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与产量的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其特点是: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但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额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地减少。如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以及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财产税等。企业的经营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就难以做重大的改变,因而与此相联系的成本也将在较长期内继续存在。
2.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动而呈比例变动的成本。其特点是: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变动而呈比例增减,但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额却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最主要标志是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是否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3.机会成本。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选其他方案而选最优方案的代价,就是已放弃方案的获利可能。选择方案时,将机会成本的影响考虑进去,有利于对所选方案的最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案例】长城公司现有一个空闲的车间,既可以用于A产品的生产,也可以用于出租。如果用来生产A产品,其收入为35 000元,成本费用为18 000元,可获净利17 000元;用于出租则可获租金收入12 000元。在决策中,如果选择用于生产A产品,则出租方案必然放弃,其本来可能获得的租金收入12 000元应作为生产A产品的机会成本由生产A产品负担。这时,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判断结论:生产A产品将比出租多获净利5 000元。
可见,机会成本产生于公司的某项资产的用途选择。具体讲,如果一项资产只能用来实现某一职能而不能用于实现其他职能时,不会产生机会成本。如,公司购买的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能在到期时获得约定的收益,因而不会产生机会成本。如果一项资产可以同时用来实现若干职能时,则可能会产生机会成本。如公司购买的可转让债券,既可以到期获得约定收益,又可以在未到期前中途转让获得转让收益,从而可能产生机会成本。
此外,还应注意,由于机会成本仅仅是被放弃方案的潜在利益,而非实际支出,因而不能据以登记入账。但由于公司资源的有限性,而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效益,所以机会成本在经营决策中应作为一个现实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
4.差量成本。差量成本也称差别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量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
【案例】长城公司全年需要1 200件甲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为5元;如果自制,则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固定成本为500元。外购或自制决策的成本计算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由于外购总成本比自制总成本高1 900元(即差量成本为1 900元),在其条件相同时,应选择自制方案。(www.xing528.com)
差量成本还经常用于进行其他方面的决策。例如,是否追加订货、某项不需用的机器设备是出租还是出售等。由于差量成本等于单位变动成本乘以追加的产量数,再加上由于追加生产而追加的全部固定成本。所以,算出差量成本额后,将其与可能取得的收入进行比较,就可以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经营决策。
5.边际成本。从理论上讲,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本的变动数额。当然,这是从纯经济学角度来讲的,事实上,产量不可能向无限小变化,至少应为1个单位的产量。因此,边际成本也就是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案例】以下为长城公司每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生产引起总成本的变化及追加成本的变化:
从资料可以看出,产量每增加1个单位,边际成本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当产量从100件至104件递增时,每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为2元;但从104件到105件时,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就上升为110元;接着,总成本又以每增加1个单位产量边际成本为2元的趋势变化。这是因为,当产量从100件增加到104件时,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只是变动成本随产量发生变化;而当产量从104件增加到105件时,边际成本上升为110元,这表明第105件产品已超出了原来的相关范围。要达到这个产量需增加固定成本。在这之后,边际成本又以一个固定的数值2元在新的相关范围内,随着单位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看来,边际成本和变动成本是有区别的,变动成本反映的是增加单位产量所追加成本的平均变动,而边际成本是反映每增加1个单位产量所追加的成本的实际数额。所以,只有在相关范围内,增加1个单位产量的单位变动成本才能和边际成本相一致。此外,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来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差量成本。
6.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案例】长城公司有一台旧设备要提前报废,其原始成本为10 000元,已提折旧8 000元,折余净值为2 000元,这2 000元的折余价值就是沉没成本。假设处理这台旧设备有两个方案可予考虑:一是将旧设备直接出售,可获得收入500元;二是经修理后再出售,则需支出修理费用1 000元,但可得1 800元。在进行决策时,由于旧设备折余价值2 000元属于过去已经支出再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所以不予考虑,只需将这两个方案的收入加以比较,直接出售可得收入500元,而修理后出售可得净收入800元。显然,采用第二方案比采用第一方案可多得300元。所以,应将旧设备修理后再出售。
7.付现成本。付现成本又称“现金支出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而引发的现金支出。它的特点是即发即付,如本期购买润滑油本期就支付这项现金,而不会拖到下期才支付,并且是全部记入当期的成本费用。
【案例】长城公司计划进行A产品的生产。现有甲设备一台,原始价值50 000元,已提折旧35 000元,折余净值15 000元。生产A产品时,还需对甲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此须追加支出10 000元。如果市场上有乙设备出售,其性能与改造后的甲设备相同,售价为20 000元。在是否改造旧设备的决策中,如果我们简单地用旧设备的折余净值与追加支出之和(即25 000元)与新设备买价(20 000元)进行比较、选择的话,就会做出错误的抉择:选择新设备将比改造旧设备节约支出5 000元。因为旧设备的折余净值属于沉没成本,不影响我们的决策。正确的决策应该是:将改造旧设备的付现成本10 000元与购买新设备的20 000元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选择改造旧设备将比购买新设备节约支出10 000元。当然,如果在买新设备的同时可以将旧设备以12 000元的价格变卖,那么正确的决策应该是:将改造旧设备的成本10 000元及变卖旧设备的收入12 000元(机会成本)之和与购买新设备的价款20 000元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改造旧设备将比购买新设备多支出2 000元,因而应选择购买新设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