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如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武士道也是绽放在日本国土上的花朵。同理,我也呼吁西方的历史和伦理学研究者去钻研当今的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就是训诫和教导武士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但武士道精神是在封建时代形成的,因此,从时间上来说,武士道源于封建制度。医生通过设立职业道德限制相互竞争,律师违规就要面对质询,同样,武士们也必须采取手段,对不端行为进行最终裁决。

作为道德体系的武士道

正如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武士道也是绽放在日本国土上的花朵。它绝非是保存在历史标本馆中承载着传统美德的干枯标本。它作为力量与美的象征,依然活色生香地存在于我们中间。它虽然无形无相,却散发出道德的芬芳,让我们无时不感到它强大的力量。当年催生并滋养了它的社会条件早已消逝,但武士道像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星辰一样,依旧在遥远的天际闪耀着光芒。它诞生于封建时代,在孕育了它的封建制度消亡之后延续下来,至今仍然照耀着我们的道德之路。爱尔兰政治家伯克[3]曾发表过一首著名的挽歌,哀叹欧洲的武士道——骑士制度的消亡,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如今,我很高兴能用伯克的语言英语来思考这一主题。

西方对于远东的知识少得可怜,因为连乔治·米勒博士这等博学之士都曾经断然声称,骑士制度,或其他类似的制度,从未在古代和现代东方国家存在过。[4]不过,这种无知情有可原,因为这位大博士的大作第三版发行的那一年,舰队司令佩里将军才叩开日本紧锁的国门。十多年后,我国的封建制度苟延残喘之际,卡尔·马克思正撰写他的《资本论》,他提醒读者:那时,只有在日本才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鲜活样本,这对研究封建制下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同理,我也呼吁西方的历史和伦理学研究者去钻研当今的日本武士道精神。

对比欧洲与日本的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是一个诱人的课题,却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不会多加赘述。我试图阐明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武士道的起源;第二,它的特点与教义;第三,它对于平民大众的影响;第四,它持续永久的影响。其中,我对武士道的起源将会介绍得比较简要和粗略,否则一不小心就会将读者带入我国曲折的历史道路。第二点的叙述则会比较详细,因为它更容易吸引国际伦理学和比较行为学的学者,激起他们对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兴趣。其余两点我会附带进行论述。

我大概译为Chivalry(骑士精神)的这个日语词,其原义比“骑术”这个词更具表达力。武士道的字面意思就是“武士之道”,是武士们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必须恪守的准则,是武士阶层所要履行的高尚职责。界定其含义后,请允许我在后文中都使用“武士道”这一日语原词。使用日语原词更加可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武士道的教义极具强制性和独特性,能塑造出独具地域性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因此理应有个别具一格的称谓。其次,一些民族特色词语能表达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即使是最优秀的翻译家也很难译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明显的误译,完全歪曲了原文的意义。谁能准确译出德语Gemüth的含义呢?或者说,英语的gentleman和法语的gentilhomme在字面上如此接近,但谁觉察不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呢?(www.xing528.com)

武士道就是训诫和教导武士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并非成文的守则,充其量也就是些格言警句,由祖辈口传面授,或出自一些知名武士或学者的笔墨。它通常只是一些不成文的准则,但对我们的实际行动更有约束力,是一部刻在心灵上的法典。个人能力再强,声望再高,也无法凭一人之智、一己之力创造出武士道法则。它是数十年乃至数个世纪以来整个武士生涯发展的结果。或许,武士道在日本伦理史上的地位和英国宪法在政治史上的地位不相上下,但它与《大宪章》[5]和《人身保护法》[6]就没什么可比较的了。确实,日本早在17世纪就已经颁布了《武家诸法度》[7],但这短短的十三条法令主要涉及婚姻、府邸和社团等,而训诫条例寥寥无几。因此,我们查找不到确定的时间地点,说:“这就是武士道的源头。”但武士道精神是在封建时代形成的,因此,从时间上来说,武士道源于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本身具有诸多特征,武士道的本质也就错综复杂。如果说英格兰的封建政治制度始于诺曼底征服时期[8],那么日本封建制的兴起与12世纪晚期源赖朝的称霸基本同步。但我们发现,英国的封建社会因素还可以继续追溯到征服者威廉一世以前的时代,以此类推,日本的封建制在刚提及的源赖朝称霸时代之前就已经萌芽。

而且,和欧洲一样,当日本封建制正式建立的时候,专职的军人阶层也随之崛起。他们被称为“侍”(samurai),也就是后来被广为人知的武士,其字面意思接近古英语中的cniht,与骑士(knecht,knight)、卫军(guard)或者随从(attendant)相似——类似凯撒提到的阿基塔尼亚[9]勇士soldurii,或是塔西佗[10]所说的追随日耳曼首领的守卫comitati,或者再晚近些,欧洲中世纪史书上记载的斗士milites medii。此外,汉语词源的“武家”或“武士”这个词也很常用。武士是特权阶级,最初肯定是那些以打斗为业的粗人。在战乱频仍的漫长历史上,武士阶层自然是从那些最有阳刚之气和冒险精神的男子汉中招募而来。在招募选拔过程中,胆小软弱的被淘汰,而那些爱默生[11]所谓“粗豪、阳刚、有蛮劲”之人得以脱颖而出,形成武士阶层。武士不仅获得无上的荣誉和特权,同时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很快意识到,由于长期征战而且分属不同部族,他们需要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医生通过设立职业道德限制相互竞争,律师违规就要面对质询,同样,武士们也必须采取手段,对不端行为进行最终裁决。

公平格斗!在这种原始、野蛮和幼稚的想法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价值。难道这不是一切文武之德的根基吗?英国男孩汤姆·布朗[12]有个稚气的愿望:既不欺幼,又不违长,留名青史。我们对此一笑了之(似乎自以为成熟了)。然而,任何人都知道,这个愿望正是道德的宏伟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石。难道我不能更进一步说,最温柔慈善、最热爱和平宗教也认同这一想法吗?小汤姆的愿望正是英国大业得以建立的基础,并且我们很快就会发现,武士道所赖以建立的基石也毫不逊色。虽然教友派[13]信徒说的没错,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卫,战争都是残酷和不义的,但我们更赞同莱辛[14]的话:“我们知道,我们的美德源于我们的弱点。”对一个通情达理、诚实正直的人来说,最大的污蔑莫过于“卑劣”和“怯懦”。我们的孩提时代都是从这些简单的观念开始的,武士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关系逐渐变得复杂,这些早期信念需要更高的权威和更理性的基础来认可,从而具备合法性,得到自我满足,并谋求自身发展。如果军事体制只是自行其是,没有更高层次的道德支持,武士的理想只会与它的骑士精神越行越远。在欧洲,基督教的教义阐释为骑士制度大开方便之门,认可了骑士制度,并为骑士制度注入了精神元素。拉马丁[15]说:“宗教、战争和荣誉是一个完美基督教圣骑士的三大灵魂。”在日本,武士道也同样有自己的精神渊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