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县旅游发展策略

区县旅游发展策略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战略深入实施,“一线四区”旅游发展格局更加优化,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突出旅游产业化,坚持在绿色发展中做靓风情苗乡。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优势,深化“旅游+”发展战略,做靓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不断提升彭水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区县旅游发展策略

(一)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核心,统筹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1.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面推进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坚持把改革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奋力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彰显“三大攻坚”新成效。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以观光型为主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各种旅游并重的复合型方向转变,实现旅游产业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和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提质升级,不断做大旅游供给总量,做精旅游供给质量,做优旅游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供给效率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提质升级,不断做大旅游供给总量,做精旅游供给质量,做优旅游供给结构,提升旅游供给效率。大力实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发展新动能。

2.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胜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如毕节市争到2020年将构建完善“四季花海”“绝美洞天”“湖泊峡谷”“避暑度假”“康体养生”“特色文化”6大系列产品体系,逐步形成龙头引领、精品带动、全域联动的融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避暑养生的山地旅游产品体系,向广大游客提供全面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供给,让旅游业真正成为毕节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3.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旅游+”功能,大力推动“旅游+农业”,促进农旅融合,把美丽乡村、农业园区做成农业景区,把农特产品做成旅游商品,以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商品原材料供应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旅游+工业”,促进新型工业发展,以旅游商品生产、工艺展示带动第二产业,依托近代工业遗址,打造工业博物馆,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大力推动“旅游+城镇”,积极推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做强城市,做特城镇,做美乡村;大力推动“旅游+服务业”,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以游客消费带动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第三产业。如贵定县正不断丰富和提升佛教文化、自然生态资源、民族民俗、康体养生等多元素融合的旅游内涵,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大力培育“商养学闲情奇”新兴旅游要素,带给游客最美好的旅游体验,全面构建互联互通、“快进慢游”、“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将阳宝山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禅修清修养生养心度假胜地,将“金海雪山”乡村旅游综合体打造成有影响力,反映“多彩贵州风景眼、民俗风”、四季赏花戏水、体验民族农耕的特色景区,将摆龙河湿地公园打造为全省温泉康体养生基地,将贵定打造成黔中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围绕大健康养老养生四大领域九大产业,以“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以“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现代化,以“旅游+大数据”促进智慧旅游,以“旅游+扶贫”促进脱贫攻坚。到2021年年末,打造品牌性、特色性的养生度假基地10个以上,养生健康保健度假疗养中心3个以上。

4.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景式打造

加快实现处处都是风景,应制定全域旅游实施方案,构建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产城景互动融合发展。如镇远以镇远古城为核心,大力实施古城景区提升工程,加快古城5A景区创建;加快构建古城周边旅游圈,大力挖掘风光风情风物,打造一批蕴含军旅、宗教、民俗、乡村等文化的新兴旅游业态;大手笔策划沿舞阳河农文旅融合观光产业带,打造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式旅游目的地;以舞阳河为纽带,强化与上下游邻县合作,积极推进舞阳河流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构建舞阳河旅游文化产业带,推出带动全域、延伸周边的精品线路。

5. 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方位服务

加快旅游行业旅行社分会、酒店住宿业分会等旅游协会;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素质的规划创意市场营销、酒店管理、导游讲解等紧缺人才;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加强旅游企业主、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和加强对政务人员培训;加强旅游综合环境打造。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12个要素,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和星级酒店,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导游人员培训。贵定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培养一批“金牌”导游队伍,讲出景区景点好故事,不断提高贵定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生态旅游目的地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并重,抢抓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机遇,深入开展“绿色”行动,在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方面聚力突破。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引领作用明显提升。“旅游+”战略深入实施,“一线四区”旅游发展格局更加优化,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突出旅游产业化,坚持在绿色发展中做靓风情苗乡。依托民族、生态、文化优势,深化“旅游+”发展战略,做靓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不断提升彭水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龙里聚焦“贵州山地现代农业基地”,努力在构建循环生态农业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坚持走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围绕刺梨、蔬菜种植和生猪肉羊养殖,打造洗马高效综合农业产业带;围绕精品果蔬种植和生态旅游,打造醒狮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围绕花卉苗木培育,打造龙架山花卉苗木观光农业产业带;围绕鲜销蔬菜、大米茶叶种植和畜禽生态养殖、农俗体验观光,打造湾滩河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带;依托莲花湿地公园和龙里大草原,打造龙山休闲观光农业和近郊旅游产业带;依托茶香刺梨园,打造谷脚至洗马“百里刺梨带”。全力推进刺梨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到2021年,力争达到全县刺梨种植面积20万亩(133.33平方千米)以上,鲜果年产量20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筹建刺梨研发加工聚集园区和批发市场,新增刺梨深加工企业10家,产值50亿元以上。因势利导实现“接二连三”,充分发挥特色刺梨、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推进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三)景区提升策略

景区提升策略是各个区县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区县通过景区提档升级,打造4A、5A等高等级景区,提升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如彭水实施景区提升计划,推动阿依河、蚩尤黎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摩围山、乌江画廊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摩围山旅游综合开发,做特做优旅游休闲地产,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竣工蚩尤九黎城二期工程,挖掘展示苗族历史文化,打造全国知名民俗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郁山古镇开发,突出“盐丹古韵”主题,建设郁江盐丹文化生态景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水上运动体验旅游、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民俗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构建“步步皆景、处处宜游”

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如:施秉按照“城景一体化”发展理念和5A级景区标准,

规划建设城区水系系统、慢行系统和快速通道系统,把云台山、杉木河等主要景区串成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产、城、景互动发展;贵定围绕打造集自行车骑行、徒步游、自驾游为一体的旅游慢行体系,加快推进“两核三带”乡村旅游、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云雾茶旅观光园等区域道路建设,建成云雾湖湿地体育公园(一期),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金海雪山”(匠人

小镇、“多彩贵州眼”大观园建设,打造4A级“金海雪山”乡村旅游综合体;

启动阳宝山二期全域性开发各项基础性工作,打造5A级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旅游手工艺品。

(四)融合发展策略

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城旅融合,实现城景互动,突显城市特色和旅游功能,建设一批旅游景观名镇。推动农旅融合,围绕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布局,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推动商旅融合,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和特色美食,促进特色产品进景区、进超市、进车站码头。推动文旅融合,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彭水特色的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如都匀坚持精准治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紧紧抓住2017年全面减贫摘帽、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关键节点,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六个精准”,以“五个一批”为突破口,深入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十项行动”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整合资金,聚合力量,倾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确保在2017年年末,现行标准下21个贫困乡镇(街道)全部实现省级“减贫摘帽”,333个贫困村出列,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2018年年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 500元以上,织金县小康实现程度95%以上,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智慧旅游是加快偏远地区融合信息社会的有效方式。乌江流域旅游要全面融入全国旅游市场,发展智慧旅游,增强网络生存能力,增加网络旅游竞争力,提升旅游形象十分必要。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成一批商务度假酒店、特色乡村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如施秉在民俗节日、生态旅游节,组织骑行、摄影、登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邀请到国内外50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与21家旅行社结成“欢乐假日”合作联盟。利用微博、微信、数字旅游等新技术建成“云上施秉智慧旅游”系统,形成旅游整体形象多渠道、高密度宣传的叠加效应。都匀积极推进旅游与互联网融合,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发展大数据产业,积极吸引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入驻都匀;创新思维发展传统IT产业,力争把小米华为等企业引入都匀;加快以智慧城市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重点推进“云上都匀”“双创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都匀新经济发展平台。重点发展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应用平台。发展大服务产业,积极引进金融、咨询、电子商务等知名企业,发展楼宇经济。

(六)完善区域旅游交通设施

交通是影响旅游格局的关键要素,也是改变旅游产业格局的核心力量。偏远地区要想将旅游产业融入区域市场,必须强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云南机场群建设彻底改变了偏远区域旅游交通不便状况,改变整个云南旅游产业布局;“贵广高铁”改变了贵州在华南旅游市场的格局和竞争力;贵州全域高速公路网建设完成,为自驾游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酉阳自治县旅游门户与重庆市域交通的联系,引导火车站、汽车站的外来客流能够便捷地直达县域范围内的各个景点,在车站设置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投资8.72亿元,全面完成2 180千米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30千米,加快推进新客运站建设。积极推进三岔河、毛竹林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注重干线、环线、通组线的互联互通,强化道路与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相互配套,加强与景区景点、园区、特色小镇、富美乡村的有机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黄平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实施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和基础配套攻坚。完成旅游建设投资500亿元、涉旅招商引资200亿元,重点实施154个观摩项目,建设游客服务中心20个,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路149千米,建成四星级酒店8个以上、五星级酒店2个以上、民宿客栈1万户以上,建成旅游公厕200个以上。

(七)旅游行业企业发展策略

完善旅游协会的行会体制,充分发挥其行业组织的作用。协助市委、市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做好超常规发展旅游产业的宣传调研、决策咨询、立项评估、外联交流、行业管理等工作;协调全市旅游行业内部之间及其与相关部门、行业之间等各种关系;促进海内外共同对旅游业的协作与互助;为经营旅游业提供系列化优质服务。健全和完善现有旅行社的组织机构及其设施。培育旅行社集团化和专业化经营,进行多元化经营,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与服务。加快培育龙头旅游企业,组建酉阳旅游营销集团。

1. 全力抓好旅游经营主体培育

按照“引进一批、做优一批、打造一批、做精一批、催生一批”的要求,加快培育壮大旅游生产经营主体。将旅游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域,引进培育一批大型优强旅游企业集团。促进专业公司旅游商品生产的规模化,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依托“百千万”工程、“民营经济服务年”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 鼓励成立各类旅游行业协会

按照“自主设立、自我管理、自律运行、自我发展”的原则,支持成立以县旅游协会为总会,以温泉协会、旅游村协会、农家乐协会、民宿协会等为分会的县级旅游行业协会体系,推进行业自我管理。

3. 推动农民乡村旅游合作示范社创建

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推动农村各类旅游合作社建设,创建一批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主营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立起村办农家乐、精品民宿,户办农家乐、精品民宿,公司经营农家乐、精品民宿3个层级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结合全域旅游建设需求,推进旅游“1+3”体制建设,推动成立“局改委”,设立旅游行业综合性行政管理机构,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综合执法分局、市场监督分局,消除现有执法手段分割、多头管理、执法效率低下的体制弊端。(www.xing528.com)

(八)加强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建设

加强旅游娱乐活动项目建设,要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弘扬地方文化,促进酉阳自治县与外部的交流。挖掘酉阳自治县传统与现代特色产品,编写购物指南。在酒店、旅游点设立购物信息窗,建立电脑购物咨询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围绕土特产品、民间工艺、民族文化开发20余种旅游商品,建成桃花源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龙潭和龚滩古镇旅游商品一条街,形成重庆市最富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流通市场,不断扩大旅游商品的生产规模和档次,逐步建成全国知名的商品集散中心。

(九)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以优质服务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在现有财力不足、宾馆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可大力发展“千家居”,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览、解说等服务。加大宣传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塑造民俗旅游城市的新形象。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自主培养夯实基础,通过人才引进实现短期内的快速提高。

1. 组建旅游专家智库

该专家智库由本地专家和外地特聘专家两部分组成。专家以息烽县人民政府名义聘请,主要职能是对息烽县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进行咨询;对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息烽县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 实施旅游管理人员“挂职”计划

积极推动县级旅游管理人员向上到省市、向下到乡镇,乡级旅游管人员向上到市县,向下到村、景区的挂职模式,通过在上级部门的挂职,提升下一级部门管理人员的眼界、个人素质及管理水平;通过在下一级部门的挂职,促进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有利于上一级部门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

3. 实施旅游经营者“留学”计划

资助重点景区、重点旅游村的经营者到国内及省内成功景区、旅游乡村任职,学习先进经验,届满回乡任职。同时实施旅游职业经理人引入计划,引入景区经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度假酒店的经营能人。

4. 实施旅游从业者“实训”计划

每年选出5~10个旅游企业、特色旅游村的负责人、从业者,到国内其他旅游发展较成熟的景区进行“实习”学习。对旅游景区、休闲农业园区、旅游村、农家乐一线服务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实训,“手把手”式教学,教会一批,上岗一批。

5. 实施杰出人才“创客”计划

鼓励乡贤、大学生、外出务工青年等人员回乡创业,为家乡的旅游发展贡献力量。制订旅游“创客”人才发展行动计划,通过拓展旅游“创客”实践空间、搭建旅游“创客”服务平台、打造“创客”服务品牌、进行“创客”人才培养等计划,推动乡村旅游创意创业,促进县域乡村旅游升级发展。

(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开发的投融资机制。旅游产业开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走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的路子。要增强宣传意识、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投资主体办实事,提供切实帮助,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让投资者有发展,能赚钱。为此,应把招商工作与旅游制度创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掌握投资主体的利益关注点,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优惠建设、让利经营等,吸引投资者,加快招商工作。同时,加快旅游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旅行社产权改革路子,选择一批旅游景区、景点进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试点,鼓励外商收购旅游企业或参股、租赁经营,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兴办旅游企业或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造。

1. 大力支持做大旅游投融资平台和旅游企业

帮助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国际国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入驻,鼓励非旅游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旅游业经营,鼓励国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来酉阳发展,鼓励旅游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进行资本扩张。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旅游业经营。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间的壁垒,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鼓励各种类型的资本共同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加强对旅游中小企业的扶持,探索更有效的奖励、免税和补贴措施。鼓励旅游创业,特别是对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大学生等群体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2.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

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依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形成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贴息、奖励等形式对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进行补助,推动重大、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以规划经费支持等形式推进旅游规划工作;以奖励方式推动国家A级景区创建活动。

3. 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投资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为民营资本参与旅游业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加大息烽县民营资本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通过积极引进民间资本,采用PPP模式以及产业基金等多元化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

4. 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实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和考核办法,合理扩大基层机构审批权限。涉农金融机构要努力满足农村旅游业的资金需求,对于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农村和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加快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鼓励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形式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涉农担保资金为农家乐、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提供担保。

(十一)落实旅游用地制度

1. 建立旅游建设用地年度计划制度

旅游建设用地列入年度用地供应计划,纳入战略性产业用地优先保障和优先供应目录。旅游项目集中建设区用地、乡村旅游集中发展区用地以及旅游厕所保障用地应纳入县国有土地年度计划供给重点区域,确保旅游用地落实到位。同时,编制和调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将乡村旅游建设用地、旅游重大项目开发用地和旅游公用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建立旅游用地保障长效机制。

2. 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

根据《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的规定,息烽县在“十三五”期间需增加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按照项目建设时序,及时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办理土地转用、征收或收回手续,积极组织实施土地供应。

3. 适当利用乡村未利用地建设旅游项目

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乡村地区未利用的土地合理安排旅游建设项目,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的原则确定。

4. 加大旅游厕所等公用设施用地保障力度

要高度重视旅游厕所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文明窗口地位和基本公共服务作用。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及相关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地区,可在2018年前由旅游厕所建设单位集中申请,按照法定报批程序集中统一办理用地手续,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粪便处理设施,可以划拨方式供应。支持在其他项目中配套建设旅游厕所,可在供应其他项目建设用地时将配建要求纳入土地使用条件,土地供应后,由相关权利人依法明确旅游厕所产权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