宣称日本在中国东北有“剿匪”权,提出对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共管。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划在我国东北成立所谓“满洲国”,以便进行殖民统治,并以此应付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1931年9月22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制定了《满蒙问题解决方案》,确定“建立以宣统帝为元首、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得到我国支持的新政权”。1931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把溥仪挟持到东北。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在沈阳召开所谓“建国会议”。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用“满洲国”政府名义,发表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在长春粉墨登场,出任“执政”。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认“满洲国”。同一天,在长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满议定书》规定:确认日本以往在满洲国领域内所享有的一切权益,并予以尊重;确认两国共同担任防卫国家的责任,为此需要日本国军队驻扎于满洲国内。1934年3月,在日本策划下又把“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称“皇帝”。事实上“满洲国”完全受日本关东军支配,关东军司令官实际上是“满洲国”的太上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