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用制度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货币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我们现在从虚拟资本的角度研究货币资本与现实资本之间的关系,着重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和信用制度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这里所讲的货币资本,是指借贷货币资本;现实资本是指职能资本。
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发达的情况下,货币资本的积累实际就是银行家手中财富的积累。由于银行资本大部分是虚拟资本,因此并不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当然,国债的积累也无法反映现实资本的积累,因为它早已被消费。它之所以表现为积累,只是凭借它可以取得收入(利息)。股票与债券不同,它代表了一定数量的现实资本。但它也是现实资本的“纸复制品”。如果股票是新发行的,由扩大再生产引起,它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就是一致的。然而,股票的价格并非完全反映现实资本的运动变化,因此属于虚拟资本。
挤兑
挤兑是在信用危机的影响下,存款人和银行券持有人争相向银行和银行券发行银行提取现金和兑换现金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出现挤兑时,市场异常紧缩,借贷资本短缺,利息率不断上涨,迫使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或停业,更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信用危机。(www.xing528.com)
由于商业信用贷出的资本属于商品资本,因此,它的扩大反映了现实产业资本的扩大。商业信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相一致的情形,在产业同期的不同阶段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反映。但是,当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交织时,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因为后者克服了前者的局限性,使它与现实资本的关系不再那么一致。
货币资本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有时相一致,有时又并不一致。在经济萧条阶段,借贷货币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不一致表现得最明显。在经济萧条阶段,市场不活跃,商品无法售出,物价下降,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大量货币资本呈游散状态。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借贷资本的增加并不表示现实资本的增加。在危机阶段,货币资本减少,产业资本过剩。总之,在复苏和高涨阶段,两者相一致;在萧条阶段,借贷资本的过剩与产业资本的收缩相结合;在危机阶段,借贷资本的奇缺与产业资本的过剩相结合。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不在于货币的缺乏,而在于生产与消费的对立。经济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危机和信用危机,但是,二者并非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这一切都是生产过剩导致的。在危机发生时,商品价值无法实现,有价证券贬值。这表明,货币危机加深了经济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